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质控思维】帕金森病一例(上):病史及检查精解

2023-11-23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原创

dcff6ca4cf47c8fad5aba3cef114880.jpg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运动障碍性疾病科 马凌燕 冯涛  


编者按

帕金森病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和运动并发症怎样评估?怎样进行鉴别诊断和分型?本文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冯涛教授团队分享一例应用质控思维对一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诊疗过程,看帕金森病质控指标如何融入临床帕金森病规范化诊疗。


文章分为上、中、下三篇,今日推出上篇,请看专家对患者的病史资料、检查及辅助检查如何解析?


患者主诉和病史资料


患者男,65岁,高中学历,退休。


01
主诉


“运动迟缓、抖动11年,加重伴姿势步态异常、肢体发僵5年”。


02
现病史


患者11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右上肢肢体不自主抖动,逐渐发展至右下肢,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同时出现运动迟缓,主要表现为精细动作缓慢(系纽扣、穿衣服、刷牙、转身缓慢),起初症状轻,未重视。


此后逐渐加重,7年前就诊于外院,诊断帕金森综合征,口服多巴丝肼片、吡贝地尔缓释片后肢体抖动症状较前明显减轻。


5年前患者出现肢体僵硬感,右侧肢体为著,晨起后加重,书写困难,伴姿势步态异常,行走时上肢摆臂动作减少,下肢稍拖曳,走路右偏。同时出现焦虑抑郁,便秘,大便8天左右一次,小便尿频、尿急、偶有小便失禁。调整药物后(具体服药种类及剂量不详),患者自觉姿势步态异常及肢体发僵症状部分缓解,但药物持续时间缩短,每次服药后约维持3~4小时。


3年前患者出现睡眠行为异常,主要表现为睡眠过程中大喊大叫、肢体舞动。2年前出现幻视、幻听,看到不存在的人。近1年出现言语不清、语调变低,行走时小碎步、前冲步态,向后跌倒2次,服药1小时左右出现头及肢体不自主扭动,每次服药后药效维持约2~3小时,药效过后肢体僵硬明显,行走困难。


患者近3月运动迟缓、肢体发僵症状较前加重,不能自行翻身,目前口服多巴丝肼片250 mg一天四次;金刚烷胺50 mg一天四次,分别为6点、10点、14点、18点。


为进一步调整药物、减轻症状收住院。



03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


患者既往脑梗死病史10年,遗留右侧面部感觉减退。患者有短时农药(除草剂)接触史。否认高血压史、冠心病史,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史、疟疾史、结核史,否认手术史、外伤史、输血史,否认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患者生于北京,久居本地,无疫区、疫情、疫水接触史,无牧区、矿山、高氟区、低碘区居住史,无其他化学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有毒物质接触史,无工业毒物、粉尘接触史。吸烟史25年,平均20支/日,饮酒史20年,3两/日。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解析/讨论

评价:

病史撰写规范,突出重点,对于帕金森综合征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描述详细,同时病程中症状演变及治疗方案都有详尽记载,为后续诊断和治疗方案调整提供基础。

思考:

明确患者帕金森综合征中运动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多巴胺能药物后症状改善度、持续时间;关注非运动症状;关注患者有无其他神经系统的局灶体征。

病史要素须包括:

起病情况、主要症状及体征出现的时间,主要症状的特点,病情发展及演变过程,伴随症状出现的时间、特点及演变过程;诊疗过程;一般情况;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症状。


质控指标:

现病史描述需要体现患者帕金森综合征的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运动并发症及其他合并症状;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演变等。


入院查体



(服药后2小时)右侧卧位血压129/76 mmHg,心率76次/分;右侧立位即刻血压135/83 mmHg,心率80次/分。内科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神经系统查体:神清,构音障碍,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力正常,记忆力正常,计算力下降。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 mm,双侧瞳孔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右侧面部针刺觉减退,双侧角膜反射正常引出,双侧咀嚼对称有力。双侧额纹对称,右侧鼻唇沟变浅,闭目及示齿有力。双耳粗测听力可,Weber征居中,Rinne试验双侧气导>骨导。双侧软腭上抬有力,双侧咽反射存在。双侧转颈、耸肩有力,伸舌居中,未见舌肌纤颤。四肢肌容积正常,四肢肌力Ⅴ级,四肢肌张力增高,右侧为著。双侧指鼻、跟膝胫试验稳准,闭目难立征阴性。四肢可见静止性震颤,右侧上下肢明显。行走时躯干前倾,步子小,右上肢联带动作减少,右下肢行走拖曳,后拉试验阴性。右侧针刺觉减退,双侧音叉振动觉对称。四肢腱反射对称引出。双侧掌颏反射阳性,双侧Hoffmann征阴性。双侧巴宾斯基征阴性。颈软,脑膜刺激征阴性。


MMSE评分25分(计算力-1,回忆-1,命令-1,书写-1,结构-1);MOCA评分22分(视空间与执行-2,注意-1,抽象-1,延迟回忆-4)。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8分,提示被试人可能有焦虑症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4分,提示被试人轻度抑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总分8分,提示睡眠尚可。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量表总分6分,提示轻度嗜睡;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筛查表总分1分。


多巴胺能药物测评(多巴丝肼片250 mg测评):

  • 基线MDS-UPDRS Ⅲ评分33分,卧位血压146/91 mmHg,立位血压128/87 mmHg,右侧对指计数139次/分,左侧对指计数140次/分;

  • 服药后1小时MDS-UPDRS Ⅲ评分21分,改善率36%,卧位血压116/73 mmHg,立位血压104/72 mmHg,右侧对指计数157次/分,左侧对指计数141次/分;

  • 服药后2小时MDS-UPDRS Ⅲ评分24分,改善率27%,卧位血压115/65 mmHg,立位血压100/64 mmHg,右侧对指计数131次/分,左侧对指计数144次/分。

  • 服药后3小时MDS-UPDRS Ⅲ评分29分,改善率12%,卧位血压118/71 mmHg,立位血压118/79 mmHg,右侧对指计数157次/分,左侧对指计数150次/分。



解析/讨论

评价: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较好地突出了阳性体征、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体征;同时进行非运动症状的量化评估,整体较为细致。

思考:

患者以运动迟缓、抖动为主诉,考虑帕金森综合征的可能,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排查相关病因。同时完善阶梯式多巴胺能药物测评,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体格检查要素:

查体需要关注一般体征、颅神经、运动、感觉、反射、自主神经等局灶神经体征。根据患者主诉,还需重点关注运动迟缓、肢体肌张力变化、震颤的特点等,同时完善多巴胺能药物测评及相关非运动症状量表的评估。


质控指标:

体格检查需要包括一般体征、神经系统查体,重点须涵盖颅神经、锥体系、锥体外系、腱反射及自主神经功能查体。完善多巴胺能药物测评及非运动症状评估,后者包括认知神经心理评估[整体认知功能评估——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情绪状态评估[汉密尔顿焦虑及抑郁量表(HAMA、HAMD)];睡眠评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Epworth嗜睡量表(ESS)]等。


02
辅助检查


血常规、术前8项、血液系统3项、红细胞沉降率、心肌梗死三项+BNP、糖化血红蛋白、凝血、类风湿、抗链O、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生化35项:同型半胱氨酸 36.8 μmol/L↑;余项在正常范围。


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 4.58 ng/ml↑;余项在正常范围。


尿便常规:尿酮体↑+-;余项在正常范围。


心电图:窦性心律。


腹部超声:胆囊多发结石。


泌尿系超声:前列腺大小5.3×4.6×0.7 cm,前列腺增大并钙化斑形成。


残余尿超声:残余尿量<5 ml。


颈部血管超声: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处内-中膜增厚。


心脏超声:二尖瓣、三尖瓣少量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黑质超声:黑质回声强度Ⅲ级,中脑面积约4.7 cm2,单侧黑质强回声面积约0.36 cm2,S/M(双侧黑质强回声总面积/中脑总面积)约7.6%。


头MRI:右侧基底节软化灶伴边缘含铁血黄素沉积;左侧小脑半球微出血;MRA: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细;右侧椎动脉颅内段纤细(图1)。

图片1.jpg

图1 头MRI检查结果



解析/讨论

评价:

本例的辅助检查较为系统地排查了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同时包含了黑质超声、残余尿超声等对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的检查。

思考:

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是运动迟缓、肢体震颤,逐渐加重,出现步态障碍、认知障碍、幻觉、焦虑抑郁、便秘等,考虑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综合征包括多种类别,如遗传性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等。临床上通过辅助检查,可以缩小诊断范围,其中很多辅助检查对鉴别诊断具有很强的临床意义。

辅助检查要素:

需要排查脑血管、脑积水、代谢、内分泌、肿瘤等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原因,同时寻找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线索及证据。

质控指标:

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生化、心电图、腹部超声等入院常规检查,可帮助筛查患者是否有其他伴随疾病。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头CT或头颅MRI及MRA)可帮助了解患者颅内基本情况及是否存在病变。残余尿检测有助于明确患者自主神经受累程度。黑质超声为帕金森病的诊断提供诊断基础。


明日预告


【质控思维】帕金森病一例(中):诊断治疗精解



马凌燕博士

马凌燕(1).jpg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运动障碍性疾病科。擅长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肌张力障碍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30余篇,主持及参与多个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目前任北京神经变性病学会运动障碍和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委员。


冯涛教授

微信截图_20231124131401.png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副主任兼运动障碍疾病科主任。目前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兼帕金森病医疗质量专病工作组组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调控协作组副组长,《中华神经科杂志》编委。长期从事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疾病的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承担多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原创文章,转载须授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