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正在奥兰多举行的2018年ACC上,有一则很有意思的研究,发现在早晚温差波动超过10摄氏度的时候,会有更多的患者发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而且这一相关性在炎热的日子里更加明显。这是一项来自密歇根的观察性研究,将在美国当地时间3月10日进行汇报。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也越来越多的出现,这一变化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发作频率的变化。其实日常在急诊室工作的同学也能感受到,当气温骤降或突然升高的时候,也会有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
研究者对2010到2016年间,在密歇根45家医院,共30,404例接受了急诊PCI的STEMI患者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根据邮政编码匹配了医院所在地历史上当天的气温数据。结果如下图所示,与那些当天气温稳定的日子相比,早晚温差在5-10℃时,STEMI事件的数量增加了1.2%。而当温差增加到10-15℃时,数量增加了6.9%;当超过15℃,增加了高达11.1%。
STEMI发生虽气温波动的变化
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研究,也许能提示我们更多关注环境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可能温差较大的日子,给予高危心血管患者更多的关注,以避免急性事件的发生。虽然研究者也强调,这是一项观察性的研究,结论只是说明气温的波动与心梗发作相关,而并不代表“因果关系”。但事实上,当我们越来越强调血压、血糖、吸烟等传统危险因素的同时,我们对于外部环境与心血管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依然知之甚少。诸如温度变化,PM2.5等对心脑血管患者也非常重要,更多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能让我们更好的疾病进行预防。
文献速递: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CC) 2018 Scientific Session. Session 1155, Abstract 267. To be presented March 10, 2018.
题图来源:Medscape Cardiology
作者:博士速成生
来源:心血管笔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