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胃镜报告上的高频词汇解读

2022-07-29作者:论坛报林皓资讯
癌症筛查非原创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李奇

胃镜越来越普及了,胃镜报告的解读也成了临床工作的必修课,报告上常出现的那些词汇都是什么意思呢?

01
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胃镜报告中常见的诊断之一,根据洛杉矶分级,分为A、B、C、D四级,LA-A级最轻,LA-D级最重,一旦诊断,需遵医嘱规范用药。而且,反流性食管炎容易反复发作,如果不好好治疗,尤其是LA-B级以上的反流性食管炎,易出现食管溃疡,甚至食管狭窄、癌变等。


Barrett食管


Barrett食管常见原因就是胃酸反流导致食管下段溃疡形成及鳞状上皮的破坏,继而病变区被柱状上皮上移替代所致,形成Barrett食管,Barrett食管已被公认是食管下段腺癌的癌前病变。一旦出现,需规范治疗并密切复查胃镜。


02
胃炎


首先,我们要明确,不是所有类型的胃炎都能够引起胃癌,从胃炎发展到胃癌,一般要经过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到胃癌的发展过程。所有胃炎的诊断,都需要病理诊断作为支持,也就是做胃镜时常说的活检,光凭肉眼很难诊断清楚。


慢性浅表性胃炎


这是胃镜报告上常见的诊断了,一般来讲,临床上很难见到完全正常的胃镜报告,慢性浅表性胃炎可以说是一个很普遍的胃病,有可能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距离胃癌还很远。


慢性萎缩性胃炎


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为主要特点,出现萎缩性胃炎,就需要引起警惕了。如果治疗得当,采取的保护措施好,大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不会癌变的。


肠上皮化生


指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即胃黏膜中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黏膜的上皮细胞,肠上皮化生常常合并于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由于萎缩性胃炎并肠上皮化生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故应引起高度重视,需长期随访,定时复查。


异型增生


也叫作上皮内瘤变、非典型增生等,是指胃黏膜上皮和腺体的一类偏离正常分化,形态和机能上呈异型性表现的增生性病变。一般认为,恶性肿瘤发生前,几乎均先有异型增生,如果出现轻中度异型增生,需密切复查胃镜;一旦出现重度异型增生,需尽快进行内镜下治疗。


长期观察表明,上述过程是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一般需要10~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多因素促进了这一模式的发展,如饮食、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生活习惯、精神压力等。


其中幽门螺杆菌可能起先导作用,它可使萎缩性胃炎发病总体提前,促使病变扩大和进展。从而缩短了癌变的过程。

03
胃息肉


常见的胃息肉类型包括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需要靠活检及病理诊断。


增生性息肉及胃底腺息肉癌变率极低,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以定期观察;但需要注意的是,息肉体积较大者或进行性增大者,最好进行内镜下切除。


腺瘤性息肉有癌变的风险,一旦发现,需尽快进行切除处理。


04
溃疡

胃镜报告中常常见到的诊断还有胃溃疡、十二指肠球溃疡等溃疡病的诊断,此类疾病病因、症状很多,需要仔细辨别。


来源: 宣武医院消化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