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
点我一键到达清单列表
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滥用抗菌药物、长效糖皮质激素;要规范使用降尿酸治疗药物等。
急性发作期患者可卧床休息,患肢制动,局部冷敷,并尽早(越早使用,镇痛效果越好)给予药物控制炎症。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基层医生需要梳理除关节炎之外其他的合并症或并发症,严格掌握常规抗炎症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若筛查梳理后仍不能确定,可嘱患者关节制动,局部冷敷,并尽快向上级医院转诊。2012版ACR痛风诊疗指南推荐,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NSAID)是痛风急性发作的一线治疗药物,需要尽早使用,若秋水仙碱和NSAID有禁忌证可考虑选择糖皮质激素。
①秋水仙碱 起始负荷剂量为1.0 mg口服,1 h后追加0.5 mg,12 h后按照0.5 mg、1~2次/d。
秋水仙碱不良反应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常见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反应,症状出现时应立即停药;少数患者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减少、肝功能异常、肾脏损害。肾功能不全者须酌情减量,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35~49 ml/min时每日最大剂量0.5 mg,eGFR 10~34 ml/min时最大剂量0.5 mg、隔日1次,eGFR<10 ml/min或透析患者禁用。秋水仙碱可引起骨髓抑制,使用时注意监测外周血常规。
②NSAID 若无禁忌推荐早期足量使用NSAID速效制剂,如依托考昔、双氯芬酸钠、美洛昔康等。
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出血,或既往有复发性消化道溃疡/出血病史为NSAID绝对使用禁忌。部分NSAID可能引起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合并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者避免使用。NSAID使用过程中需监测肾功能,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建议使用。
③糖皮质激素 主要用于严重急性痛风发作伴有明显全身症状,肾功能不全,秋水仙碱、NSAID治疗无效或使用受限者。口服剂量泼尼松0.5 mg·kg-1·d-1,连续用药5~10 d停药;或者0.5 mg·kg-1·d-1开始,用药2~5 d症状好转后逐渐减量,7~10 d内停药,尽量避免使用长效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
对于糖尿病、高血压控制不佳者,合并存在感染,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出血或既往有复发性消化道溃疡/出血病史者慎用。使用后注意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水钠潴留、感染等不良反应。
①对于符合以下临床情况的痛风患者可以开始药物降尿酸治疗(特别提示:需要注意降尿酸药物的不良反应)。
ⓐ痛风性关节炎发作≥2次/年。
ⓑ痛风性关节炎发作1次且同时合并以下任何一项:有痛风石、泌尿系结石、慢性肾脏病(CKD)3期以上。
②以下患者建议结合专科医生意见决定降尿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发作1次合并以下任何一项。
ⓐ年龄<40岁。
ⓑ血尿酸>480 μmol/L。
ⓒ合并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血脂紊乱、肥胖、冠心病、脑卒中、心功能不全患者。
③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无关节炎发作、无引起高尿酸血症明确病因),建议进行非药物治疗观察随诊,6~12个月效果不佳,可考虑转诊。不建议基层医生加用降尿酸药物治疗。
①滴定:所有降尿酸药物应从小剂量起始,每4周左右检测血尿酸,并酌情缓慢递增剂量直到血尿酸达标。
②达标:血尿酸目标水平为血尿酸水平<360 μmol/L。对于痛风石、慢性关节病等痛风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应<300 μmol/L。长期治疗的过程中,不建议血清尿酸<180 μmol/L。
③长程:长期服药,规律随访。定期(3~6个月)检查血尿酸水平,血尿酸稳定在正常水平时可逐渐减量。
④急性发作不调整已用降尿酸药物剂量。
代表药物为别嘌醇和非布司他。
①别嘌醇 推荐成人初始剂量一次50 mg、1~2次/d,每次递增50~100 mg,一般剂量200~300 mg/d,分2~3次服,每日最大剂量600 mg。GFR>50 ml/min时,剂量为常规剂量的75%;GFR为10~50 ml/min时,剂量为常规剂量的50%;GFR<10 ml/min时或透析患者禁用。使用最低有效剂量维持血尿酸在目标水平以下。
别嘌呤醇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肝功能损伤和血象抑制。重度过敏(迟发性血管炎、剥脱性皮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常致死,条件允许建议筛查HLA-B*5801基因。如无法进行基因筛查,应仔细询问过敏史,从50 mg/d甚至更小剂量开始使用,仔细观察,一旦出现皮疹立即停药。
②非布司他 推荐初始剂量为20~40 mg、1次/d,每次递增20 mg,每日最大剂量80 mg。
近年针对非布司他和心血管安全性的研究结果尚无明确定论,建议基层医生在选用非布司他前充分评估,对于有心血管基础疾病或高危因素的患者,需请专科医生会诊,酌情决策是否一定需要使用,并注意监测病情。
代表药物为苯溴马隆。泌尿系结石患者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属于相对禁忌。对于GFR>30 ml/min的肾功能不全患者,推荐成人起始剂量为25 mg、1次/d,最大剂量75~100 mg/d,服用期间应多饮水以增加尿量。
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尿酸血症和/或痛风、接受促尿酸排泄药物治疗、尿酸性肾结石的患者,必要时可碱化尿液。碳酸氢钠0.5~1.0 g,3次/d,与其他药物相隔1~2 h服用,主要不良反应为胀气、胃肠道不适,长期服用需警惕钠负荷过重及高血压。切忌过度碱化,尿pH值过高增加磷酸钙和碳酸钙等结石形成风险。
(1)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肾结石,建议转诊的同时,在尿酸性结石的治疗及预防方面应进行如下处理:增加液体摄入,要求24 h尿量达到2 L以上;适当碱化尿液;饮食上减少嘌呤摄入、酌情使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减少尿酸生成。
(2)慢性尿酸盐肾病:最有效预防措施为高尿酸血症早期发现及治疗。痛风患者长期有效的控制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的反复发作,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尿酸盐肾病。如果已经进展至慢性肾脏病,除了降尿酸之外,治疗上还包括控制血压、治疗贫血及钙磷代谢紊乱等慢性肾脏病并发症的治疗。
目前美国心脏病协会把高尿酸血症列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危险因素及动脉硬化的促进因子。基层医生应对所有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ASCVD危险因素的筛查,包括年龄和性别(男性年龄>45岁,绝经后女性),家族史,吸烟,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1)吸烟:应建议高尿酸血症患者戒烟。
(2)高血压:管理目标<140/90 mmHg(1 mmHg=0.133 kPa),有糖尿病、慢性肾病者<130/80 mmHg,详见《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3)血脂管理:根据危险分层,极高危(ASCVD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目标值<1.8 mmol/L;高危,LDL-C目标值<2.6 mmol/L;中危、低危,LDL-C目标值<3.4 mmol/L。详见《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4)糖尿病管理:空腹血糖<7 mmol/L,详见《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5)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病高危人群(≥2个危险因素)可考虑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00 mg/d),但需除外禁忌。应向患者说明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同时充分除外禁忌(阿司匹林过敏、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眼底出血、其他出血性疾病者禁用)。既往脑出血、消化性溃疡等病史者慎用。
(6)饮食:除高尿酸血症相关饮食宣教外,还应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进行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的宣教。
(7)体重管理:目标BMI<24 kg/m2;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0 cm。
(8)规律运动:每周5 d以上,每天30 min以上中等强度体育活动,运动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适宜的运动有快走、慢跑、跳舞、太极拳等。适宜的运动强度可用运动时心率评价,健康人运动时的适宜心率可参考下面公式来推算:运动时的适宜心率(次/min)=170-年龄(岁)。
节选自《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