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是冠心病二级预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随着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地不断问世,临床选择也逐渐多样化。当前,阿司匹林是否还能在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中依然保持不可撼动的“基石”地位,是临床普遍关心的问题。近日,本报采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赵虹教授,就阿司匹林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和地位分享观点。
赵虹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
专业特点: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超声心动图,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房颤等心血管常见疾病的诊治。
主要参与完成多项临床研究,发表多篇医学专业论文、论著,如《冠脉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等,还参与了«高血压病个体化治疗»等专著的编写
中国中药协会微循环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际脉管学会联合会中国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杂志编委
首都医科大学内科培训教师及考官
国家临床药物研究GDP认证资格
国内外指南一直推荐阿司匹林用于冠心病二级预防
在二级预防领域,阿司匹林的地位坚如磐石。阿司匹林在这一领域,拥有众多的临床研究阳性结果,国内外冠心病相关指南一致推荐,只要没有禁忌,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 mg/d)应作为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用药长期使用。对于稳定性冠心病(SCAD)的患者,通常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单药治疗即可。
ACS是冠心病病程中的急性事件,即使得到及时的血运重建(如PCI等),ACS发作后1年内再次发生血栓事件的风险仍然明显增高。而长期、恰当的抗栓治疗是减少ACS患者临床事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2001年发表的CURE研究奠定了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双抗治疗在ACS管理中的基础地位,开启了双抗治疗时代。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双抗治疗在ACS治疗中的重要性。基于现有的证据,目前国内外指南对ACS患者仍建议双抗治疗,均一致认为ACS患者无论是否接受介入治疗,使用何种支架,若无出血高风险,均需采用阿司匹林加一种P2Y12受体抑制剂治疗至少12个月。
阿司匹林在二级预防中的地位从未被超越
目前市场上新型抗血小板药频出,国内主要以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为主。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与传统抗血小板药物相比,在作用机制方面不同。但是目前的各项研究尚无法提供强有力的证据证明新型抗血小板药物较阿司匹林具有绝对压倒性优势。因此,阿司匹林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二级预防经典抗栓药物,已多次被作为对照药来进行挑战,但其疗效一直未被超越。最新的《ESC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管理指南2019》建议所有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均应接受长期抗栓治疗,并优先推荐阿司匹林作为优选抗血小板药物,而其他抗血小板药物仅作为阿司匹林不可耐受的替代选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