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临床检验窗口,经常有女性患者拿着检验报告单来咨询,说自己没有备孕,但是尿液HCG呈阳性,进行血β-HCG检测后,结果为阴性;此外,也有患者表示自行在家用验孕棒检测结果为阴性,但到医院检测后血β-HCG阳性,诊断早期妊娠。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检测技术和疾病因素外,药物在其中的影响程度如何呢?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梳理。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简称HCG)是一种激素,在受精卵着床后由胚胎产生,最初由在子宫内的胚胎绒毛膜组织分泌,然后在怀孕早期由胎盘继续产生。HCG的水平在怀孕早期迅速上升,通常在受孕后6~11天出现,并在怀孕前8~10周达到高峰。因此,HCG是怀孕早期的一个关键激素,检测HCG水平是确认怀孕的一种常见方法,许多女性利用HCG试纸检测尿液中的HCG水平进行怀孕与否的判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临床上HCG检测主要有尿液HCG和血液HCG检测两种。前者是检测尿液中总HCG的含量,是定性检测,通过肉眼判断,方便快捷。尿液中HCG浓度与尿液浓缩程度有关,浓缩程度越高,HCG浓度越高,因此,临床上建议采集晨尿进行检测。后者是检测血液HCG中特异性的β-HCG亚基的含量,是一种定量检测,具有高特异性,高准确性的特点。因此,一般尿液HCG检测容易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的结果。
首先是辅助生殖技术中经常使用到的促排卵类药物和诱发排卵类药物。
诱发排卵类药物,俗称“夜针”,又叫绒促性素(HCG)。
促排卵类药物主要是指促性腺激素类药物,包括:
1 促卵泡激素(FSH);
2 促黄体激素(LH);
3 尿促性素(HMG),HMG同时含有FSH和LH。
诱发排卵类药物(HCG药物)的主要成分为HCG,会干扰HCG的测量结果,合成的HCG在人体内需要10天左右才能从血液和尿液中清除,所以,如果在给予HCG药物后太早做妊娠测试可能会得到假阳性的结果。
促排卵类药物由于FSH和LH与Hcg中的部分结构相似,可能导致“交叉反应”而出现检测误差,因此体内FSH和LH水平激增也可能出现假阳性的结果,不过LH在正常尿中含量很少,对妊娠诊断的影响小。
但是,谨慎起见,当使用这些药物时,应该等待至少两周后再进行测试,从而避免药物本身带来的干扰。
其次,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抗精神病药物-吩噻嗪类药物,如氯丙嗪、三氟拉嗪、甲硫哒嗪、替沃噻吨等,也可能造成妊娠试验假阳性。但具体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在某些精神药物的影响下,内源性促性腺激素的产生和排泄增加,而这种物质具有与HCG相似的免疫学特性,从而干扰了HCG检测,甲状腺片也有类似的报道。
用于治疗癫痫、面部神经痛和双相情感障碍的抗癫痫/抗惊厥药物卡马西平也可能造成假阳性的结果,既往研究显示抗癫痫药物会影响β-HCG、孕酮和雌二醇的产生和血液中的含量,其他如美沙酮,以及仅含孕激素的避孕药,如炔诺酮也被报道引起假阳性的结果。
药物导致HCG假阴性的情况较为少见,而且一般发生在胎龄早期,HCG浓度本身较低,加上外部影响因素导致假阴性结果。例如,过多的液体摄入可能会稀释尿液中的HCG浓度,从而导致检测结果为假阴性,因此,服用利尿剂可能会降低HCG浓度,从而导致假阴性结果。
总体而言,绝大部分影响HCG检测的药物因为高灵敏性和高特异性诊断技术的发展而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尿HCG检测结果,但是若在服用这些药物时进行HCG检测,建议以血液HCG定量检测结果为金标准。
作者:刘苗
来源:中国药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