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爱的处方】徐丛剑教授:联合、序贯、足剂足疗程使用,谱出性激素药物临床应用的“交响曲”

2020-09-02作者:王国平主编账号资讯
其他

1960年,世界上第一代复方口服避孕药(COC)问世,此后的60年,COC帮助亿万女性远离流产伤害,让女性可以自主地决定生育问题,更好地安排工作和家庭计划。60年来,不仅仅是避孕,COC在生殖内分泌领域也被广泛地应用,包括规律月经、缓解痛经、治疗相关妇科疾病以及降低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等。60年来COC 这份“爱的处方”一直秉持初心,与妇产科医生携手呵护女性生殖健康,保护女性生育力。基于此,中国医学论坛报策划“爱的处方”栏目,并邀请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院士作为栏目发起人,邀请众多领域内权威专家围绕“COC 60年与女性生育力保护”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的探讨。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徐丛剑教授就如何看待性激素类药物的作用以及成为一名合格的妇产科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分享经验,希望为青年一代妇产科医生带来思想的启迪。





徐丛剑.jpg

徐丛剑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妇产科学系主任、“女性生殖内分泌相关疾病”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集爱不孕不育诊疗中心董事长。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别试题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常委、妇产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常委、生殖医学分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妇产医院管理分会副主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妇产科分会副主委、生殖医学分会副主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妇幼健康研究会生殖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侯任主委、生殖医学分会委员,上海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兼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兼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徐丛剑教授谈如何规范化使用性激素药物.mp3


徐丛剑教授访谈音频


误区一:混淆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二者的概念


临床上,会遇到很多患者一提到激素治疗,便会表现出抗拒心理。实际上这是混淆了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二者的概念,并且大家对于糖皮质激素的认识也存在误区,认为只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就会产生诸如“满月脸”、“水牛背”等副作用。实际上这只是大剂量冲击疗法可能导致的结果,而短期、小剂量的应用糖皮质激素,并不易产生这些副作用。还有许多患者认为雄激素就是男性激素,雌激素就是女性激素,认为女性就不应该有雄激素。其实雄激素在维持女性许多生理功能上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误区二:只用单一性激素解决临床问题


此外,不仅患者,有些医生也会认为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三者之间是相互拮抗的。很多年轻的妇产科医生有时候会把性激素的作用看得比较单一,在临床的使用中,有时也只会用单一激素来解决问题。因为在生理周期中,雌激素起到促进子宫内膜增生的作用,而孕激素则可以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促进子宫内膜处于分泌状态。而实际上,孕激素与雌激素既有拮抗作用又有协同作用,二者常常需要联合或者序贯使用。性激素的使用还与生理周期密切相关。这一生理周期不仅包括女性体内雌、孕激素水平的生理周期,还包括促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催乳激素(PRL)等其他性激素水平的生理周期。这些周期节律对药物的临床使用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果没有掌握好用药时机,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误区三:外源性添加性激素可致癌


另一种错误的观点是很多患者认为雌激素有促进细胞增生的作用,因此可能致癌。其实不仅对于乳腺细胞、子宫内膜细胞,雌激素对于大多数上皮细胞,都有刺激细胞增生的作用。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刺激上皮细胞增生这一作用,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对人体有害,有时刺激细胞适度增生是生理需要,并不致癌。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增生到一定厚度时,孕激素会拮抗其作用,抑制内膜的进一步增生。进一步对于子宫肌层细胞,雌激素的作用是促进其充血并具有一定的增生性变化,但孕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核分裂项的增加,核分裂项的增加是典型的细胞恶变表现。因此,对于患者甚至是年轻医生,一方面需要对激素的副作用保持警惕,另一方面也需要正确认识激素,对其生理作用及作用机制均要有深刻的了解,才能够做到正确的使用这些药物。


走出误区:认识激素使用的综合性、规律性和合理性


性激素在女性的不同时期、不同月经周期状况下均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就像心电图一样不断有规律的波动,而激素水平的过度或不足均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性激素类药物在临床中常常是联合应用,这种联合可以是同时联合使用,也可以是序贯使用。而充分发挥性激素类药物的疗效并减少其副作用,关键在于关注药物应用的周期、强度及疗程。对于患者而言,应在专业的妇科内分泌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且需要服用成分已知,疗效确切的药物,而不应该服用一些不明成分的保健品。

性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像一部“交响曲”,医生在指导患者用药过程中应注意激素使用的综合性、规律性和合理性,才能真正的将这类药物造福于广大女性患者。


妇产科医生应是“学问广博且兼具专深之通”杂学家


我曾问过很多妇产科医生当初选择这一专业的原因。很多医生因为家人患有妇科相关的疾病,因此对这一专业有自己的情结。比如江森教授,虽然身为妇科肿瘤专家,但他对妊高症等产科方面的专业知识也研究的非常透彻。在江教授出生的时候,母亲和同胞兄弟都离开了他,因此从业后,江教授苦心钻研妇产科专业,希望救治更多的女性朋友,挽救更多的家庭。还有一些医生在实习轮转过程中对妇产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励志于从事这一专业。这也是我当初坚定地选择妇产科的原因。


我一直认为由于性格的不同,每位医生适合的专业也不同。正如内科医生与外科医生的说话方式、思维模式、行事特点均不相同。我在实习的时候就发现一名合格的妇产科医生需要兼备内外妇儿医生的特点。妇产科医生既需要治疗女性内分泌等内科相关疾病,具有内科缜密的思维,而在对孕产妇进行紧急手术的时候,还需兼备外科医生做事果断、“风风火火”的性格。就学科的专业性而言,妇产科更为综合、学科交叉性更强。在面对妊高症、妇科肿瘤等相关疾病时,妇产科医生需要比内科医生研究的更深入、更透彻。就手术而言,相比于外科,妇产科的手术对于医生的要求更高,更需要注重脏器的保护。而母亲的健康常关系到胎儿的健康,一名合格的妇产科医生还应该了解儿科专业的知识。因此妇产科专业对医生更具有挑战性。如今,经过几代妇产科著名专家的领导,我国妇产科领域的科研能力已位于世界前列。一些在国外从事医学研究的学者,回国后听过国内专家的学术报告后不禁感慨:“我国研究的专业水平已不输发达国家,特别是在生殖领域,在专业的科研意识上,甚至强于外国学者。”


不仅是专业方面,妇产科也是最体现人文精神的领域。由于患者病情涉及很多隐私,有些患者不愿意与家人沟通但是却愿意与主管医生交流。这就需要妇产科医生在与患者交流中更加注重沟通的技巧,这对妇产科医生的人文素养、伦理素养、以及社会学素养要求也更高。除此之外,妇产科医生更需要有奉献精神。孕产妇的分娩不分“淡季旺季”,只要患者病情需要,我们就要不分昼夜的对患者进行救治;同时随着疾病影响因素复杂程度的加深,临床处理难度的增大,患者个体化治疗需求的提高和当今环境下医生工作压力的增加,这都要求妇产科医生不仅专业技术过硬,人文素养更需要不断提升。


这是一份成就感与汗水并存的职业。年轻医生在选择妇产科专业前需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选择之后也一定要报有坚定的信念,要不怕苦、不怕累,奉献于广大女性患者,为女性朋友的健康保驾护航。




妇科专题kv.png


COC上市60周年,这份爱的处方带给亿万女性多重获益。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