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4年1月5-6日,“2024乳腺癌北方沙龙年度进展回顾暨2024 CSCO BC 指南更新讨论会”在北京成功举行!大会秉承“学习吸收、创新提高”理念,发扬“东南西北、古今中外、春夏秋冬、男女老少”沙龙传统,汇集乳腺癌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全方位解读乳腺癌治疗进展。为领略学术风采,体会思辨真义,现将大会精华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大会伊始,大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江泽飞教授发表开场致辞,江教授欢迎各位同道齐聚一堂,参加2024乳腺癌冬季沙龙。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在此充分讨论行业动态,尽情分享学术进展。同时,江教授还对学会的引领以及各位同道的支持表达了感谢。并期待本次沙龙能够促进2024 CSCO BC指南共识达成,为乳腺癌领域的发展助添动力。
在大会开场的主题报告环节,河南省肿瘤医院崔树德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耿翠芝教授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清媛教授受邀共同担任主持。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院士为本次沙龙进行了首个学术报告:“肿瘤生态学-癌症治疗的四次革命”。报告从人类对于肿瘤的认知演变以及治疗理念的发展历史展开,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肿瘤的发生发展受到宿主内环境的多层次调控,是一种生态性疾病,因此肿瘤生态学说应运而生,是引入了自然界生态学理论,对肿瘤与宿主内环境相互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研究的新兴学科。宋院士详细介绍了肿瘤生态系统的特点与构成,指出肿瘤和免疫的博弈受到整体内环境的影响。这些相互作用,决定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对其治疗的敏感性。理解肿瘤生态学说,可以助力精准诊断。同时,肿瘤生态靶向治疗的相关策略和药物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荫华教授以“2023中国乳腺外科临床热点问题”为题对2023年度中国乳腺癌外科的进展与回顾做了专题报告。刘教授指出,基于病例数量与经验,亚洲已经处于乳腺癌学术界的引领地位,因此也有了更多的担当与挑战。刘教授在报告中分别对“提高临床TNM分期诊断率”、“提高非手术治疗前病理学诊断率”、“依据TNM分期指导局晚期及晚期患者外科治疗决策”、“提高SLNB诊断率”、“提高保乳比率”、“提高腋窝淋巴结清扫充分率”、“乳腺外科腹腔镜技术”、“乳腺癌术后自体乳房重建”、“规范局晚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率”、“科学修订乳腺外科手术目录”这十大乳腺外科的临床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针对“2023乳腺癌外科治疗热点问题”进行了主题报告。吴教授指出“规模宏大、减负降耗、精益求精”是2023年乳腺外科治疗的热点词汇,并结合大量最新研究介绍了各个外科术式的进展。吴教授还针对乳腺癌外科诊疗的热点问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吴教授认为科室发展方面需要提升专科运行效能,推进能力培训;鼓励多学科高效协同合作,共同提升多学科协作(MDT)外科诊疗能力和规范化;需要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和患者需求,制订外科治疗策略;治疗上力求精准施治,兼顾精益、全面、人文和舒缓理念。
在随后进行的“治疗进展”主题报告环节,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范志民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锋教授以及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瑾教授受邀共同担任主持。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王宁教授以“北京市乳腺癌流行病学概括及筛查实践”为题针对乳腺癌流行病学进展进行了主题汇报。王教授首先介绍了全球和我国的乳腺癌流行现状。乳腺癌现已成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一位,统计发现我国女性乳腺癌患者中超过五分之一在发现疾病时就已经是晚期,早期诊断率仍较低。同时年轻患者的比例有上升趋势,绝经期和老年妇女为乳腺癌高发人群。目前,我国在乳腺癌早诊早治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努力,相关工作已覆盖了全国超过30个省份,并有望在2024年实现全国覆盖。同时,王教授以北京市为例,介绍了早诊早治工作中信息管理平台搭建、筛查现场管理流程优化、城市癌症早诊早知项目评估研究等工作进展。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刘月平教授带来了“乳腺癌病理学进展”的专题报告。刘教授首先介绍了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概念与临床病理特征。并介绍了2023年ASCO/CAP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的更新要点做了简要解读,刘教授指出,新版指南中对于HER2的判读标准做了详细阐述,并重点回答了“如何报告HER2低表达”、“HER2表达0和1+如何区分”等问题。随后,在乳腺癌PD-L1相关检测进展方面,刘教授指出乳腺癌PD-L1免疫组化中不同的评估系统可引起异质性,并对PD-L1检测的标本选择来源以及标本采集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做了阐述。最后刘教授介绍了2023新辅助病理评估的共识更新,强调精准的病理瘤床识别是病理评估的关键,并分享了共识中关于新辅助治疗后T分期评估、新辅助后研究细胞库中瘤床评估以及N分期评估的建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佳艺教授带来了“2023年度乳腺癌放射治疗进展”的专题报告。报告从“早期乳腺癌的短程/超短程放疗”、“精准医学时代乳腺癌个体化放射治疗”以及“区域淋巴结放疗”三个方面展开。陈教授指出短程和超短程放疗证据级别在不断加强,给了我们更多信心将短程放疗扩展至更广泛人群(PMRT,重建术后)和更精准的技术。对于精准医学个体化放疗决策方面,临床因素+多基因模型+影像组学信息更丰富的模型,更有利于精准筛选低危人群。区域淋巴结放疗的获益普遍存在,复发风险越高则绝对获益越多。新辅助化疗筛选的适应人群是否符合局部治疗全面做减法值得关注。
在随后的“分类治疗-内分泌”报告环节,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刘运江教授和安徽省肿瘤医院潘跃银教授受邀共同担任主持。
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带来了“2023年HR+早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的主题报告。报告首先聚焦内分泌治疗的相关进展,殷教授指出相对于他莫昔芬,绝经前人群中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卵巢功能抑制(OFS)的获益证据日渐明显;针对某些乳腺癌高风险人群,可考虑用合适的内分泌治疗进行预防;因妊娠中断内分泌辅助治疗不会增加疾病复发风险。殷教授随后介绍了内分泌联合靶向治疗的新进展,NATALEE研究的结果再次验证了CDK4/6抑制剂的辅助治疗价值,用药方案以及适用人群需要进行选择;CDK4/6抑制剂口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在HR+乳腺癌的治疗价值仍需要等待临床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免疫新辅助治疗未来有可能成为高危人群的新选择,需要进一步等待无事件生存(EFS)数据。在个体化精准筛选患者的过程中,安全性管理要重点关注。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树森教授针对“HR+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做了主题报告。王教授首先对该治疗阶段的新药获批情况以及相关的临床试验进行了详尽介绍。随后,王教授针对CDK4/6抑制剂时代的格局与挑战进行了阐述,王教授认为内分泌联合CDK4/6抑制剂大幅提高了HR+/HER2-晚期乳腺癌治疗的PFS数据,甚至可能延长OS期;CDK4/6抑制剂已经成为HR+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但也要注意CDK4/6抑制剂目前仍面临原发及继发耐药的困境,CDK4/6抑制剂进展后现有治疗疗效有限,目前是mTOR抑制剂、PI3K抑制剂、AKT抑制剂、HDAC抑制剂、CDK4/6抑制剂等多种靶向治疗药物以及DS8201、戈沙妥珠单抗等ADC类药物百花齐放、彼此共存的局面。
随后大会迎来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启动仪式。在多位专家的共同见证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2023版)全国巡讲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2024版)更新正式启动。
在随后的“分类治疗-TNBC”报告环节,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海波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王建东教授受邀共同担任主持。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强教授针对“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治疗进展”做了主题报告。刘教授指出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预后最差的乳腺癌亚型。一旦转移后,预后会进一步恶化。目前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手段单一,以化疗为主,同时原发耐药或无效化疗的情况并不少见,近期复发风险高。新辅助pCR是认可度最高的判断预后的指标,但还远不够完美。ctDNA监测可以精准识别系统肿瘤负荷以及MRD,有望成为精准判断预后和加强治疗的依据。免疫治疗和ADC药物在早期TNBC治疗中有所突破,可能是将来提高早期TNBC治疗有效率的关键,但是需要谨慎选择患者和用药时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频教授针对“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治疗进展”进行了主题报告。张教授指出过去一年中,关于晚期TNBC治疗的研究进展有限,化疗仍然是mTNBC主要的全身治疗手段,但面临困境。免疫治疗的应用改善了部分患者的生存期,特别是PD-L1+患者,一线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延长了OS期。而ADC类药物则能够改善后线治疗患者的生存期,如戈沙妥珠单抗改善了难治性患者的OS数据,T-DXd则为治疗提供了新选择。目前关于新靶点、ADC类药物治疗前移、联合治疗方案等方向的临床研究正在开展中。未来,基于精准分型探索优化治疗方案,联合治疗策略有望进一步改善预后。
在随后的“分类治疗-靶向HER2”报告环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段学宁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刘红教授受邀共同担任主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殊教授带来了“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治疗进展”的专题报告。王教授指出,目前HER2+早期乳腺癌治疗的研究重点已经从探索靶点转移到对于优化治疗方案上,我们要更多地去思考如何对合适的患者做好治疗方案上的加减法。王教授介绍了在以治愈为目标时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的系统治疗策略,并引用了大量最新的研究结果对治疗策略进行了详细解读,同时还对豁免化疗、乳腺癌腋窝管理等热点问题进行了阐述。报告的最后,王教授还对未来的治疗格局进行了展望,认为随着系统治疗越来越丰富,新辅助治疗模式以及降阶治疗将帮助乳腺癌外科治疗的精准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涛教授带来了“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进展”的专题报告。王教授简单介绍了目前ASCO指南和CSCO指南中对于HER2+阳性复发转移乳腺癌的治疗推荐,并依据大量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分别对一线、二线等不同阶段和依据对曲帕双靶治疗敏感程度不同分层的治疗策略进行了阐述。王教授还介绍了HER2+乳腺癌伴脑转移的标准治疗方案。对于脑转移的预防问题,王教授指出目前尚无明确的方法可以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复发风险,但临床试验中抗HER2靶向联合化疗方案已经初显效果,值得期待。最后,王教授简单介绍了HER2+晚期乳腺癌的后线治疗、新药物和新方案,并推荐在今后的HER2阳性复发乳腺癌治疗指南中增加脑转移分层和治疗的相关内容。
报告后,大会迎来了“人民名医——乳腺癌青年科普新锐项目启动”环节。在多位专家以及媒体和医药企业代表的共同见证下,“人民名医——乳腺癌青年科普新锐项目”正式启动!
本次大会同时还特别设置了“2024CSCO BC指南更新讨论会”环节。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坤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春芳教授、云南省肿瘤医院聂建云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剑教授先后针对2024 CSCO BC指南更新要点中的“TNBC”、“HR阳性”、“HER2阳性”、“HER2低表达”部分做了主题报告。
大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江泽飞教授也做了题为“2023乳腺内科治疗热点问题”的专题报告。
会场百余名乳腺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对更新要点进行了深入讨论,期待本次讨论能够促成共识,为乳腺癌规范诊疗提供助力,期待在2024年4月的CSCO指南会上能够看到新指南的真容,推动中国乳腺癌诊治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审阅 | 大会主席 江泽飞教授
编辑 | 中国医学论坛报 胡岳 桂晶晶 刘芊
照片 | 摄影师 苏彦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