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怎么区分宝宝是牛奶蛋白过敏还是乳糖不耐受?

2021-05-02作者:壹声资讯
其他非原创

“孩子总拉肚子,偶尔会带点血丝,验了无数次便常规,没有脓细胞,也没有白细胞,也验过血常规,医生说也不是感染,有的医生说是牛奶蛋白过敏,有的说是乳糖不耐受,到底是哪个?”

什么是牛奶蛋白过敏(CMPA)?什么是乳糖不耐受?


CMPA是指机体对牛奶蛋白产生的由免疫机制介导的不良反应,可 由IgE介导、非IgE介导或两者混合介导。属于食物过敏。


乳糖不耐受是指进食乳糖或含乳糖的食物后出现1种或多种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的临床症候群,由于乳糖酶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


根据乳糖酶缺乏情况可分为3种: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原发性乳糖酶缺乏、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多见于轮状病毒感染后)。


哪些因素与牛奶蛋白过敏有关?哪些与乳糖不耐受有关?


剖宫产;维生素 D 不足;家族过敏史(如特应性皮炎、哮喘、过敏性鼻炎或食物过敏);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牛奶蛋白 sIgE 阳性是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危险因素。


早产儿;出生窒息;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人工喂养;父母乳糖不耐受者发生乳糖不耐受风险较高。


两者怎么诊断?


乳糖不耐受诊断标准

(1)存在腹泻、粪便为黄色稀便,带泡沫及酸臭味、肠鸣亢进、无感染征象等。


(2)尿半乳糖试验(收集患儿饮奶1 ~2 h尿液,进行尿半乳糖测定)阳性和/或乳糖耐量试验阳性(乳糖耐量试验:先测定空腹血糖,之后口服乳糖1 ~2g/kg,30 min ,60 min分别测定末梢血糖值,服糖后血糖较空腹血糖提高<1-1 mmol/L为阳性,即存在乳糖不耐受),大多专家对大便pH值(<5.5为阳性)观点不一,因此暂不作为诊断标准。


牛奶蛋白过敏诊断


微信图片_20210430134018.png



两者有何危害?

很多家长着急找病因,着急治疗,主要是害怕总拉肚子影响孩子体重及身高的增长,害怕孩子营养不良,其实,除了这些影响,还有以下后果:


  • 两者都会因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导致贫血。


  • 牛奶蛋白过敏患儿除了有消化道症状,还有呼吸道及皮肤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严重过敏会影响生命安全。


  • 无论是乳糖不耐受还是牛奶蛋白过敏,为了诊断性治疗或者治疗,会规避乳制品,但限制奶及其制品摄入可严重影响儿童骨量峰值,可导致佝偻病的发生。长远来看,代谢综合征、高血压、先兆子痫、肥胖及结肠癌的风险会增加。


看到这里,有的家长好像有点明白,但是不管是什么,还是需要治疗的,具体该怎么治疗?

 

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应用无乳糖或低乳、糖奶粉、乳糖酶、益生菌、饮食调理等。


对于原为配方奶喂养的乳糖不耐受患儿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无乳糖配方奶治疗,而对于原来母乳喂养的患儿建议应用乳糖酶治疗(有利于继续母乳喂养)。


牛奶蛋白过敏:首先回避牛奶蛋白,其次对占大多数的疑似轻、中度CMPA婴幼儿,推荐深度水解蛋白配方(eHF)作为初始治疗的替代配方。如不耐受则用氨基酸奶粉(AAF) 替代。


其他常用的药物对症治疗包括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等。对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肾上腺素是首要药物。

 

微信图片_20210430134015.png


一旦诊断牛奶蛋白过敏,就不能进食牛奶了?


根据《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国内外指南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无牛奶蛋白饮食至9-12月龄,至少6个月,可根据不同情况决定是否引入牛奶蛋白,具体如下图:


微信图片_20210430134011.png



来源:医学之声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