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华西医院研究:吃糖超过这个量,痛风、肥胖等风险大大增加

2023-05-06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非原创

a7dd02ec0942c34d909c15a0e2e7056.jpg


糖是人类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证明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痛风和癌症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报告,糖可分为单糖、双糖、多元醇和游离糖,其中游离糖指厂商、厨师或消费者添加到食品中的所有单糖和双糖,以及自然界的蜂蜜、糖浆和果汁中天然存在的糖。添加糖指的是加工和制备食品和饮料中使用的所有单糖和双糖,但不包括天然存在的糖,如水果和果汁。


含糖饮料是添加糖的最大来源,包括碳酸饮料、非碳酸软饮料、水果饮料等,尽管多个国家和组织建议每日游离糖或添加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总摄入量的10%以下,但在全球范围内某些国家和地区,含糖饮料的摄入量仍在持续增长。


近日,《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柳良仁教授一项关于糖摄入量与健康关系的荟萃研究分析,研究表明高糖食物更不利于健康,特别是增加心脏代谢类疾病风险。研究团队建议将每日游离糖或添加糖的摄入量减少到25 g(约6茶匙),并将每周含糖饮料的摄入量控制在每周一瓶左右(200~355 ml),以减少糖对健康的不利影响。


图片


研究人员检索了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科克伦系统评价数据库相关数据,截止日期为2022年1月,最终纳入73项荟萃分析,多数集中关注膳食糖摄入量与内分泌/代谢的关联(n=28),而后是癌症(n=25)、心血管疾病(n=17)、神经精神疾病(n=3)、牙科疾病(n=2)和其他疾病(n=8)。


膳食糖摄入量不利于内分泌和代谢健康



  • 含糖饮料最高摄入量和最低摄入量与体重增加显著相关(等级:中,证据等级:Ⅳ级)。

  • 每周多饮用一份人工甜味剂饮料,痛风风险增加4%(等级:低,证据等级:Ⅲ级)。


  • 相比于饮用无糖饮料,饮用高糖饮料的儿童肥胖风险增加55%(等级:低,证据等级:Ⅱ级)。


  • 每天多饮用一份含糖饮料,儿童体重指数增加0.07个单位(等级:低,证据等级:Ⅳ级)。


  • 摄入添加糖与肝脏脂肪和肌肉脂肪增加有关(等级:中,证据等级:Ⅳ级)。


  • 含糖饮料摄入量与成人体重指数、甘油三酯、腰围变化无显著关联性。

  • 果糖摄入量与餐后甘油三酯或2型糖尿病无关,总糖摄入量也与2型糖尿病无关。

研究结果显示,膳食糖摄入量与代谢性疾病的关联涉及尿酸合成。果糖诱导的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可能会减少尿酸排出,导致血清尿酸升高,而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前兆,这或许可以解释膳食糖摄入量增加与痛风风险的关系。此外,痛风、高尿酸血症和其他代谢疾病(如高血压)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此外,研究表明,膳食糖的摄入与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存在有害关联,特别是体重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很大程度可能与摄入过量果糖有关。当人体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后,果糖会诱导肝脏转录因子,以增强肝脏脂肪生成能力。此外,与含有相同热量的固体食物相比,含糖饮料的饱腹感更低,可能会刺激食欲,增加热量的摄入,从而引起肝脏脂肪堆积等问题。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美国癌症研究所以及本次研究结果,研究人员建议将每日游离糖或添加糖的摄入量减少到25 g(约6茶匙),并将每周含糖饮料的摄入量控制在每周一瓶左右(200~355 ml),以减少糖对健康的不利影响。基于现有的荟萃分析结果,以及考虑到世界范围内整体膳食糖摄入量较高的情况,建议制定预防膳食糖过度摄入策略,特别是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的策略。


来源:医学新视点



{
往期好文推荐
}


除了平稳控糖外,胰岛素泵还有哪些好处?糖尿病患者都能用吗?

内分泌疾病引起的肥胖有哪些?

治疗甲状腺危象,如何用对、用好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肾上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明明饮食已经很清淡了,为何却查出高血脂?

糖尿病足无小伤!重视这些防治细节,阻止从糖尿病到截肢

最新共识 | 甲状腺眼病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与甲状腺疾病相关的重要知识,你知道多少?

多种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仍不达标,原因你绝对想不到!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需要考虑哪些情况?如何处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