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3 ESOC 华山特约】大气污染短期暴露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的影响

2023-06-04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原创

235-1--照片.jpg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血管组 张怡然

 

现有大量流行病学证据提示环境空气污染和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暴露于空气污染可能会增加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病风险。然而,既往研究受限于不准确的诊断以及不明确的起病时间,尚不能获得关于两者关系的普遍性结论。本研究将结合5年内上海市空气污染监测数据以及同期卒中专业数据库的疾病资料,选取常见的空气污染物,针对空气污染是如何在小时尺度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产生短期影响进行系统性分析,以期为该交叉领域带来全新而有意义的见解。硕士研究生张怡然代表华山团队在此次ESOC上汇报了研究的初步结果。

图片1.png


本研究采取根据时间分层病例交叉设计,共纳入在2017-2021年期间来自上海市脑卒中预防与救治服务体系(Shanghai Stroke Service System, 4S)的106,62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研究收集了国控监测点的包括PM2.5、PM10、O3、NO2、SO2、CO和亚硝酸(HONO)在内的污染物监测数据以及其他气象要素信息,对每位患者发病前的环境要素暴露水平进行估计。通过构建条件逻辑回归模型,研究将对选定的空气污染物和卒中发病率之间进行暴露-反应关系和滞后-反应关系的分析。

 

PM2.5、PM10、O3、NO2和HONO的短期暴露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病分别具有良好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在暴露当时最为明显,并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弱。其中NO2滞后效应最长,可达13个小时。在累积效应方面,PM2.5、PM10、O3、NO2和HONO的浓度每增加1个四分位间距,对应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的风险分别增加0.8%, 1%, 2.4%, 2.1%和1.8%。在双污染物模型中,SO2和NO2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之间仍然保持着稳定的相关性。

 

本研究发现,短时间暴露于颗粒物、SO2和活性氮(包括NO2和HONO),可能会增加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病风险,且该暴露可存在长达13小时的滞后效应。


原创文章,转载须授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