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会议预告丨髓聚新程——多发性骨髓瘤学术交流会第十三期即将召开!

2025-11-10作者:医学论坛报刘派资讯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以恶性浆细胞克隆性增殖为特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核心病理机制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沉积引起的多系统器官损伤。MM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其中7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占新确诊病例的40%。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源于恶性浆细胞对骨髓的浸润、髓外浆细胞瘤形成,以及M蛋白积累引发的全身效应。其特征性的终末器官损伤常被归纳为“CRAB”综合征,即高钙血症(C)、肾功能损害(R)、贫血(A)、骨病变(B)。目前MM患者十年生存率约为30%,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这一比例正呈持续上升趋势1

随着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等药物的广泛应用,MM患者预后已显著改善,但许多患者经药物治疗后仍有较高复发风险,最终进展为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挑战。RRMM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接受2种及以上方案治疗,且在治疗期间或末次治疗结束2个月内出现耐药和疾病进展2。目前,以B 细胞成熟抗原(BCMA)为靶点的治疗策略,包括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及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BiTE),已在RRMM患者中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3。临床研究显示,BCMA CAR-T疗法是当前RRMM治疗的有效方案,可实现75%的客观缓解率(ORR)和50%的完全缓解率(C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26个月,且不良反应可控4

基于当前MM治疗领域取得的新进展,为紧跟国际前沿趋势,推动创新成果的临床转化,中国医学论坛报策划并发起“髓聚新程——多发性骨髓瘤学术交流”系列会议,第十三期定于11月11日线上召开。本次会议聚焦2025国际骨髓瘤学会(IMS)最新前沿进展,深入解析BCMA靶向治疗策略,特别设置MM高危人群治疗专题研讨环节,通过前沿研究解读与临床案例分享,拓展诊疗视野,助力突破高危患者治疗困境,推动实现更深层次的临床缓解,为广大MM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会议日程





  • 会议时间:2025年11月11日(周二)18:30-20:05

  • 会议形式:线上直播

  • 观看方式:扫描海报下方二维码

微信图片_20251103111823_51_604.png

参考文献

1. Nandra TK, Devi A, Jones JR. Multiple myeloma: What a non-haematologist should know. Clinical Medicine. 2022;22(3):230-233. doi:10.7861/clinmed.2022-0144

2. 康超楠, 梁治业, 张姝雅. Tada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价值. 医药论坛杂志. 2025;46(19):2052-2056. doi:10.20159/j.cnki.jmf.2025.19.008

3. Yu B, Jiang T, Liu D. BCMA-targeted immunotherapy for multiple myeloma. J Hematol Oncol. 2020;13:125. doi:10.1186/s13045-020-00962-7

4. BCMA_CAR-T治疗复发_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影响因素分析_喻敏.


GSK参与本材料的制作, 本材料的目的是科学交流,可能包含未在中国获批的产品,或有关药品未在中国获批的适应证、用法用量和适用人群。GSK只推荐已批准上市的药品按中文说明书进行处方。仅供医疗保健专业人士阅读。

NX-CN-MMU-AGND-250067

有效期至 2027年10月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