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助力夯实“十四五”阶段“健康中国”之基—​聚焦淋巴瘤专科建设与能力提升,提高患者治愈机会与生存质量

2021-05-10作者:论坛报芊蔚资讯
支持护理和治疗的相关问题非原创

2021年4月24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的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启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当前,癌症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癌症防治亦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点之一。基于这一背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指导下,开展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旨在整合优势资源,组建包含病理中心、临床中心、全程管理中心三大中心的淋巴瘤专科联盟。通过能力建设、专科化人才培养、认证质控体系搭建等方式“多管齐下”,全面推动淋巴瘤专科建设与能力提升,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路径实践标准,从而帮助患者最大程度获得治愈机会。

微信图片_20210428152628.png


在项目启动会议上,政府代表、权威专家、媒体等各界人士济济一堂,共同见证令人振奋时刻。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任杨爱平主持的“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的受聘仪式上,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被聘任为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学组组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淋巴瘤科主任朱军教授任临床学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副主李小秋教授任病理学组组长,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宋永平教授任全程管理学组组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副主任宋玉琴教授任秘书长。项目学组的成立,将为该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落地生根提供有力支持。


微信图片_20210428152632.png


以专科建设为抓手,助力擘画“健康中国”新蓝图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癌症防治予以高度重视,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明确提出将其列为重大行动之一。而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瘤的发病率亦居高不下,且发病人群呈年轻化的趋势,防治形势严峻。

 

对此,出席本次活动的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任杨爱平表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们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关键之年。我们今天以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为切入点,进行医学教育供给侧改革模式探索,既是我们对国家和民族最大的贡献,也是我们在健康中国行动计划上的重大落实,希望专家们能够站在国家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高度来对待这个项目,聚焦基层,坚持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推动继续医学教育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化建设,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岗位胜任力,树立‘多学科、全流程’的专科建设新模式典范,把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打造成为专科能力建设的示范、引领性项目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更是深有感触:“近年来,随着治疗方案的不断创新,医保政策的进一步覆盖,中国淋巴瘤患者的治疗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大大提升。但与此同时,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仍有诸多未被满足的需求。因此,结合国内淋巴瘤临床实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专科建设道路,建立一套真正‘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路径实践标准势在必行。”

 

聚焦未尽之需,各方聚力打造专科建设新高地

淋巴瘤是目前控制率、治愈率最高的肿瘤之一。而我国淋巴瘤患者 5 年生存率仅 38.3%,远低于日本、欧美等国家。究其原因,现存的诊断不明确、规范化治疗自我管理不规范、随访不间断脱落等就诊进程中的困难与障碍,影响了整体的治疗效果与预后。

 

“淋巴瘤是兼顾慢性病和肿瘤两个特征的合成体,其标准化诊疗有赖于不同学科间的协同合作。因此,联合诊疗路径中各个关键环节,将有助于专科能力的整体发展,最终助力患者取得长久获益。而这也是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开展的初衷。”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淋巴瘤科主任朱军教授指出,“未来,通过多中心专科联盟建设、持续性专业化人才培养、认证质控体系的形成,我们有信心实现疾病诊疗水平从1到100的质变。”

 

微信图片_20210428152644.png



当然,在精准医疗时代来临之际,精准诊断是规范治疗的前提。对此,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副主李小秋教授表示:“淋巴瘤分型众多、诊断难度高。精准的病理诊断对后续指导临床个性化治疗与判断预后至关重要。专科建设不仅能加强病理医生的专业水平,也有利于科室之间的交流协作,让精准诊断与规范治疗‘无缝衔接’。”

 

 

微信图片_20210428152647.png


 

“站在综合管理的角度, 淋巴瘤专科建设无疑大大提升了医院管理能级与运营效率。”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党委副书记张连生教授也表示:“我们希望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探索跨科室间淋巴瘤早筛查、早诊断与规范治疗的有效模式,全面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

 

发力全程管理,“全心相伴”促进淋巴瘤规范化诊疗


淋巴瘤专科建设任重道远,需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循序推进。作为专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程管理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实现精准化、个体化治疗,并提高治疗依从性,于淋巴瘤患者大有裨益。

 

2020年世界淋巴瘤日举办的“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专项行动主题宣传活动”上,各方代表共同探讨当下淋巴瘤患者的未尽之需,并就启动专科能力建设达成共识,强调了构建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为专科建设的落地奠定了基础;此后《中国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质控标准》的正式发布,明确了“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的概念,形成中国医疗形势下的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专家共识,也预示着该模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作为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全程管理学组组长,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宋永平教授表示:“全程管理聚焦患者就诊、诊疗以及后续随访的整个就医旅程,将以‘医、护、患’一体化的诊疗模式,从治疗,护理和心理三大维度同步提高淋巴瘤患者生存质量、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 

 

微信图片_20210428152651.png



以护理为例,其在淋巴瘤全程管理中就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颜霞总护士长介绍道,“在全程管理模式下,不仅是院内护理,还包括院前的诊断期以及长期随访,护理人员都能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延续性照顾,助力改善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状态。”

 

未来,全程管理理念将与专科建设项目相得益彰,而专科建设之路也将在实践打磨中沿用拓展,迭代升级,不断推动中国淋巴瘤诊疗的规范化发展,帮助更多淋巴瘤患者走向“治愈”,拥抱美好人生。

 

微信图片_20210428152653.png



最后,淋巴瘤专科项目组组长马军教授充满期望对在场的参会专家说:今天我们见证了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的启动,在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的推动下,把我们淋巴瘤专科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而所有的这些目的,就是围绕着淋巴瘤专科的建设,围绕着多学科的合作,围绕着使淋巴瘤规范化诊断治疗提高到新的水平,使我们的淋巴瘤患者治愈率和五年生存率有明显的提高。这是我们团队的承诺,也是我们临床医护人员的责任,我们见证今天,也要创造未来的历史,未来的成绩,让我们的团队一起努力做得更好,为健康中国2030做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CSCO微信公众号

微信图片_20200824111328.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