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19 年 9 月 5 日,由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胸腔镜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微创专业委员会、浙江省抗癌协会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第八届国际胸部肿瘤西子论坛在初晴后雨的杭州拉开帷幕。在会议期间,本报特别采访了大会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胡坚教授,请其就本次论坛的更新、亮点以及外科新辅助治疗研究看点进行了总结。
本次论坛更新及亮点
国际胸部肿瘤西子论坛已经举办了第八届,以往七届紧扣主题均为“微创治疗”。这是由于,虽然手术是胸外科中心的重要工作,但是经典手术必定会带来创伤,这让患者对传统手术都存在一定畏惧。上世纪90年代,自胸外科开始胸腔镜治疗后,外科治疗就进入了微创治疗阶段,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化以后又有众多技术进入了迅猛发展阶段,包括3D机器人技术等,所以本届国际胸部肿瘤西子论坛仍然以“微创治疗”作为一个重要主题。
在本届论坛的四个分论坛中,介入论坛是本届西子论坛的一大亮点。介入治疗是一种经过自然腔道、通过内窥镜技术进行的治疗,所以体表没有手术刀疤。以往利用内窥镜技术达到的是诊断而非治疗目的,而目前的高科技技术把这一诊断技术手段推进到了治疗水平。肺癌、食管癌是我国胸部肿瘤最高发的两大癌种,两者均来源于自然腔道的内膜,而对于内膜来源的肿瘤如果能够实现早期诊断的话,例如原位癌、微浸润腺癌、粘液类癌等,都是能够通过腔内治疗达到根治目的。在早期诊断的基础上,早期治疗应运而生,因此内窥镜介入技术联合胸腔镜微创以及机器人微创技术,能够实现早期肿瘤,尤其是早期肺癌、食管癌的精准微创治疗,同时使患者快速康复。快速康复能够使患者的获益进一步提高,既往手术需要1周~2周,甚至1个月的康复期,而目前的微创精准治疗不但能够达到精准的根治治疗,患者康复也非常迅速,一般3~5天患者就可以出院,最快的1天就可以出院,1周就能回到工作场所,对患者的益处毋庸置疑。技术诊断与治疗的不断的推进,使疾病治疗进入到真正的早诊早治阶段,同时为患者带来快速康复,也为患者带来巨大的受益。
除了早期肿瘤,中晚期肿瘤的治疗也是是我们的相应工作之一。与既往七届不同的是,在“微创治疗”的基础上我们有了一个重要发展,即对肺癌的综合治疗,尤其是免疫治疗设立了专门的分论坛。这是因为,免疫治疗自2018年以来成为肺癌以及实体肿瘤治疗的一个巨大突破,肿瘤免疫疗法科学家本庶佑、詹姆斯艾利森还因相关领域的研究成就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所以本届论坛设立免疫治疗分论坛,目的在于紧扣目前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治疗的热点进行专题的分论坛交流,也为中晚期肿瘤患者如何提高疗效,达到精准治疗进行探讨。免疫治疗给患者带来的是生活质量的保存以及生存期长足的提高,这是临床医学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原因。胸部肿瘤的治疗任重道远,但是目前探索显示,免疫联合治疗是非常有价值的,这方面的进展目前日新月异,希望能够为胸部肿瘤治疗做出更大的贡献。
外科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的前景
自2018年之后,外科治疗出现了一个巨大变化,这是由于中晚期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受到一定局限。在第一个问题中,我们讲到了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但是如果患者没有得到早期诊断,难道就不能接受相对早期的治疗模式了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如果患者确实处于晚期阶段,其治疗目标与治疗方法自然与早期治疗有所差别,但是如果是局部晚期或中晚期患者,则可以通过辅助治疗或新辅助治疗等实现肿瘤分期的降期。在免疫治疗应运而生以后,辅助治疗效果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给患者带来了生存质量保存的同时,也为肿瘤治疗初治患者带来了快速的降期,随之而来的重要变化就是让患者得到根治性手术的机会,而在以往这些手术可能是姑息性的,所谓姑息就是肿瘤不能彻底根治,只能得到控制,但是经过新辅助治疗以后,患者的全身免疫功能得到了一个充分的发挥,肿瘤分期得到了降期,在这个时候外科手术则实现了根治性目的。
免疫治疗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全身免疫功能的调动之下,使肿瘤发展、发生过程得到抑制,从而实现肿瘤的消退,但是单纯依靠免疫治疗实现肿瘤的根治尚不现实,因此综合治疗非常重要。外科的最大特点就是实现局部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在外科将肿瘤局部病灶切除,使肿瘤负荷明显降低的基础上,免疫治疗又为全身可能存在的转移病灶以及复发的隐秘病灶实现有效的控制,两者相辅相成实现有机结合,最终达到肿瘤治疗的有效控制与治愈率的进一步提高。
今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已经对新辅助治疗及辅助治疗提出了高度评价,尤其是新辅助治疗。这是因为新辅助治疗疗效令人惊讶,有些患者在接受新辅助治疗后,手术切除病灶进行病理检查时,病理科医生发现找不到肿瘤细胞,这是由于肿瘤被免疫治疗后人体激发出的免疫功能消灭了。但是,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由于随访时间尚短,新辅助治疗后是否存在复发、转移的问题还须继续观察,所以怎样把新辅助治疗这样一个治疗手段发挥到极致,新辅助治疗以后何时进行手术,何时行介入治疗效果最佳,以及新辅助治疗是否会改变肺癌治疗的整个格局,根据何种标准选择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这些均有待于目前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以及今后真实世界中的数据来进一步揭晓。胡教授表示,世界肺癌大会(WCLC)即将在这两天举行,本届论坛上也有很多专家将前往参加,相信在肺癌新辅助、辅助治疗这一领域,外科同道将会再次做出更大贡献,也将进一步积累病例及临床经验,为患者带来更大的临床活力。
采写 | 郝冉(中国医学论坛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