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上文介绍了食管憩室的常见病因、并发症及检查,今天继续带来食管憩室诊断干货。
相关链接↓↓↓
1、典型病史和临床表现:
憩室属良性疾病,发展缓慢,病史较长。如Zenker’s憩室,大小为0.5~12cm,起初憩室很小,可以不表现任何症状,随着憩室逐渐增大,患者咽部有异物感、瞬间食物停滞感,渐渐出现反胃,进食后数小时或夜间常有未经消化的食物反流到口中。
由于憩室中食物贮留时间的长短不同,反流出来的食物可为原味或呈酸臭味,饮水时可能发出含漱声响(Boyce征),可见呛咳。
巨大憩室可逐渐引起食管狭窄,出现吞咽困难。
有的患者左颈部出现包块,轻轻按摩之后又可以消失,有的患者每晚睡前要先平卧将头放低,甚至头着地,以便将憩室内容引流出来,然后才能安睡。
大憩室压迫气管可引起呼吸困难,个别病例出现声带麻痹,但罕有压迫颈内动脉或迷走神经而引起晕厥、休克或偏瘫者。
根据Shallow等对186例Zenker’s憩室病例分析结果,其临床症状有吞咽困难者86%,食物反流者83%,吞咽时有含漱声者64%,体重减轻者44%,咳嗽者35%,咽喉胀感10%,气短及胸闷10%,颈痛7%,声音嘶哑2%。
陈拥军等报道1例77岁妇女,因误吞猪骨后咽部疼痛、吞咽困难、不能进食2天就医,经内镜和X线检查证实为Zenker’s憩室合并炎症。
食管中段憩室一般不大,直径1~2cm左右,呈锥形,无颈,不易积食。多数患者无症状,但有的患者可出现胸骨后疼痛、烧心感,也可发生狭窄而引起吞咽困难者。
膈上憩室往往发生在贲门食管连接处之上方,因食物易贮留而不易排出,患者常有哽噎感、烧心感、嗳气、呃逆和反胃,特别是改变体位时易引起反胃、呕吐,下胸部有气过水声,吐出物多为未消化食物或隔餐食物。憩室大者压迫食管或伴有食管痉挛时,均引起吞咽困难,个别患者诉称胸骨后隐痛或剧痛。膈上憩室往往合并食管裂孔疝及反流性食管炎等。
食管壁内假性憩室很小,通常为1~3mm,但有规则地分布于整个食管。由于并发炎症并逐渐发展,可产生食管狭窄,大多数病例表现间歇性吞咽困难,症状逐渐加重,并觉胸骨后疼痛。食管无狭窄者不出现吞咽困难。Patel等收集文献中29例,其中28例有中度吞咽困难,1/3的病例有糖尿病,45%的病例食管中培养出白色念珠菌。
食管憩室大者易贮留食物,容易合并炎症,甚至发生溃疡、出血,使症状加重,往往有胸骨后闷胀感、烧心感,一旦合并出血则以呕血为主要表现,呕血量一般不多,夹杂或不夹杂未消化食物。如有自发性穿孔或内镜检查导致穿孔,则见剧烈胸痛,呼吸急促,发绀,心律失常及颈部皮下气肿等表现,病情重笃,病死率高达46%。
食管憩室的诊断主要依据食管X线吞钡和食管镜检查。
2、X线检查:
由于小憩室可被充钡的食管所掩盖,应移动体位进行观察。Zenker’s憩室采取左侧斜位易见,因好发后壁左侧,尤其头部转向左侧时更易显出。
初期憩室呈现半月形光滑膨出。后期呈球状,垂于纵隔内。憩室巨大可压迫食管。内有食团可见充盈缺损。并发炎症黏膜粗糙。食管中段憩室可见漏斗状、圆锥状或帐篷状光滑的膨出。
总之,食管憩室的X线征象具有特征性,因此不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3、内镜检查:
应在直视下进行,以免误入憩室内引起穿孔。内镜可见到憩室开口,可判断其大小和部位,并能除外有无并发症,如炎症、出血、溃疡和癌变。
1、化脓性食管炎:
化脓性食管炎以异物所致机械损伤最为常见。细菌在食管壁繁殖,引起局部炎性渗出、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及脓液形成,也可呈较为广泛的蜂窝织炎。
2、食管结核:
食管结核患者一般多有其他器官结核的先驱症状,特别是肺结核。食管本身症状往往被其他器官症状混淆或掩盖,以至不能及时发现。按照结核的病理过程,早期浸润进展阶段可有乏力、低热、血沉增快等中毒症状,但也有症状不明显者。继之出现吞咽不适和进行性吞咽困难,常伴有持续性咽喉部及胸骨后疼痛,吞咽时加重。溃疡型的病变多以咽下时疼痛为其特征。食物溢入气管应考虑气管食管瘘的形成。吞咽困难提示病变纤维化引起瘢痕狭窄。
3、真菌性食管炎:
真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部分病人可以无任何临床症状。常见症状是吞咽疼痛、吞咽困难、上腹不适、胸骨后疼痛和烧灼感。重者胸骨后呈刀割样绞痛,可放射至背部酷似心绞痛。念珠菌性食管炎可发生严重出血但不常见。
未经治疗的病人可有上皮脱落、穿孔甚至播散性念珠菌病。食管穿孔可引起纵隔炎、食管气管瘘和食管狭窄。对持续高热的粒细胞减少病人应检查有无皮肤、肝脾、肺等播散性急性念珠菌病。
4、病毒性食管炎:
食管的HSV感染常同时有鼻唇部疱疹。主要症状为吞咽疼痛。疼痛常于咽下食物时加剧,患者吞咽后食物在食管内下行缓慢。少数病人以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轻微感染者可无症状。
文章转载自胃肠病公众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