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其中病毒感染占70%以上,如流感、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水痘肺炎、巨细胞病毒肺炎等。引起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人偏肺病毒、肠道病毒等。
目前抗病毒药物主要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药物、抗流感病毒(IFV)药物、抗巨细胞病毒(CMV)药物等。那么,儿童使用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如何选用呢?
代表药物:利巴韦林、干扰素(IFN)-α、人单克隆RSV-F蛋白抗体。
1.利巴韦林
一种合成的核苷酸类似物,是广谱抗病毒药物,其对RNA和DNA病毒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流感病毒的作用较弱。
因骨髓抑制作用及有致畸、致癌等潜在的毒性作用,临床不建议常规使用。对某些严重的RSV感染者或免疫功能严重受损的儿童,可考虑早期静脉点滴,10~15mg/(kg∙d),疗程3~5d。
《儿童常见喘息性疾病抗病原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中指出,因尚无足够证据证实吸入利巴韦林治疗RSV感染的有效性,2014年美国儿科学会已不再推荐其用于RSV感染的治疗。
温馨提示:
利巴韦林可蓄积于红细胞中,停药后测量的平均半衰期为298小时。
已经充分的动物研究证实利巴韦林有明显的致突变和胚胎毒性。在治疗开始前、治疗期间和停药后至少6个月,服用利巴韦林的男性和女性均应避免怀孕。
2.干扰素(IFN)-α
IFN是一类有广谱抗病毒、抗增殖和免疫调节活性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家族。IFN-α对RNA和D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如RSV、PIV、CoV、柯萨奇病毒(CV)、ADV等。
《抗病毒药物在儿童病毒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中的合理应用指南》(2020年)中指出,IFN-α可用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肠道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等的治疗。
《儿童常见喘息性疾病抗病原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中指出,IFN-α雾化吸入治疗RSV呼吸道感染及其毛细支气管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
3.人单克隆RSV-F蛋白抗体(帕利珠单抗)
美国FDA1998年批准帕利珠单抗用于预防有高危因素婴儿的急性RSV感染,剂量为每次15mg/kg,每月1次肌注,始于每年11月或12月,连用5个月,可降低RSV感染的住院率及感染后反复喘息的发生率。
《儿童常见喘息性疾病抗病原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中指出,因价格昂贵,2014年美国仅推荐在29周以下的早产儿、32周以下合并慢性肺疾病的早产儿及先天性心脏病婴儿在生后12个月内使用,而对29~31周的早产儿生后6个月内,及32~34周早产儿生后3个月内,不再常规推荐使用帕利珠单抗用于预防RSV引起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是抗IFV药物的首选,对甲、乙型流感均有活性,如口服奥司他韦、静滴帕拉米韦和吸入扎那米韦。
美国FDA已批准奥司他韦用于1岁及以上儿童的治疗和预防,年龄>14d新生儿仅用于治疗。最常见轻度恶心和呕吐,使用无效或病情加重者,应警惕奥司他韦的耐药性。
帕拉米韦是经静脉给药的NAI,适于对口服治疗胃肠道反应明显或无法口服者,对其他NAI耐药,其使用仍有效,对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疗效更好。
扎那米韦为粉雾吸入剂,可用于7岁及以上人群。偶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和过敏反应,对有支气管哮喘等基础疾病者慎用。
更昔洛韦(GCV)是儿童CMV感染的一线用药,其对CMV、单纯疱疹病毒(HSV)-I型、HSV-II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有抑制作用。儿童CMV肺炎可先作诱导治疗,每次5mg/kg,每12h1次,静脉滴注,持续2周,后再维持治疗,每次10mg/kg,每周3次,或每次5mg/kg,每日1次,根据病情持续治疗至少10d。
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有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药物热、皮疹等,当外周血中性粒细胞≤0.5×109/L或血小板≤25×109/L时须停药。严重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0.5×109/L或血小板计数<25×109/L)禁用。12岁以下儿童使用应充分权衡利弊。
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对ADV疗效不确切,不推荐使用。对重症ADV感染,可考虑使用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推荐1.0g/(kg·d),连用2d。《儿童病毒性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19年制定)》(2019年)中指出,IVIG对重症ADV肺炎或存在免疫缺陷病,尤其是丙种球蛋白减少或缺乏者可考虑使用。
鼻病毒(RV)、副流感病毒(PIV)、人偏肺病毒(HMPV)、人博卡病毒等尚无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可尝试使用IFN-α抗病毒治疗。
文章首发自药评中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