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2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以“癌症防治早早行动”为主题提高人们对癌症的重视程度。
为普及肿瘤防治知识、降低癌症负担,中国医学论坛报特策划《防癌早行动》栏目,其中《大咖讲防治》专题邀请国内肿瘤领域知名专家深入浅出讲解癌症防治。早诊早治、科学防癌,我们在行动!
河南省肿瘤医院大内科副主任、消化内二科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结直肠癌学组委员教育部学位论文及优秀论文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中国科协2017年"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中国抗癌协会(CACA)肿瘤防治科普专委会全国常委兼副秘书长CACA整合肿瘤学分会、原发不明与多原发肿瘤专委会常委
CACA胃癌、整合肿瘤心脏病学、肿瘤精准治疗、肿瘤营养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胰腺肿瘤学组、支持康复治疗学组委员
CSCO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胆道肿瘤和胰腺癌专委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委会全国常委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肿瘤病学专委会全国常委河南省高层次人才"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南省卫生科技领军人才
前阵子,一位57岁女性患者因“胃不舒服”,来到陈教授门诊咨询。患者行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病理诊断:(胃体)黏膜慢性炎伴中度活动性炎,及中度肠化。
看到病理诊断为“肠化生”,患者顿时慌了,因为大家都说,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患者拿着报告单急切地问陈博士:陈医生,我是不是得了胃癌?
“肠化生”是“肠上皮化生”的简称,指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黏膜上皮中出现类似肠黏膜的细胞。即肠化生发生在萎缩的胃黏膜上,在萎缩的胃黏膜组织中出现了类似于小肠或者大肠黏膜的上皮细胞。
其实,肠化生是胃黏膜持续受到损害时,机体不断自我修复的结果;机体为了适应已经改变的胃内环境而作出的相应调整,是人体代偿的结果。
临床上可以表现为消化不良的症状,如慢性、反复发作或持续的上腹部不适、早饱、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嗳气、大便稀溏、不成形等。
很多书籍也胃黏膜肠化生称为“癌前病变”,所以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精神负担。但癌前病变并非癌症!所谓癌前病变,只是指发生胃癌的可能性高,并不是说今后一定会癌变。
肠化生,可分为:
1. 小肠型化生(完全性肠上皮化生)
2. 大肠型化生(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
进一步又可分为五种类型:
完全性小肠化生;
不完全性小肠化生;
完全性大肠化生;
不完全性大肠化生;
混合型化生,可同时具有小肠和大肠化生。
一般来说,肠化以混合型居多,活检块数越多,大肠型化生检出率越高。
小肠型化生与小肠黏膜的细胞相似,分化较好,常见于包括慢性胃炎在内的各种良性胃病,且随着炎症的发展化生加重,故认为小肠型化生可能属于炎症反应性质,不是胃癌前病变。
大肠型化生,上皮分化相对较差,在良性胃病中检出率很低,只有11.3%,但在肠型胃癌(是最主要的胃癌类型)旁的黏膜中检出率高达88.2%,说明大肠型化生与胃癌关系密切。
目前的研究认为,不完全性和大肠型上皮化生容易发生癌变,小肠型肠化生一般不会癌变。
还挺复杂?能不能简单点总结?
肠化生确实可能发展为胃癌,但其实肠化生离胃癌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大家不要因为检查出肠化生就背上思想包袱,焦急忧虑,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胃黏膜上皮细胞癌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由正常细胞一跃成为癌细胞,而是一个慢性渐进的过程,在发展成恶性肿瘤之前,常常需要经历很多。
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完全小肠型肠化→不完全大肠型肠化→异型增生→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
及早识别和及早干预,是一种防止胃癌的有效途径。
中国医学论坛报 陆羡 整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