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18年1月31日,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董强教授韩翔副教授团队有关自发性脑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 sCAD)新型血浆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神经病学》(Neurology)杂志上,这标志着sCAD的早期诊断取得了创新性进展。
血管管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组成。一般情况下,这三层紧密相连,彼此相安无事。但是,如果受到外力作用或者发生病变,血管壁的内膜就会撕开,在内膜和中膜间形成一个假腔,血液在此淤积形成壁间血肿;或者中膜和外膜撕裂,向血管壁外突出形成动脉瘤样扩张。无论是壁间血肿还是动脉瘤样扩张,其内血液流速缓慢,容易形成血栓,血栓随血液循环,便可能会导致缺血性脑卒中。
sCAD是导致中青年卒中的常见病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sCA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与影像学表现,但受限于全面精确的血管检查,在急性期难以获得、检查耗时长、典型影像学改变缺如、诊断受主观判读影响大等原因,临床诊断有一定难度,急性sCAD的漏诊误诊普遍存在。
董强教授、韩翔副教授、朱珠博士等与放射科汤伟军、葛亮合作,在过去5年中建立了华山医院单中心sCAD队列,发现血管弹力膜的重要组成成分fibrillin-1与动脉夹层的发生发展相关。血浆fibrillin-1水平可以作为sCAD早期诊断、病因寻找、治疗方案制定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研究结果显示,与其它原因卒中患者及健康人群进行比较,sCAD患者在急性期血浆fibrillin-1水平显著较高。鉴别急性sCAD与其他原因卒中的敏感度为0.788,特异度为0.800,在sCAD的典型影像学表现出现之前,fibrillin-1其作为早期诊断指标的优势较为显著。
fibrillin-1水平还与动脉夹层的数量及严重程度相关,由于夹层数量可能提示潜在的病因不同(多发夹层提示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而严重程度则与治疗方案的选择相关(药物或外科治疗),因此fibrillin-1可能对sCAD进一步的病因筛查及治疗选择的临床决策具有一定价值。
另外,研究者发现基线低水平fibrillin-1者夹层血管恢复较好,提示其水平测定有助于预测预后。
同期述评截屏
该项研究同时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美国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委员会的Jickling教授在同期评述中指出,“该研究的创新性发现不仅有助于急性动脉夹层与其他原因卒中的鉴别,更为急性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治疗决策乃至随访计划的制定提供了借鉴。”
(来自华山医院供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