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重磅!《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二版)》发布

2023-06-24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原创
进入CSA&TISC 2023专题

58afff4de382e5394cd21f8a84a3245.png


今天,在中国卒中学会第九届学术会议暨天坛脑血管病会议2023(CSA&TISC 2023)上,《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二版)》正式发布,我们邀请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安定教授第一时间对该指南进行解读。


作者: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谭泽锋 徐安定


指南背景


2019年6月,中国卒中学会组织专家编写的《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出版,涵盖了脑血管病预防、诊疗、康复、组织化管理和卒中医疗质量控制等方面,受到广泛认可和好评。指南发表后,众多学者、专家和读者也提出了完善和修改意见。


随着脑血管病领域新临床证据的不断涌现,包括中国人群的大型临床系列研究相继发表,因此有必要更新和完善指南,补充最新的脑血管病临床证据,以提高脑血管病的临床管理水平,从而改善患者预后。为此,中国卒中学会常务理事会于2022年初决定组织专家编写出版《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二版)》(以下简称“新指南”)


新指南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为临床决策和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整体上将继续涵盖脑血管病的全方位临床管理。新指南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减轻患者负担,预防不恰当的医疗行为,并指导为患者提供最佳预后。通过更新和完善新指南,确保其时效性和先进性,积极推动中国脑血管病的管理。


指南更新制定的组织框架及撰写安排


01
学术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由中国卒中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全体常务理事组成。学术委员会负责审核指南撰写,工作委员会组成、指南框架、指南基本原则、撰写学术指导及最终审稿。


02
章节安排


撰写工作委员会按照指南的八个部分进行分工,分设八个撰写工作组,由徐安定、王文志、王拥军、赵继宗、董强、曾进胜、张通分别任各撰写组组长。


新指南共分为八个部分:一、前言;二、卒中组织化管理;三、脑血管高危人群管理;四、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管理;五、脑出血管理;六、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管理;七、脑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管理;八、卒中康复管理


03
文献检索及筛选


新指南更新的检索数据库与2019版指南保持一致,包括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MEDLINE/PubMed、Cochrane图书馆。2019版指南的文献检索截止时间为2018年6月30日,少数重要的文献延伸到了2018年底。


更新:本次指南更新的文献检索的起始和截止时间为2018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各工作组按照上次指南撰写要求,记录检索库、检索逻辑和文献筛选报告并保留。尽管文献检索时间总体截止于2022年6月30日,但对于在此日期之后、指南正式定稿之前发表的可能改变临床指南的重要临床研究(如大规模国际多中心研究),也酌情纳入新指南。


本次指南更新与原指南在特点上保持高度一致,要求高度重视中国研究的文献检索,特别是中文文献,以体现中国指南特点。各组首先完成文献检索和分析,对检索所得的所有文献进行筛选,并向撰写工作委员会提交文献检索报告;再根据循证级别逐一列出各种检查、量表、药物、介入、干预措施等的证据分类及证据分级,并分类阐明理由及推荐分类。


04
指南更新历程


自2022年3月31日线上启动会,至2023年3月18日终稿交编辑部,历时1年时间,召开8次工作会和若干次组内讨论会,2023年6月,新指南于CSA&TISC 2023正式发布。


05
各章节体量庞大


字数: 77083, 页面:808页, 文献: 3465篇。


新指南概述


01
推荐分类和证据等级的定义方法


本指南采用《中国卒中学会指南制定指导手册》规定的推荐分类和证据级别,该推荐分类和证据级别方法与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卒中协会最新指南采用的体系一致。


02
新指南的特点


新指南以临床管理为核心,不仅关注特定疾病的技术或方法,还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不同疾病、疾病阶段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进行综合管理。指南不仅关注单一疾病的急性期干预和二级预防,更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管理。同时,新指南还引入了大量具有参考价值的国内文献,体现了中国特色。在编写过程中,我们还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青年骨干。为了使指南更贴近临床实践,我们采用了大量的流程图和推荐意见相结合的模式,符合临床路径管理,从而提高了指南的实用性。


(1)提供简洁明了的标准流程图

例如:

图片 1.png


(2)提供明确指导性的流程,操作性显著增强

例如:

图片 2.png


(3)根据最新证据,对推荐意见进行修订和新增,并在每章最后以表格形式集中展示推荐意见,简洁明了。修订和新增的标注便于提醒读者,增强可阅读性。每项修订和新增都在指南原文中有相关研究的简要说明,便于理解和掌握推荐意见修改或新增的原因。


例如:

图片 3.png


(4)与时俱进,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新增推荐明显增多,同时引用国内的高质量研究,体现了中国学者在卒中领域对国际和国内指南的贡献,使指南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和数据支持。例如:引用众多中国自己的临床研究新增推荐。


(5)及时跟进和解读关键卒中救治理念和观点。例如:提出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治疗从神经保护升级为脑细胞保护,AIS治疗进入脑细胞保护新时代,并做出相应的推荐进关键理念和关键研究,特别关注国内研究进展,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有利于未来卒中研究方向的引导和基础建设。例如,根据国内研究结果,对最新的脑细胞保护研究进行跟进,避免盲目跟随国际指南,发出中国研究的声音,将高质量的中国研究成果引入中国指南的推荐中。


03
遗憾


由于时间关系,最新重磅级别的中国临床研究及国际最新研究未能纳入指南。这些研究包括ANGEL-ASPECT研究(大梗死核心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研究)、SELECT2研究、TRACE Ⅱ研究、TIMELESS(首个晚时间窗内TNK静脉溶栓III期临床试验)、RESCUE BT2研究等。


致谢


感谢所有参与指南撰写工作的专家,我们将继续努力,不忘初心。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新的研究成果,及时更新指南,为临床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END



精品专题推荐

d97468435fc827d54b326cb6e0f2b24.jpg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脑血管病专业组专家撰稿,21篇脑梗死临床诊疗干货文章,精准提升脑血管临床诊疗能力!

→点击进入

24134018b379adae33ad946d162765b.pn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杨渊教授团队撰写17篇神经心理疾病临床干货文章,神经内科医生需要了解!

→点击进入

微信截图_20230530160552.png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程忻教授团队亲赴德国慕尼黑,带回ESOC 2023独家报道,解析20余项大会重磅研究!

→点击进入


相关推荐


急性卒中处置流程【国家卫健委版】

超详细的大脑解剖

短暂发作的眩晕:不要漏诊这个病!

病例分享 | 轻型卒中患者的超早期快速溶栓

超美的头颅MR矢状位手绘解剖,让你爱上影像学

《CT读片指南》颅脑疾病荐读①:颅脑CT正常解剖

脑出血后脑水肿如何处理?|临床实践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共识导读

基底节区和丘脑(中央灰质)的双侧病变-图解回顾

NEJM:阿司匹林有没有预防静脉血栓的作用?

Stroke:脑出血后重启抗血小板治疗的时机

复发性面瘫!这个病不简单丨疑难探究

轻型卒中,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洞察秋毫、知药善用—常用抗抑郁药的特点丨17天神经心理疾病诊治突破⑫

阿尔兹海默病:有个黄金干预窗口期!

神经影像解剖及血供范围分布图-颅脑CT【轴位】
神经影像解剖及血供范围分布图-颅脑CT/MR【矢状位】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