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杨明远教授:从国际指南研究看精准化抗栓治疗策略更新

2020-05-28作者:王国平主编账号经验
抗凝

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年会(ESC)上发布了《ESC慢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管理指南》。新版ESC指南进行了多处更新,指南的更新对于临床抗栓治疗实践有何意义?如何精准化明确治疗人群?阿司匹林又何去何从?《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京东医疗区(原解放军263医院)杨明远教授,进行相关解读和点评。

重新定义,早期干预,降低冠心病风险

杨明远教授: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年会(ESC)更新了慢性冠脉综合征(CCS)的指南。其中的亮点是对于慢性冠脉综合征的提出,另外还有风险评估以及药物治疗方面的更新。本次指南中关于CCS的定义主要包括6类人群:1、存在稳定性心绞痛和/或憋气症状的可疑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2、有新发心衰或左室功能障碍的可疑CAD患者;3、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事件发生1年内或近期经历血运重建后仍有稳定性心绞痛症状的患者;4、确诊或血运重建>1年后的患者;5、有心绞痛症状和疑似血管痉挛或微血管疾病的患者;6、筛查发现CAD的无症状患者。

冠心病是一个动态的病理过程,随时可以向急性冠脉综合征进行演变,临床医生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早期干预,可以降低患者冠心病风险,获得较好的预防效果。

双通道抗栓和抗血小板治疗的双抗存在一定区别

杨明远教授:新版指南提出了双通道抗栓治疗,即抗血小板加抗凝治疗。双通道抗栓方案基于血栓形成两方面的过程。但双通道抗栓和抗血小板治疗的双抗适用人群存在一定区别。急性冠脉综合征或者PCI术后早期的患者建议采用双抗治疗,但对于慢性稳定性患者,或者术后一年的患者,可以考虑用阿司匹林或者是单用抗凝药物,再推荐进行双抗治疗。抗凝药物的选择需要有抗凝指征,比如冠心病合并房颤、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这些患者首先考虑抗凝治疗。所以说两种方案针对的人群有一定的区别。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抗凝剂目前没有太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仍处于研究阶段,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基石地位难以撼动

杨明远教授:阿司匹林作为百年老药,因发现其可以抑制环氧酶,抑制血小板聚集,一直是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基础药物。虽然近期抗血小板药物不断涌现,但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地位难以撼动。

首先,阿司匹林有多项循证医学证据,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可以显著降低慢性冠心病患者的冠心病死亡率。也有研究显示,单用氯吡格雷疗效相比于阿司匹林并没有明显改善患者预后,而像替格瑞洛这类药物,患者的出血风险则相对较高。

患者PCI术后的全因死亡率也有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另外,指南提出对于CCS患者单药治疗依旧优先推荐阿司匹林。对于需要双抗治疗的患者,需以阿司匹林为基础,再加用其他抗血小板的药物。如果是需要PCI或者急性期的患者,推荐阿司匹林加一种抗凝药物,或者两种抗血栓药物加抗凝药。所以不管哪方面的人群,都需要阿司匹林作为基础治疗。其次,阿司匹林作为纳入医保的药物,价格便宜。而替格瑞洛等药物的价格目前还相对比较昂贵,不利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