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快高长大”常常是长辈对儿童的美好祝愿。然而,当儿童不仅从小又高又瘦,还有手指细长如“蜘蛛指”状、脊柱侧凸等骨骼表现,尤其是合并近视、晶状体异位以及心血管病变时,就得警惕一种俗称为“蜘蛛人”的罕见病。
“蜘蛛人”特征实际上代表的是医学上一大类具有上述表现的疾病,其中马凡(或译成马方)综合征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2019年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2019年版罕见病诊疗指南,里面就纳入了马凡综合征。以下我们先通过一则案例来了解瘦高身材的“蜘蛛人”隐藏的脆弱内心。
这是Tsang AK等报道的一例出生体重为3.9 kg的11岁女孩。她的父母、哥哥和姐姐身高和体重正常,均无特殊病史。
然而,命途多舛的女孩却百病缠身。1岁内女孩曾有多次癫痫发作、学龄期前曾因主动脉根部扩张、二尖瓣脱垂伴返流而接受外科手术。此外,她还患有脊柱侧凸、高度近视和社交障碍等疾病。
10岁半时女孩的身高为160厘米,体重为45公斤,两者均在生长曲线中的第97百分位。如下图所示,除了一些特殊的外貌特征(如前额较宽、斜视、颧骨发育不全、下颌突出),她还有四肢细长、手指纤细且长如“蜘蛛指”、脊柱侧凸、高弓腭(上腭拱起成弓状)、巨舌和关节松弛。
女孩10岁半时的特殊面容、四肢细长、“蜘蛛指”、高度近视、高弓腭
女孩在11岁时才被遗传学专家确诊患有马凡综合征。由于女孩有多种发育障碍,医生同时也怀疑她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这是一种儿童行为发育障碍。
马凡综合征是一种基因突变(FBN1)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女发病率无异,其发病率为1/5000-1/3000。这一数字提示,尽管马凡综合征被列为一种罕见的结缔组织病,但并不十分少见。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意味着遗传概率为50%,提示大多数马凡综合征的患者有家族史,但接近1/4属于自身突变而无家族史,男女性首次入院时的平均年龄分别为19.8岁、18.7岁。
肌肉骨骼、心血管和眼部病变是马凡综合征的三大系统表现,但该病几乎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儿童亦可出现牙齿、呼吸道、皮肤、先天畸形、疝气和精神疾病,甚至可能合并唐氏综合征等其他儿童常见的综合征。
马凡氏综合征可在新生儿期发病,通常临床表现更为严重,与常见马凡综合征相比预后不佳。95%的新生儿马凡氏综合征在1岁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平均死亡年龄为16.3个月。
6周龄婴儿的斜头和塔形头畸形、蜘蛛指/趾,P.S.头型不是特征表现,不要因此害怕
然而,患病儿童的表现存在差异,有些表现可能在婴幼儿时期已初露端倪,有些表现则是在青春期甚至成人以后才逐渐“崭露头角”,因此家长甚至临床医生常常难以一眼识破。
马凡综合征常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助推器,尤其是加速四肢长骨的生长。如同案例中11岁女孩的骨骼特征,患病儿童的身高常常超过许多同龄人,且四肢的长度与躯干长度(身高)比例失衡,使得两臂平伸的距离超过身高。
双臂长超过身高、脊柱侧凸、漏斗胸、鸡胸
然而,由于身高还可能受到父母身高等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并非所有患病儿童的身高始终显得高大。
但成年患者的身材高大通常较为突出,男性和女性的最终平均身高分别为191.3厘米、175.4厘米。
马凡综合征也常影响肌肉质量,因此患病儿童看起来高大却显得瘦弱,从而呈现典型的瘦高身材。
四肢细长、“蜘蛛指”、足部变长、扁平足、关节松弛、脊柱侧凸(50%)、漏斗胸(2/3)或者鸡胸是典型的骨关节表现。
“蜘蛛指”还可简单通过拇指征(做图A动作时完全露出拇指指甲)、手腕征(做图B动作时拇指和小指甲床重叠)进行识别。
马凡综合征的拇指征和手腕征、足部变长、扁平足、高弓腭
此外,马凡综合征还可引起皮肤或关节松弛,后者亦可通过下图中的几个动作进行识别(即正常人通常无法完成这些动作),但关节松弛很少引起关节脱位。
关节松弛可导致肌肉疲劳,而过度使用则会引起疼痛或损伤。例如,儿童可能表现为书写能力不佳,长时间书写会抱怨手痛。
马凡综合征引起的皮肤或关节松弛
疼痛是马凡综合征的常见表现,47%-91%存在腰背痛,其他常见疼痛类型包括头痛(31%-76%)、肩/颈疼痛(45%)、膝痛(43%)、腿痛(15%)等。这些疼痛主要与肌肉、骨骼和关节的病变有关。
瘦高身材的马凡综合征可能隐藏着脆弱的内心。与马凡综合征有关的心血管病患病率,从30 岁的53%升至60 岁的96%。
二尖瓣脱垂(分隔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瓣膜突入左心房,可引起瓣膜反流)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是马凡综合征儿童发生心血管病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主动脉夹层、破裂和心衰则是成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二尖瓣脱垂示意图
马凡综合征的其他心血管表现包括主动脉扩张(儿童期很少见,但成人期常见)或主动脉瘤、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撕裂、三尖瓣脱垂、血压升高,甚至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骤停。这边疾病引起的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心慌、头晕、晕厥或咯血。
在中国香港的一项研究中,66.7%的马凡综合征患者有胸主动脉受累,21.3%有主髂动脉瘤和/或夹层。9.3%需要进行主髂动脉手术,且手术死亡率高达10.2%,平均死亡年龄为41岁。
大多数马凡综合征儿童的认知、智力水平正常。然而,50%-70%的马凡综合征患者出现眼部病变,视力障碍可能影响学习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近视是马凡综合征最常见的眼部特征,通常在儿童期迅速进展而出现高度近视。其他眼部表现包括一侧或双侧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斜视、眼球内陷、角膜变平、视网膜剥离、白内障等。
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见于60%的马凡综合征患者,通常在10岁前发病,是该病的另一标志性特征。然而,从外观上观察很难发现儿童的晶状体异位,常需要裂隙灯检查协助诊断。
患有马凡综合征的15岁少女有外斜视、眼球内陷
(a)晶状体向外下方半脱位(b)晶状体向上方半脱位
由于基因突变无法逆转,目前马凡综合征难以治愈。对于明确患有马凡综合征的父母,在生育后代时可进行遗传咨询。
除了针对疼痛等对症治疗,马凡综合征的治疗重点在于关注心血管病变。例如服用药物控制血压和减缓主动脉病变的进展或治疗心衰。此外,儿童每年需要接受眼科检查或矫正近视。
对于尚未出现主动脉病变的儿童,也应定期(包括诊断时和诊断后6 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监测主动脉根部和升主动脉的直径。
当患者的主动脉根直径≥50mm或严重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反流时,应进行修补或置换手术。
许多马凡综合征儿童可以参加低或中等强度的休闲运动,例如适度徒步旅行、固定自行车、保龄球、高尔夫球、快走。
建议避免足球、篮球、曲棍球、滑雪、壁球、冲浪、潜水、攀岩、拳击、空手道等接触性/竞技性运动或可能导致眼外伤的运动,同样应尽量避免赛跑或游泳等需要冲刺的运动。
综上所述,马凡综合征并不十分罕见,临床医生和家长可能通过四肢细长、“蜘蛛指”、关节松弛等“蜘蛛人”特征性的肌肉骨骼表现,以及早期高度近视、晶状体异位等眼部特征来尽早筛查和识别这种疾病。
但应注意的是,如文章开头所言,“蜘蛛人”表现实际上代表了一大类与马凡综合征相似的“马凡样特征”的疾病,常见的鉴别诊断包括同型胱氨酸尿症、Ehlers-Danlos综合征等,最终诊断仍需经过专业评估。
早期发现儿童马凡综合征的重要意义在于,这利于早期诊断、治疗和随访监测心血管、眼部等全身各个系统的病变,尤其是识别瘦高身材的“蜘蛛人”隐藏的脆弱内心。
患病儿童心灵的脆弱不仅体现在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瘤或夹层、主动脉瓣反流等具有致死风险的严重并发症,还有真正意义上的疾病给儿童带来的心灵创伤与负担。
作者:CHENG KT
来源:儿科医生孔令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