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病例作者:
李辉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患者女性,53岁。确诊右下肺癌行靶向治疗后3年,返院复查。
缘患者于2016年10月发现右侧颌下无痛性肿物,无发热、疼痛、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痛等不适,未引起重视,未做特殊诊治。1个月后患者自觉右侧颌下肿物较前增大,后于2016-11-20到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就诊,查颞颌CT示:右侧下颌角区骨质破坏伴周围团块状组织肿胀,考虑恶性组织,胸部CT示:右肺下叶占位,考虑为周围型肺癌,伴轻度阻塞性肺炎,双肺门及纵隔内淋巴结肿大。双肺及胸膜下多发小结节,考虑转移瘤;全身骨显像示:右侧下颌骨高代谢灶,局部骨密度欠均匀;胸骨、左侧股骨上段高代谢病灶,考虑骨转移可能。诊断考虑为肺癌并全身多处转移,建议转至上一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患者遂于2016-11-28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查癌胚抗原 88.76 ug/L,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19.38 ug/L,CA125 184.9U/ml,颈部淋巴结B超示:右侧颌下低回声团,考虑淋巴结肿大,右侧颌下区局部骨质隆突,双侧锁骨上窝低回声团,考虑肿大淋巴结,建议活检。纤支镜检查示:右中叶外侧支气管外压性闭合。后于2016-12-05行左侧颈部淋巴结活检术,病理结果示:纤维脂肪组织内见多个肿瘤结节,瘤细胞排列成乳头状及腺样,细胞核增大深染,具有异型性,病变符合转移性腺癌,免疫组化结果示:病变符合转移性腺癌,免疫组化结果支持为肺腺癌转移。并送EGFR基因监测。结果提示EGFR21外显子L858R突变。
患者今为进一步诊治,后来我院,综合患者情况,考虑患者属肺癌晚期,但合并EGFR突变,有靶向治疗指征,遂于2016年12月底开始口服易瑞沙治疗。此后患者长期门诊随诊,复查胸部CT提示右下肺原发肿瘤缩小,同时骨多发转移灶逐渐消退,至2019-07,患者复查PET-CT及骨扫描提示除左侧股骨小转子轻度代谢活跃外,原多发骨转移灶消失,肺部病灶最大径仅2.4cm,全身其他部位未见高代谢病灶。患者现为求进一步诊治,再次来院,门诊拟“肺癌”收入我科,至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稍粗,大小便基本正常,体重较前无明显改变。
体温36.5℃,脉搏8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77/109 mmhg,体重54 k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体型为均称型。神志清楚,精神状态良好。自动体位。面色红润,表情自如,步态稳健,对答切题,查体合作。全身皮肤无黄染,无皮疹、皮下出血,无皮下结节、瘢痕,毛发分布正常,皮下无水肿。右侧颌下可 见一大小约5*3*2 cm肿物,双侧锁骨上窝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淋巴结,质硬,固定,无压痛,与周围组织粘连。
头颅大小、形状正常。眉毛无脱落,睫毛无倒生。双眼睑无水肿、睑内翻、下垂、闭合障碍,双眼球无突岀、凹陷,双眼球运动自如,双眼结膜无充血、水肿、苍白、黄染、滤泡、岀血点,双眼巩膜无黄染。双 眼角膜透明,两侧瞳孔等大同圆,瞳孔对光反射灵敏,调节与辐辏反射灵敏。双耳耳廓无畸形,双侧外耳道无溢液,双侧乳突无压痛,双耳听力粗测正常。外鼻无畸形,鼻翼无扇动,鼻中隔无偏曲,嗅觉无异常,鼻旁窦区无压痛。口唇红润,口腔黏膜未见异常,伸舌无偏斜、震颤,牙龈未见异常。咽部黏膜未见异常,咽后壁无淋巴滤泡增生,双侧扁桃体无肿大,悬雍垂居中。颈部柔软、对称、活动自如,双侧颈静脉无怒张,双侧颈动脉搏动未见异常。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胸骨无压痛,两侧运动对称,双侧乳房对称。双侧呼吸运动对称,肋间隙未见异常,双侧语颤对称,无胸膜摩感。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晰,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搏动范围直径为2cm,搏动增强,心前区无震颤或异常搏动,无心包摩擦感。心率85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血常规检查:WBC 6.45 g/L RBC 4.61 T/L Hb 135 g/L。
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肺功能:肺通气功能大致正常,小气道功能异常。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等)提示,癌胚抗原高。
体能状态评分(PS评分)0分。
右肺下叶腺癌,疾病分期: IIIA期。
2016-10,影像学检查发现右侧颌下无痛性肿物,逐渐增大;
2016-11-20 外院CT提示右下肺占位、双肺及胸膜多发转移;CT提示右侧下颌肿物,考虑恶性肿瘤;
2016-11-28 外院气管镜检查提示右中下叶气管外压;血清CEA 88ug/L。 2016-12-05 外院左侧锁骨上淋巴结活检,提示转移性腺癌。外院送基因检测。
2016-12影像学检查如图示,提示右下肺占位、双肺及胸膜多发转移;CT提示右侧下颌肿物,考虑恶性肿瘤。
左侧锁骨上淋巴结活检,提示转移性腺癌。
基因检测状态: EGFR突变。遂于2020-06开始行新辅助治疗,吉非替尼250 mg 口服 一日1次,期间几乎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9-08-08进行手术,肿瘤大小:2.5cm*2.5cm*2.5cm。病理报告显示分期: IIIA期。
术后2019-08开始辅助治疗方案,吉非替尼250 mg 口服 一日1次。 几乎无明显不良反应。
靶向治疗极大改善了当前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很多原本“无药可医”、“无方可用”的患者通过靶向治疗重获生机。在临床治疗实践中,一些远处转移的患者通过靶向治疗后,可以明显地控制肿瘤的进展,甚至出现肿瘤降期,使很多原本不可能手术治疗的患者接受手术切除,重获生机。但对于这类患者如何评估手术指征、如何进行手术及术后辅助治疗,目前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本例患者靶向治疗效果良好,原本淋巴结多处转移、多处胸膜转移,多处骨转移的晚期病变,经过系统的TKI治疗后,最后仅剩左侧股骨小转子低代谢病灶和右下肺原发灶。原发病灶未继续缩小,有潜在继发突变可能,但患者右下肺病灶位置较深,且毗邻血管,穿刺风险大,在充分征得家属意见后,我们最终决定为患者手术治疗,切除了原发灶,同时又对病灶进行了二次的组织基因检测,结果发现患者T790M突变,有继续靶向治疗的机会,为患者术后的后续治疗提供了方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