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3ASCO丨新通路,新武器!蔡清清教授详解戈利昔替尼治疗淋巴瘤进展

2023-06-08作者:论坛报岳岳资讯
原创


编者按

一年一度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如期而至,于当地时间6月2-6日在美国芝加哥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盛大召开。今年大会主题为“与患者合作:癌症治疗与研究的基石”。围绕该主题,大会汇聚了全球肿瘤学界专家学者,传递最新研究进展,共议未来探索方向。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蔡清清教授开展的“戈利昔替尼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一项多国关键性研究结果的初步分析”入选了本次ASCO年会的口头摘要专场(Oral Abstract Session)。戈利昔替尼(Golidocitinib)是一种口服的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也是T细胞淋巴瘤领域全球首个处于关键临床研究阶段的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正在中国、美国、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关键性临床试验。本次报告的是戈利昔替尼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r/r)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一项国际多中心关键性研究(JACKPOT8)的主要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戈利昔替尼作为治疗r/r PTCL疗效显著,完全缓解率高,且安全性良好,有望成为患者的新治疗选择。蔡清清教授也受邀在大会上作了精彩报告。中国医学论坛报社诚挚邀请蔡清清教授,以研究者的身份为我们详细解读研究内容,点评研究意义并介绍淋巴瘤治疗进展。现将访谈精要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研究简介




背景

PT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常见亚型,异质性高,预后差。目前,针对复发或难治性PTCL(r/r PTCL)的治疗尚缺乏达成共识的标准治疗方案,5年生存率低(仅30%),迫切需要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戈利昔替尼是新一代口服JAK1高选择性抑制剂,对JAK1的特异选择性是JAK2, JAK3, and TYK2等其他JAK激酶高200倍以上,且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是目前T细胞淋巴瘤领域全球首个处于关键临床研究阶段的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既往I/Ⅱ期研究(JACKPOT8 Part A,NCT04105010)数据显示出对r/r PTCL较高的肿瘤缓解和可控的安全性特征。本次报告的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国际多中心、关键性研究(JACKPOT8 part B,NCT04105010)的主要分析结果。


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接受过至少1种(但不超过3种)系统治疗后出现复发、难治或不耐受的PTCL患者,接受戈利昔替尼150 mg,每日一次,口服的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达到预定义的停药标准。主要研究终点为独立审查委员会(IRC)根据Lugano 2014标准基于CT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


结果

截至2023年2月16日,共112例r/r PTCL患者入组并接受了戈利昔替尼治疗。入组患者中位年龄为58岁;65.2%(73/112)为男性;19.6%(22/112)具有基线骨髓受累。主要亚型包括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45.5%)、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14.3%)和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9.8%)。中位既往治疗线数为2线,98.2%(110/112)患者接受过化疗,45.5%(51/112)的患者曾接受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治疗。


截至数据截止日期,88例同时具有IRC评估和中心病理确认结果的患者被纳入了疗效分析集。主要研究终点,IRC评估的ORR达到44.3%(39/88),其中21例患者(21/88,23.9%)达到完全缓解。在不同亚型中观察到肿瘤缓解,包括PTCL,NOS(23/50,46.0%)、AITL(9/16,56.3%)、ALCL(1/10,10.0%)、NKTCL(2/3,66.7%)等。缓解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3个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尚未达到,最长缓解时间达到16.8个月。


戈利昔替尼在r/r PTCL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最常见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为血液学毒性,包括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24.1%)、白细胞计数降低(23.2%)、血小板计数降低(17.0%)和淋巴细胞计数降低(16.1%)。中位治疗剂量强度100%,导致减量和停药的TRAEs分别为8.0%和6.3%。大多数TRAEs可逆或临床可管理。


结论

在这项关键II 期研究中,戈利昔替尼表现出较高且持续的客观缓解率,且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有望成为r/r PTCL治疗新选择。






专家访谈


蔡清清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内科副主任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淋巴瘤学组组长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组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Q1:您认为这次的研究能够引发国际领域学者关注的原因有哪些?

戈利昔替尼能够在ASCO会议上备受国际关注,迅速吸引全球医学界的目光,这与其独特的治疗机制和出色的临床研究数据密不可分。作为PTCL领域内首个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戈利昔替尼独辟蹊径,通过靶向JAK/STAT通路来抑制PTCL肿瘤生长与增殖。此次公布的最新结果显示,戈利昔替尼治疗r/r PTCL的ORR达到了44.3%,其中23.9%的患者获得了完全缓解,且在不同PTCL亚型中观察到获益,疗效令人鼓舞,并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为该领域治疗带来新希望。


JAK/STAT信号通路在包括T细胞恶性肿瘤在内的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戈利昔替尼作为一种高选择性的JAK1抑制剂,对JAK1的特异选择性,有可能大大降低泛JAK抑制剂所带来的安全性风险。既往报道的I/Ⅱ期研究数据显示出可控的安全性特征,这在此次ASCO公布的Ⅱ期数据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3级以上贫血发生率仅为6.3%,因不良反应导致的停药和减量比例也相对较低(减量8.0%,终止治疗6.3%),中位相对剂量强度100%,体现出良好的耐受性。这一潜在安全性优势有望突破既往泛靶点JAK/STAT通路抑制的困局,也为今后开发更多基于该通路的治疗药物提供至关重要的参考。


Q2:通过研究解决了哪些临床诊疗的问题,您认为会为对患者诊疗策略和获益方面带来哪些影响?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种较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包括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血管免疫母细胞型T细胞淋巴瘤(AITL)、ALK阳性/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等多种亚型,异质性高,预后极差,其中国内最常见的亚型PTCL-NOS,5年生存率仅30%左右,相较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60%~70%的5年生存率,治疗现状不容乐观。


目前,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CHOP或CHOP样化疗方案仍是PTCL的一线治疗方案,但其复发风险极高,并且缺乏对难治性或复发性PTCL(r/r PTCL)的有效治疗方案。常用的二线药物(如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治疗缓解率低于30%。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可能会在某些PTCL亚型中诱导超进展。因此,临床上亟需开发针对r/r PTCL的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


在此次ASCO公布的最新数据中,戈利昔替尼展现出了令人欣喜的抗肿瘤疗效,主要研究终点IRC评估的ORR达44.3%,其中一半以上的患者达完全缓解(23.9%),在不同亚型中均观察到获益。截至数据截止时间,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仍未到达。相较于现有治疗选择,戈利昔替尼缓解率高,疗效持续,且安全性良好,有望改善PTCL患者的生存。


作为国内自主研发的、PTCL领域首款JAK1高选择性抑制剂,戈利昔替尼已获得美国FDA的“快速通道认定 (Fast Track Designation)”,有望成为未来PTCL治疗的重要选择。当然,未来仍需进行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并延长随访时间以进一步验证戈利昔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


Q3:研究开展过程中您和团队有哪些收获与感受?

PTCL是一类异质性较强的疾病,临床没有较好的治疗手段,即使近年来各类型的新药研发进展快速,但对于r/r PTCL的治疗仍然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JAK/STAT信号通路是T细胞恶性肿瘤中的发病机制中的通路之一,意味着JAK抑制剂将成为PTCL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JACKPOT-8研究是针对于r/r PTCL的一项全球多中心注册临床研究,旨在评估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口服的JAK1高选择性抑制剂在r/r PTCL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团队参与了该项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戈利昔替尼单药治疗起效快,反应率高,且治疗缓解持续时间长,为入组患者带来了很好的临床获益。我们入组了包括PTCL-NOS,AITL和NK/T等多个亚型的PTCL患者,戈利昔替尼单药均显示了较好治疗效果。


同时,戈利昔替尼的不良反应可控,为我们临床的治疗管理提供了很大便利。我们期待这项研究的最终结果,同时也期待像戈利昔替尼这样的新型药物为r/r PTCL患者提供更多,更优效的治疗选择。


Q4:请您谈谈近几年我国血液肿瘤领域学者在发挥中国力量方面做出的努力。

过去十几年,在我国临床专家和药物研发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血液恶行肿瘤的临床治疗取得了众多突破性进展。中国患者基数庞大,发病率日益上升,临床治疗需求亟待满足。


随着新的药物和治疗手段的研发成功,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从单一的化疗和放疗治疗的时代,逐渐发展到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时代,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专家学者发起并参与了多项大型临床研究。


血液淋巴肿瘤治疗领域中新药国内自主研发的新药频出,从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新型多靶点抑制剂,到CAR-T技术的发展;从早期的APL砷剂治疗 APL的研究改变了国际指南针对于APL治疗的一线推荐,到HSCT“北京方案”被国际移植领域专家认可,并普遍应用;从淋巴瘤领域首个国内原研药物西达本胺的出现,到此次报道的首个淋巴瘤领域JAK1抑制剂戈利昔替尼的优效数据;中国专家发起的临床研究不断解决患者的临床需求,为患者提供生存获益,并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和重视。中国血液肿瘤的诊疗已从向国外学习逐渐向实现自主创新发展转变,并在国际学术界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审阅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蔡清清

编辑 | 中国医学论坛报 胡岳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