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几种特殊部位脑梗死丨影像诊断要点解读

2021-12-03作者:论坛报沐雨经验
脑血管病非原创

脉络膜动脉脑梗死


术语

  • 前脉络膜动脉(choroidal artery) 或者内侧/外侧后脉络膜动脉梗死


影像

  • 最佳诊断要点:脉络膜动脉分布区急性缺血

  • NECT:颞叶内侧、丘脑或者中脑外侧低密度

  • MR:脉络膜动脉分布区DWI/T 2/FLAIR高信号

  • 前脉络膜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供应视束、中脑外侧、丘脑、钩回和内囊后支

  • 内侧/外侧后脉络膜动脉起源于大脑后动脉的P2段:供应丘脑枕、部分丘脑、颞叶内侧、胼体膝部、脉络丛


主要鉴别诊断

  • 单疱病毒性脑炎

  • 颞叶内侧硬化

  • 低级别弥散性星形细胞瘤


临床要点

  • 前脉络膜动脉梗死: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三联症

  • 后脉络膜动脉梗死:同向性偏盲、偏身感觉障碍、记忆力障碍


诊断纲要

  • 前后脉络膜动脉吻合使得前、后循环疾病都可影响膝状体、海马和丘脑


微信图片_20211201163922.jpg

  • (左)一例急性前脉络膜动脉缺血患者, 轴位DWI显示左侧外侧膝状体核、丘脑外侧和内囊后肢急性缺血性高信号。

  • (右)同一位患者,轴位DWI显示缺血向头侧扩展。栓塞是最常见的病因。


微信图片_20211201163926.jpg

  • (左) 轴位DTI trace成像显示左侧海马局灶性弥散受限,这是后脉络膜动脉梗死的表现。后脉络膜动脉常常起源于PCA的P2段。

  • (右) 轴位DTI trace成像显示病人双侧海马急性缺血性弥散受限,病因源自于基底动脉栓塞性卒中。病人表现为新发的记忆力障碍。



Willis环穿通动脉脑梗死


概述

  • 起源于Willis环的小穿通动脉闭塞导致的局灶腔隙性梗


影像解剖

  • 起源于颈内动脉(ICA)、大脑前动脉(ACA)、前交通动脉(AcoA)、前交通动脉(PcoA)、大脑后动脉(PCA)和基底动脉的小穿通支血管

  • 前脉络膜动脉:视束、内囊后肢、大脑脚、脉络膜丛、颞叶内侧

  • ACA(内侧豆纹动脉) :壳核、苍白球、Hueber返动脉供应尾状核头部

  • AcoA穿通支:视交叉前部、下丘脑、穹隆

  • PcoA(前丘脑穿通支) :丘脑、内囊后肢、视束

  • 基底动脉和PCA近端(后丘脑穿通支) :丘脑、中脑


影像

  • 基底节、下丘脑、漏斗、丘脑、颞叶内侧、中脑或大脑脚的腔隙性梗死

  • NECT:穿通动脉供血区局灶性低密度

  • DWI:基底节、丘脑、中脑弥散受限

  • DWI或DTI序列是最佳影像诊断工具

  • 要查找动脉瘤可以考虑CTA/MRA

  • 如果有小腔隙梗死或者栓塞,要考虑进行大血管及心脏评估


主要鉴别诊断

  • ADEM

  •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 海马沟残余囊肿


临床要点

  • 治疗:支持性治疗;可以考虑静脉内/动脉内溶栓


微信图片_20211201163933.jpg

  • (左)轴位绘图显示较大的穿通动脉分布区。供应桥脑和丘脑的穿通动脉区(空箭)显示为亮紫色。供应基底节前部的内侧豆纹动脉区为亮绿色,外侧豆纹动脉区为蓝色。前脉络膜动脉区显示为紫色(弯箭)

  • (右) 轴位DTI显示左侧丘脑高信号,是丘脑穿通动脉缺血的表现。还可见到PCA分布区缺血(弯箭)。


微信图片_20211201163936.jpg

  • (左) 轴位DWI显示左侧大脑脚弥散受限,符合前脉络膜穿通动脉区急性缺血。

  • (右) 轴位FLAIR成像显示内、外侧豆纹动脉,包括Huebner返动脉分布区(尾状核头部)缺血性高信号。外侧豆纹动脉起源于MCA的M1段。大多数穿通动脉中风都发生在深部灰质核团。



Percheron动脉脑梗死


概述

  • 由于双侧供血的变异型P1总干(Percheron) 闭塞所致双侧旁正中丘脑和/或中脑梗死


影像

  • 最佳诊断要点:双侧丘脑+中脑T2/FLAIR高信号

  • NECT:双侧丘脑低密度, 可以扩展到中脑内侧

  • DWI:双侧旁正中丘脑±中脑弥散受限

影像解剖:

  • Percheron动脉可能起源于单侧PCA的P1段, 或者极少数起源于基底动脉尖

  • 单支血管供应双侧旁正中丘脑和中脑内侧


主要鉴别诊断

  • 肿瘤

  • “基底动脉尖”梗死

  • 深部脑静脉血栓形成

  • Wernicke脑病


临床要点

  • 意识模糊、精神状态变化、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异常、垂直凝视麻痹、眼睑下垂


诊断纲要

  • 为了评估后循环情况, 进行CTA或者MRA检查, 排除椎基底动脉疾病

  • PCA或者SCA无异常的双侧丘脑梗死提示存在动脉解剖变异的Percheron梗死


微信图片_20211201163942.jpg

  • (左)基底动脉腹侧冠状斜位绘图显示由多支PCA和基底动脉尖端穿通动脉供应内侧丘脑的典型动脉。右侧显示解剖变异的Percheron动脉(箭),源自于P1的单支穿通动脉供应双侧丘脑和中脑。

  • (右) 轴位DWI显示急性Percheron动脉梗死典型的双侧内侧丘脑弥散受限。对称性病变是其特征。


微信图片_20211201163947.jpg

  • (左) 轴位FLAIR显示左侧面积较大的双侧丘脑高信号,这是急性Percheron动脉梗死。这种异常信号由大脑脚内侧向头顶方向扩展。当仅丘脑出现高信号时,鉴别诊断包括脑深静脉血栓、缺氧损伤、肿瘤。

  • (右)轴位T2WI成像显示由Percheron动脉梗死引起的中脑内侧一高信号,同时病灶扩展至丘脑内侧(未提供图像)。



基底动脉尖端脑梗死


概述

  • 由基底动脉远端供血的脑干头端和大脑半球梗死

  • 临床上可识别的综合征,以视觉症状、眼球运动障碍和行为异常为特征


影像

  • 最佳诊断要点:中脑腹侧、双侧丘脑和PCA分布区弥散受

  • CT:中脑、双侧丘脑和PCA区低密度

  • MR:中脑、丘脑、枕叶、颞叶T2/FLAIR高信号

影像解剖

  • 基底动脉远端:中脑/桥脑腹侧穿通支

  • 基底动脉远端以PCA分支为终末支

  • 小脑上动脉SCA通常起源于PCA近端

要评估血管情况, 需进行MRA或CTA检查

对于后颅窝或者视觉症状的病人, 要考虑行MR的DWI/DTI序列检查


主要鉴别诊断

  • 急性高血压脑病, PRES

  • 脑干胶质瘤

  • 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

  • 各种血管炎


临床要点

  • 视觉障碍、眼球运动障碍、视觉失认、幻视

  • 睡眠过度、精神错乱、行为异常

  • 运动功能相对保留

  • 临床上可能貌似双侧丘脑梗死综合征或Percheron动脉梗


微信图片_20211201163952.jpg

  • (左)一位出现视觉症状和意识错乱病人,轴位FLAIR成像显示枕叶和左桥脑高信号。基底动脉尖端综合征最常见病因为栓塞。

  • (右) 轴位DTI显示双侧中脑腹侧缺血,病变扩展至大脑脚(未提供图像)。这例患者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注意缺血向背侧扩展累及内侧纵束。


微信图片_20211201163956.jpg

  • (左)轴位T2WI显示双侧枕叶和颞叶内侧弥散高信号。由于小脑半球上部病变引起上行性小脑幕切迹疝和桥脑占位效应。

  • (右)同一位患者,轴位T2WI成像显示双侧丘脑和枕叶内侧病变。基底动脉尖端综合征临床上可能貌似双侧丘脑综合征或Percheron动脉梗死。


源:熊猫放射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