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爱的处方】郭瑞霞教授:及早干预,有效遏制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保护女性生育力

2020-09-02作者:王国平主编账号资讯
其他

1960年,世界上第一代复方口服避孕药(COC)问世,此后的60年,COC帮助亿万女性远离流产伤害,让女性可以自主地决定生育问题,更好地安排工作和家庭计划。60年来,不仅仅是避孕,COC在生殖内分泌领域也被广泛地应用,包括规律月经、缓解痛经、治疗相关妇科疾病以及降低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等。60年来COC 这份“爱的处方”一直秉持初心,与妇产科医生携手呵护女性生殖健康,保护女性生育力。基于此,中国医学论坛报策划“爱的处方”栏目,并邀请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院士作为栏目发起人,邀请众多领域内权威专家围绕“COC 60年与女性生育力保护”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的探讨。本期我们将分享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瑞霞教授的观点,即如何从早期开始有效预防,降低导致女性生育力永久丧失的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给临床以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郭瑞霞(1)_WPS图片.jpg

郭瑞霞 教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医学部主任,妇科主任,妇产科教研室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候任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委员等。



郭瑞霞教授谈COC临床更多获益.mp3


郭瑞霞教授访谈音频


控制高危因素有助于阻遏妇科肿瘤的流行趋势


妇科恶性肿瘤发生于女性生殖系统,任何一种根治性治疗都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生育力的破坏或丧失。因此,从源头上遏制肿瘤的发生对保护女性生育力非常重要。郭瑞霞教授指出,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三大妇科生殖道肿瘤。其发病率有地域差异,在世界范围内妇科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并具有年轻化的趋势。根据2017年的统计数据,我国每年因妇科肿瘤死亡的人数约为45万,严重威胁着我国广大妇女的健康和生命。


针对高危因素开展有效的预防将有助于遏制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的不断攀升。子宫颈癌的预防堪称肿瘤预防的典范。宫颈癌病因已明确(高危型HPV感染),有较长癌前病变期并且有可靠的筛查癌前病变和宫颈早期癌手段,宫颈癌疫苗和宫颈病变筛查可谓临床上最有效的预防宫颈癌手段。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很多地区尚欠发达,人们对HPV的筛查意识普遍不足,使得疫苗普及率偏低,这也是造成我国宫颈癌高发的主要原因。因此,重视一级预防,让适龄人群尽早注射到HPV疫苗,普及二级预防,让宫颈癌普查到每个角落,才能尽早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从而进一步降低宫颈癌的死亡率。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的肿瘤,如果子宫内膜长时间受雌激素刺激而又缺乏孕激素保护,子宫内膜持续增厚,极有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癌。研究表明,月经异常的女性中子宫内膜病变的风险与月经正常女性相比可增加16.5倍。卵巢功能性肿瘤能分泌雌激素,其所分泌的雌激素加上卵巢本身分泌的雌激素,必然导致高雌激素的体内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子宫内膜也会增厚并诱发子宫内膜癌。另外,年龄、未生育、肥胖(脂肪组织中的雌烯二酮的转化增多)、无排卵、息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外源性雌激素、他莫昔芬、遗传因素等也与子宫内膜上皮癌变相关。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虽排第三位,但死亡率却高居妇科癌症之首。卵巢癌的发生与初潮年龄、排卵次数多、开始吸烟年龄等因素相关。


因此,我们应该从导致妇科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入手,针对各种高危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阻断措施,有针对性地对群众进行健康教育,做到妇科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尤其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以减少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从源头上做好女性生育力的保护,提高生活质量和促进家庭和谐。


COC降低妇科肿瘤发生风险的作用机制


女性使用COC的主要原因是避孕,但实际上,女性还可通过使用COC获得很多额外益处,包括对妇科肿瘤的预防和治疗。


最新研发的COC中含有两种成分,一种是雌激素(如炔雌醇)可以抑制卵泡雌激素、增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减少游离雄激素水平;另一种是孕激素(如屈螺酮)可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抑制卵巢功能、抑制卵巢雄激素分泌。郭教授指出,在充分理解了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病因后,就不难理解COC对于这两种妇科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的机制。我们知道,大部分子宫内膜癌是由于无排卵,长期受雌激素刺激,且缺乏孕激素保护导致的。COC作为以孕激素为主的药物,尤其是最新研发的COC,其中的雌激素水平更低,可以有效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卵巢癌的发生则与排卵次数增多有关,COC通过抑制排卵从而可以降低卵巢癌的发生风险。


另一方面,有报道显示,COC可能轻微增加乳腺癌风险。乳腺癌是激素依赖性肿瘤,对于现正患病或近期患有乳腺癌的妇女,不推荐使用COC。但对于非乳腺癌患者,目前多项研究结果并不统一,COC与乳腺癌的研究结果难以形成定论。英国一项大型队列研究, 纳入17032例年龄25~39岁使用COC药物至少5个月的患者。研究显示,长期使用COC可明显降低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风险,并且不增加乳腺癌风险。另有研究证实,存在乳腺癌易感基因(如BRCA1和BRCA2)或乳腺癌家族史的妇女比没有患乳腺癌者的基线风险高,但目前证据未提示存在乳腺癌家族史或乳腺癌易感基因的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会因服用COC而改变。


行医路上:一路走,一路披荆斩棘

COC诞生60年来,每一次的创新进步,均来源于医务工作者们基于临床需求的推动,这也与每一位临床医生的初心是一致的。


回顾自己的求学,行医之路,我认为“作为医生,要在医学路上取得成功,对疾病的钻研精神和攻克难题后的成就感是必不可少的。行医路上,首先要坚定自己的目标,然后不断坚持,投入进去,两方面互相结合才能支撑我们走到最后。这项事业可能永远也不可能做到完美,但是只要坚持朝着目标不断努力向前,不断地接近它,就会取得成功。”


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非常多的妇科疑难杂症患者。郑大一附院妇科作为国家级临床医学重点专科,成为很多重症妇科疾病患者的“最后一站”。曾经有一例患盆腔侵袭性纤维瘤病的年轻患者,由于病灶位置特殊,患者此前辗转了多家医院治疗,病灶并没有被完全切除干净,患者也不断面临着复发风险,饱受着疾病的折磨。面对这样的患者,我想我们应该从疾病、从患者的需求出发,不要去过多的考虑自己的得失。接下这例病例后,我经过反复钻研探讨,最终完整将病灶切除,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


“艺高”才敢于做别人所不能的事情,只有对业务精益求精,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才能够帮助患者,使她们重获生活的希望。希望更多的年轻医生,能够秉承科学精神,选对目标,一路坚持,并以能够帮助患者解决病痛为出发点,不忘初心,披荆斩棘。




妇科专题kv.png


COC上市60周年,这份爱的处方带给亿万女性多重获益。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