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3年7月8日,由和黄医药协助举办的“和黄医药IIT研究专场·巅峰对话”在哈尔滨成功召开,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艳桥教授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云鹏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锦飞教授担任大会主持,来自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李进教授和南京医科大学的赵杨教授分别进行了专题报告。本次会议从研究者和统计学家两个不同的视角对目前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的研究设计和相关方法进行了阶段性汇总交流,多位学者大咖深入探讨了IIT研究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全体与会专家合影
主席致辞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艳桥教授首先为大会作了开场致辞。张艳桥教授表示,本次会议将是一次良好的学术交流机会,各位与会学者将针对IIT研究的设计思路和规范化进行分享和讨论,衷心期待各位同道能够在此次交流中有所收获。
张艳桥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云鹏教授在致辞中讲到,IIT研究的出发点更多是基于临床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因此更需要研究者、企业和机构方的共同联合,从而使更多肿瘤患者从中获益。
刘云鹏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此后,和黄医药首席医学官石明博士在欢迎辞中对各位学者的参会表示了感谢,并回顾了数年来和黄医药IIT研究的相关历史。石明博士指出,只有各方密切合作,才能更好地开展IIT研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石明博士致欢迎辞
专题报告
本次大会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锦飞教授担任主持,在陈锦飞教授的主持下,两位IIT研究资深专家分别从研究者视角和统计学家视角进行了专题分享。
陈锦飞教授主持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以研究者视角在会上进行了分享。李进教授指出,IIT研究是由临床研究者发起的针对已上市的药品、医疗器械或诊断试剂等开展的临床研究。与由制药企业发起的IST研究不同,IIT研究并不是以药品注册或盈利为目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推进药物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从而进一步地丰富与之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开展IIT研究不仅可以为注册临床研究补充更多维度的临床数据,还可以拓展药物适应症,从而造福更多患者。
随后,李进教授分享了有关IIT研究的设计经验。李进教授表示,目前肿瘤领域探索性临床试验设计的创新应用可以分为I期剂量探索临床试验和单臂II期临床试验两种,并且两者可以结合起来开展I/II期临床试验。对于II期临床研究的设计,则要根据其研究目的来确定。对于确证性研究要先使用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而对于探索性的IIT研究则应当优先选用单臂试验。
单臂研究的适用范围主要有四个特点,即历史对照数据明确、无法进行随机试验、疾病发展可预测和终点可客观评价。在设计原理方面,单臂研究首先要保证所设计的治疗方案不劣于传统治疗方案,然后要明确试验终止的指标以保证研究的有效性,最后还需要通过对比历史方案有效率的方式来科学地计算试验样本量。随后,李进教授分享了一项关于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小样本II期单臂临床研究[1]。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索对于一线使用伊立替康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后出现获得性耐药的RAS/BRAF野生型mCRC患者,能否在三线治疗时再次使用伊立替康联合西妥昔单抗进行治疗。在科学地计算样本量后,这项研究共入组28例患者进行试验。该研究的结果表明,对于伊立替康和西妥昔单抗一线治疗后获得性耐药的RAS/BRAF野生型mCRC患者,再次使用该方案三线治疗可能是有效的,这可能会改变目前的临床实践观点。
李进教授认为,IIT研究的申请必须具备四个特点:第一是科学性,IIT研究的立题依据应当是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是临床指南里证据不足的方向。唯有立足于临床实践的课题才能更好地解决患者的实际临床需求;第二是先进性,IIT研究应该更多集中在探索药物的新适应症或新的用药组合及给药方式方面,从而为疾病治疗提供更多维度的循证医学证据;第三是可行性,IIT研究必须充分评估伦理学风险、分组的随机性、样本量的科学计算及患者的依从性等因素,从而指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第四则是规范性,只有规范的IIT研究才能为药物的新适应症审批提供充分科学的依据。
李进教授专题报告
南京医科大学赵杨教授从统计学家视角对IIT研究的设计进行了解读。赵杨教授指出,不同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案的证据等级是存在差异的,并且这种差异可能会直接影响IIT研究结论的可信性。从出现偏倚可能性的角度而言,一般认为随机对照研究的证据等级最高,之后依次是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以及个案报道[2]。
目前,临床证据评价系统主要可以分为GRADE系统[3]及ROBINS-I系统[4]两种。GRADE系统一般是在制定临床指南时被用来对临床循证数据进行证据评级,其主要关注的对象为临床试验及观察性研究。与GRADE系统不同,ROBINS-I系统则更关注非随机干预研究中潜在的偏倚性。因此,应该针对研究目的来选择不同的研究设计方案。对于探索性研究而言,由于其主要目的是探索新的科研假说,因此其试验目的、人群和设计通常是不确定的,并且统计分析往往也是数据驱动的。确证性研究往往是基于一个确定的研究假说来开展的,其具有三个基本特点:首先,确证性试验通常是基于随机对照开展的,这也是进行因果推断的基础;其次,需要从统计学上严格控制第一类错误的发生率,防止假阳性结果的出现;最后,确证性研究的统计分析必须事先确定,以避免数据驱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随后,赵杨教授从研究设计、研究分析和研究实施的角度分享了他在提升临床研究证据等级的相关方法。在研究设计层面,对于因果推断相关的IIT研究来说,必须遵循对照性、随机性和重复性三个原则。对照性原则是为了保证可以对研究中的干预手段和结果进行归因分析,随机性原则是为了排除混杂因素对归因推断的影响,而重复性原则是希望通过足够多的样本来避免偶然性对归因推断造成影响。以单臂研究设计为例,其通常采用的是同期外部对照或非同期外部对照(历史对照)的方式进行分析,并且这种外部对照研究的质量也影响着单臂研究本身的质量。一般认为,同期的数据对照可以极大提高单臂研究的证据强度。在研究分析层面,清晰完整地描述样本量估计过程和统计分析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根据不同的IIT研究设计方案,要结合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来对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进行评估。对于非随机对照研究而言,由于其具有较多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偏倚因素,因此推荐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行分析,以尽可能地提高研究的可信性。在研究实施的层面上,要确保研究的设计、分析方法和操作层面的完整性。对于观察性研究而言,要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来提高研究的证据等级,例如匹配设计、仿真目标试验等。总的来说,通过合理的分析方法和研究设计来提高证据强度是IIT研究关键的一环。
赵杨教授专题报告
巅峰对话:如何开展
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
本次大会设立了巅峰对话环节,在陈锦飞教授的主持下,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学者针对如何开展IIT研究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江苏省肿瘤医院 曹国春教授认为,IIT研究会给国内的临床医生和患者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可以从不同角度提供循证医学证据。IIT研究者的研究设计应该尽可能地贴近临床实践,并且从设计到执行层面与统计学家及和黄医药这样的企业深度合作,着力拓展现有药物的适应症,以更好地支持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江苏省人民医院 陈晓锋教授首先介绍了目前在和黄医药协助下开展的基于呋喹替尼的IIT研究。陈晓峰教授认为,IIT研究不能“单打独斗”,必须在医生、统计学家及企业的团队配合下进行。只有整个团队从顶层设计到执行层面不断地思考和实践,才能设计出一个成功的IIT研究项目。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代恩勇教授从临床医师的角度讲述了自己对IIT研究的认识。代恩勇教授表示,IIT研究可以促进青年医师的成长,提高临床医生的学术认知。一个好的IIT研究要求研究者既要有足够的文献积累及事前设计,又要善于在临床中发现问题。
天津市肿瘤医院 邓婷教授分享了她开展IIT研究的相关经验。邓婷教授谈到,目前的IIT研究同质化较为严重,这也是其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如何更好地通过类似和黄医药这样的企业来建立各个IIT项目间的协作,进而把医疗资源整合是未来IIT项目开展的关键所在。
海军军医大学 贺佳教授从统计学角度发表了她对IIT研究的看法。贺佳教授指出,与IST研究不同,IIT研究的入组标准制定相对灵活,但在执行层面仍要保证严格遵守所制定的入组标准。同时,IIT研究的拓展外推仍需要谨慎进行,一定要在符合伦理且遵守法规的基础上开展。另外,一个好的IIT研究更注重事前设计,因此在试验开展前要多倾听统计学家的意见。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李志伟教授从临床研究的角度讲述了他对IIT研究的看法。李志伟教授从IIT研究的考核机制和质量控制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并表示只有多方协作才能更好地进行事前研究设计并提高证据等级,从而避免无效研究的情况。
辽宁省肿瘤医院 董茜教授从年轻医生成长的角度分享了她对IIT研究的看法。董茜教授认为,青年医生可以通过参与IIT研究的设计和执行来学习临床试验开展的流程和细节,这也可以使他们对临床实践中患者的所面临的实际困境有更清晰的认识。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曲秀娟教授从IIT研究规范化开展的角度发表了她的看法。曲秀娟教授认为,IIT研究的设计需要从科学性、可行性和脱落率三个维度进行考量,这就需要医生、患者与和黄医药这样的医疗企业通力合作,从而实现三方共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 王育生教授以IIT研究的研究者角度展开了讨论。王育生教授认为,规范化是目前IIT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IIT研究要更贴近临床实践并且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且要重视统计学家的意见。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于雁教授从临床机构的角度讲述了她对IIT研究的看法。于雁教授认为,IIT研究必须贴近临床实践,从真实场景出发来解决目前临床中患者所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同时,IIT研究必须符合伦理和法规的要求,并着力培养青年人才来参与其中。
大庆油田总医院 张良玉教授从基层医院的视角发表了她的观点。张良玉教授表示,目前基层医院在临床实践中存在许多目前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这也是她开展IIT研究的主要动力。张良玉教授还分享了她目前在和黄医药协助下开展的呋喹替尼治疗mCRC患者的IIT研究。
辽宁省肿瘤医院 张涛教授分享了他对IIT研究的看法。张涛教授认为,IIT研究对研究设计的合理性要求较高,因此更需要系统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也希望将来能够扩大合作,开展更有意义的IIT研究并造福更多患者。
辽宁省肿瘤医院 张敬东教授从院领导的角度讲述了他对IIT研究的认识。张敬东教授指出,良好的IIT研究需要保证预见性和规范性,并且需要将医药企业、统计学家和医疗机构整合为有机的团队来进行IIT研究的设计和执行。
巅峰对话(左滑查看更多照片)
最后,和黄医药首席医学官石明博士发表了讲话。石明博士非常感谢各位专家莅临参加本次由和黄医药举办的IIT专场巅峰对话,和黄医药是一家具有创新研发能力的生物医药公司,自2000年成立以来一直深耕肿瘤治疗领域,目前有12款小分子候选药物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已有3款创新小分子抗肿瘤药——呋喹替尼、索凡替尼和赛沃替尼在国内获批。呋喹替尼和索凡替尼上市以后,公司一直遵循最佳研究证据、临床和患者需要为导向,注册研究和上市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不断丰富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的证据链。截止6月底,呋喹替尼已开展IIT研究61项,发表学术论著和国际会议报告共164篇;索凡替尼已开展IIT研究91项,发表学术论著和国际会议报告共94篇。同时,石明博士表示,和黄医药今后会进一步地配合各位研究者们的IIT项目,并且与研究者们一起成长,在我国的医药事业上共同奋斗。
随着会议进入尾声,大会主席刘云鹏教授在总结致辞中表示,本次大会从研究者和统计学家的角度对IIT研究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且多位学者就实际经验和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享和总结。在未来,IIT研究应当在保证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和规范性的基础上进行开展,并着力促进医疗机构、统计学家、医生和医药企业的深度合作,从而为满足更多中国患者及世界患者的临床需求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 Cremolini C, Rossini D, Dell'Aquila E, et al. Rechallenge for Patients With RAS and BRAF Wild-Type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With Acquired Resistance to First-line Cetuximab and Irinotecan: A Phase 2 Single-Arm Clinical Trial. JAMA Oncol.
[2] Murad MH, Asi N, Alsawas M, Alahdab F. New evidence pyramid. Evid Based Med. 2016;21(4):125-127.
[3] Guyatt GH, Oxman AD, Vist GE, et al. GRADE: an emerging consensus on rating quality of evidence and strength of recommendations. BMJ. 2008;336(7650):924-926.
[4] Sterne JA, Hernán MA, Reeves BC, Savović J, Berkman ND, Viswanathan M, Henry D, Altman DG, Ansari MT, Boutron I, Carpenter JR, Chan AW, Churchill R, Deeks JJ, Hróbjartsson A, Kirkham J, Jüni P, Loke YK, Pigott TD, Ramsay CR, Regidor D, Rothstein HR, Sandhu L, Santaguida PL, Schünemann HJ, Shea B, Shrier I, Tugwell P, Turner L, Valentine JC, Waddington H, Waters E, Wells GA, Whiting PF, Higgins JP. ROBINS-I: a tool for assessing risk of bias in non-randomised studies of interventions. BMJ. 2016 Oct 12;355:i4919.
本资料由和黄医药提供支持。
本资料旨在促进医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而非广告宣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