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4年1月6日,2024北京泌尿肿瘤青年论坛于北京正式召开。本次会议设置多个环节,包括主旨报告、国际前沿、三大瘤种进展年度盘点及抗肿瘤治疗创新论坛,齐聚国内外泌尿肿瘤领域大咖,回顾2023年度最新进展,展望领域未来创新发展,为与会学者打造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开幕式
在大会执行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盛锡楠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曾浩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栋教授的联袂主持下,2024北京泌尿肿瘤青年论坛正式拉开帷幕,大会主席分别为大会开幕发表致辞。
大会主席致辞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系统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兼北京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长岭教授对参会专家、学者表示亲切问候和热烈欢迎。本次会议由北京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办,青年论坛在多个专业学会的支持下,已顺利走过4个年头,并发展成为领域的品牌会议。中青年是泌尿肿瘤领域发展的中流砥柱,是临床事业的希望和未来,本次会议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既有老中青专家主持,又有青年学者交流讨论,更有领域大咖精彩点评,体现了我国泌尿肿瘤领域老中青三代学者的代代传承,必将使大家受益良多。
北京抗癌协会秦茵秘书长代表北京抗癌协会对大会主席、大会执行主席和各位参会同道表示问候。北京抗癌协会一直致力于癌症预防和诊疗工作,深知青年才俊在医学领域的创新与活力,今天这场泌尿肿瘤学术盛会是对泌尿肿瘤研究的深入探索,也是对青年人才的热切关注,希望通过今天的会议为各位同道提供深入交流的平台,让不同背景、不同研究方向的学者相互学习、相互启发,进一步促进我国泌尿肿瘤领域的发展。
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北京医院王建业教授回顾北京泌尿肿瘤青年论坛的筹办与发展历程,表示北京泌尿肿瘤青年论坛已逐渐进步发展成为全国泌尿肿瘤领域的盛会,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泌尿内/外科,还包含其他相关学科的进展,为全国同道尤其是青年泌尿肿瘤外科医生提供了学习发展平台,对促进泌尿肿瘤诊疗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其学术影响力有目共睹。期待会议能继续发展壮大,吸引更多青年才俊的关注和参与。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何志嵩教授表示,人类对健康的追求没有止境,我们泌尿肿瘤领域各位同道也一直攻克肿瘤为目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的宏伟目标,希望广大同道通过会议中的积极交流、热烈讨论,可以实现肿瘤诊疗理念和实践的新突破,为祖国健康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魏强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北京泌尿肿瘤青年论坛已成为国内泌尿肿瘤领域的品牌会议,为广大同道提供了了解前沿进展、增进专业知识、增进友谊的重要平台,得到了领域的广泛认可,非常荣幸可以一直参与其中交流学习,也期待会议的持续发展,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邢念增教授代表北京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本次大会在冬至阳生、岁回律转之际召开,特点是回顾总结、展望未来,也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术品牌,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大会议程必将促进新的一年泌尿肿瘤领域的不断发展,期待北京泌尿肿瘤青年论坛可以越办越好。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张旭院士表示,中青年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发展的骨干和生力军,2023年8月党中央专门制定新政策,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在新时代、新时期,我们将和所有泌尿肿瘤同道一起共同努力,不断学习和创新,以适应和引领学科发展。最后,希望本次论坛能为各位中青年学者提供学术交流的优质平台,为泌尿肿瘤青年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在泌尿肿瘤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黄健教授表示随着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和社会发展,泌尿肿瘤发病率不断增加,泌尿肿瘤的治疗模式、方法、理念都发生了巨大转变,对中青年外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拥有宽广的学术视野、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实现自身发展。本次论坛集结泌尿肿瘤领域精英力量和国内外著名专家,希望这场学术盛宴可以进一步促进泌尿肿瘤诊疗水平的发展,将泌尿肿瘤诊疗水平推向新的高度,进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实现患者获益最大化,助力“健康中国2030”宏伟目标。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秘书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表示,今天论坛的主角是中青年学者,青年论坛是青年学者职业成长、思想碰撞的坚实平台,希望各位青年学者通过在此历练可以登上更大的学术舞台,展示更多的中国成果。目前中国的泌尿肿瘤诊疗实力仍有待提升,青年是未来、是希望,期待各位中青年医师可以不断成长,持续接力,不断推进中国泌尿肿瘤水平在世界领域的发展。
01
主旨报告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贺大林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邢金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薛蔚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叶雄俊教授共同主持。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陈虎副主任与大家交流的是主题是“人口转型时代:医疗健康与人工智能”。陈主任在报告中表示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必然带来健康需求的增长,这需要我们突破医院围墙,改变临床思维,而人工智能(AI)将是提高医疗健康领域劳动生产力的有效工具,希望我们勇于面对其中的机遇和挑战。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万海教授介绍了分子影像导航在泌尿肿瘤精准诊疗中的应用经验,表示分子影像架起了从宏观到微观的桥梁,促进了泌尿肿瘤诊疗从看不见到看得见,再到看得清的发展历程。随后,徐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在分析影像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为泌尿肿瘤精准诊疗助力的创新应用。
解放军总医院王希友教授分享了基于临床问题的科技创新和专利申请的体会。王教授认为临床医生应善于发现问题,进而从问题中创新,并从实际案例出发介绍了其在临床创新和专题申请方面的经验,鼓励临床医生积极评奖转化体现创新意义。
最后,北京医院王建龙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洪宪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海滨教授对三位讲者的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分享了各自在医疗健康发展、精准诊疗和临床创新中的感想和体会。
02
国际前沿
大会第二个环节邀请三位国际学者进行前沿分享,由曾浩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关有彦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古迪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翟炜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凯教授联袂主持。
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Brian I. Rini教授在大会报告中分享了其对于肾癌肿瘤免疫治疗(IO)后线治疗的思考,介绍了目前正在进行地应用于IO治疗后患者的相关药物临床试验,表示以IO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在复发性肾癌中显示出有效性,但仍需要更多临床试验数据的支撑。
西奈山伊坎学院/Tisch癌症研究所Matthew D Galsky教授总结报告了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UC)一线治疗的进展,从2023ESMO年会之前mUC的一系列3期研究出发,介绍了PD-1/PD-L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CTLA-4抑制剂/铂基化疗等治疗方案在mUC一线或早期二线治疗中的探索结果,并在最后提出了对2024年mUC一线治疗的思考和展望。
汉堡埃彭多夫大学附属医院Martini Klinik前列腺癌专科医院院长Markus Graefen教授主要介绍了在泌尿肿瘤领域治疗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局部进展与寡转移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和治疗地位,借多项临床研究对手术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决策以及手术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必要性展开了探讨。
03
肾癌年度进展盘点
大会第三环节由解放军总医院高江平教授、郭刚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卫阳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何立儒教授,东部战区总医院曲乐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谢宇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张进教授共同主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张宁教授介绍了其近几年在基于循环肿瘤细胞(CTC)培养的个体化肾癌诊疗体系的建立方面所进行的工作,表示CTCs为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开展精准医疗提供了可能,构建CTCs是研究平台的第一步,对肾癌诊疗意义重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树栋教授的报告主题为囊性肾癌的临床问题与学科交叉研究。张教授在报告中提出了囊性肾癌诊疗的三大临床问题并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并结合其临床实践经验展示了医工交叉研究在改善患者获益、优化治疗方案和改进术式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志凌教授分享的内容为“肾部分切除术后急慢性肾损伤的评估”,张教授通过多项研究对急性肾损伤(AKI)精准诊断和定量评估中的难题及术后长期肾损伤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解读。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董培教授从外科及局部治疗和内科综合治疗两个方面介绍了2023年度国内外肾癌诊治指南的更新要点,指出在外科及局部治疗方面主要是推荐等级和手术指征等细节方面的增补,而内科综合治疗方面则是基于前瞻性研究的微调。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振华教授选取2023年度国内学者发表的众多研究中数项代表性研究,从诊断、手术、系统治疗、标志物、非透明细胞肾癌、基础研究等方面介绍了中国肾癌2023年度的研究进展,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可以影响临床实践的研究开展。
在讨论环节,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穆大为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郑宇朋教授、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杨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刘春林教授、解放军总医院顾良友教授五位专家结合个人经验就讲者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
大咖论道环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李鸣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姚欣教授就我国学者在肾癌领域的不懈探索表示肯定,对未来领域发展表示期待。
04
抗肿瘤治疗创新论坛
大会第四环节由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王晓峰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徐涛教授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刘子玲教授共同主持。
盛锡楠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ADC对mUC治疗格局的深刻影响,表示ADC改变了局部晚期/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一线治疗格局,使得患者可以获得更深入、更持续的缓解和更长的生存获益,并展示了ADC治疗既往经典方案经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对ADC的安全性特征和不良反应管理思路作了详细解读。
解放军总医院杨波教授的报告则聚焦晚期尿路上皮癌的ADC靶点,全面介绍了晚期尿路上皮癌国际已获批的ADC类药物及其靶抗原和选择思路,并分别介绍了Nectin-4、HER2及TROP2的表达特征和疗效关联。
在讨论环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寿建忠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王海涛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黄吉炜教授就ADC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和对临床实践的深刻影响分享了个人经验和体会。
05
尿路上皮癌年度进展盘点
本环节由北京医院万奔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乔庐东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崔传亮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胡海龙教授与解放军总医院李宏召教授的共同主持。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尧凯教授报告主题为“HER2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风险分层中的意义及精准治疗前瞻”。尧凯教授表示NMIBC目前仍面临多重治疗困境,HER2表达能预测NMIBC患者接受BCG膀胱灌注治疗疗效,针对HER2的靶向治疗有望开辟NMIBC患者的精准治疗时代。
尿路上皮癌(UC)围术期系统治疗旨在清除微转移灶,意义在于延长生存、增加治愈率、延缓复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朋教授撷取2023年度各大学术会议中的相关研究,阐述了UC围手术期治疗的中国探索和中国成果,并展示了其团队在此方面的探索研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郝翰教授分享了尿路上皮癌系统治疗中ADC药物的优选策略。郝翰教授介绍了尿路上皮癌系统治疗从传统化疗时代到免疫治疗时代,再到以ADC药物为代表的精准治疗时代的时代变迁历程,通过不同ADC药物的对比对其优选策略考虑因素进行了全面解读。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鄢谢桥教授对2023年度国内外尿路上皮癌指南的更新要点进行了解读,包括NCCN指南、EAU指南及CSCO指南,从相关危险因素、初始评估、多学科诊疗、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围术期治疗方案及手术治疗等方面介绍了更新细节。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韩苏军教授的报告从新辅助及辅助治疗、转移性UC治疗、保膀胱治疗三个方面展开,对中国尿路上皮癌2023年度进展进行了总结回顾,展示了中国学者在此领域的丰硕成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柳金顺教授、韩苏军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洪欣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沈洪亮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坤教授就尿路上皮癌的进展与临床实践展开讨论。
在大咖论道环节,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周芳坚教授就基层浸润性膀胱癌保膀胱治疗发表了个人见解,北京和睦家医院朱刚教授则表示希望可以将领域进展更快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进一步促进临床诊疗的发展。
06
前列腺癌年度进展盘点
接下来的第六环节由北京协和医院徐维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崔昕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卢宁宁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王晶晶教授与北京电力医院朱晓东教授共同主持。
解放军总医院牛少曦教授的报告主题为“基于PSMA-PETCT,301医院的前列腺癌诊治研究及进展”。牛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PSMA-PETCT为基础的影像学手段在前列腺癌诊断、靶向穿刺、免穿刺实践、淋巴清扫和177Lu-PSMA放射性配体疗法等方面应用的系列临床研究,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宋刚教授分享解读了国家癌症中心前列腺靶向穿刺潘家园专家共识(英文),此篇共识在2023年于《精准泌尿学》创刊号发表,由25位专家针对前列腺靶向穿刺的适应证、穿刺模式、穿刺技术等诊疗要点进行投票讨论而成,将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验证。
北京医院刘明教授分享了双极雄激素序贯瑞维鲁胺联合PD-1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初步研究经验。刘明教授从双极雄激素治疗的机理开始,逐步介绍了双极雄激素治疗的各阶段探索研究,阐述了其在研究推进中的思考和改进,并展示了目前结束治疗的受试者结果,并期待未来能得到更多证据支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范宇教授着重解读了更新频率较高的前列腺癌NCCN指南2023年度的更新要点,主要从主动监测、淋巴结清扫、联合治疗方案、低瘤负荷人群获益、转移性前列腺癌新疗法等方面展开解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虞巍教授则分享了2023年度前列腺癌研究进展及重点研究。虞巍教授从总体发表情况、研究机构发表情况、研究者发表情况、期刊及重点期刊发表情况对2023年度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并选取重点研究进行解读,表示国内临床研究正不断进步、多点开花。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郝强教授、北京医院李旭教授、中日友好医院陈海昕教授和北京医院马宏教授在讨论环节对前列腺癌进展与临床实践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与体会。
在大咖论道环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何志嵩教授表示今天的报告内容让人受益颇多,肯定了各项研究进展的临床指导价值,并分享了自己在研究创新中的思考。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李宁忱教授表示尿路上皮癌领域进展丰富,开展的临床研究数不胜数,令自己耳目一新,并对未来发展表示期待。
07
少见类型泌尿肿瘤年度进展盘点
大会最后一个环节主要介绍了少见类型泌尿肿瘤的年度进展,由解放军总医郁华亮教授、民航总医院崔亮教授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毕新刚教授共同主持。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盛教授介绍了生殖细胞肿瘤治疗及进展。张教授在报告中强调,生殖细胞肿瘤治疗进展离不开化疗的规范性和手术的极端重要性,表示未来生殖细胞肿瘤的趋势是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患者随访不足是国内诊疗的突出缺点,未来应加强生殖细胞肿瘤治疗的规范性和随访的完整性。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曹煜东博士报告了阴茎癌的年度诊疗进展,从组织病理学、分期评估、手术治疗、围术期治疗、系统治疗等多方面介绍了EAU2023年阴茎癌指南更新要点,并选取国内外重点临床研究介绍了其对阴茎癌诊疗发展的推动价值。
北京协和医院邓建华教授分享了肾上腺肿瘤的诊治思维与治疗进展。邓教授的报告主要围绕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PGL)的临床和基础热点展开,介绍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分享了肾上腺肿瘤的临床诊疗思路。
北京积水潭医院翟建坡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庞然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贤少忠教授在讨论环节表示,通过三位专家的报告,对少见类型泌尿肿瘤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受益匪浅。
大
会
总
结
最后,大会执行主席盛锡楠教授和王栋教授进行大会总结发言。
盛锡楠教授表示,北京泌尿肿瘤青年论坛能顺利走过四个年头,离不开各位同道的支持,希望会议中的丰富内容可以为大家更新见解、答疑解惑,助力职业发展。
王栋教授表示,本次大会非常成功,线上线下参会人次突破了7万,希望北京泌尿肿瘤青年论坛可以持续得到大家的支持、不断进步,一届比一届更加精彩!
审阅丨大会执行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盛锡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