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今日病例|两肺弥漫性病变伴空洞1例(下)

2022-01-07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呼吸非原创

呼吸资讯头图.png

↑↑↑

点我一键到达清单列表


今日病例|两肺弥漫性病变伴空洞1例(上)


讨论二:患者第三次入院,是隐球菌感染未控制?还是继发感染?


专家讨论


陈云峰教授:

这例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隐球菌荚膜抗原水平较高,存在全身播散风险。我们曾经接诊过隐球菌感染患者,呈亚急性/慢性播散,全身淋巴结肿大,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结局很差。所以,针对这例患者,我个人首先考虑隐球菌播散。我们还收治过一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患者插管上呼吸机,NGS结果显示阴性,可能是由于当时未专门针对隐球菌进行破壁处理,胸部CT可见双下肺有空洞样和条索样改变以及实变。但患者并无其他特殊病原体感染,经过抗隐球菌治疗后效果很好。其次,这类患者还常见肺孢子菌感染,急性期使用激素后病情会得到缓解,但随着激素的减量,患者病情会出现反复。如果是肺孢子菌肺炎,患者后续将面临纵隔气肿。另外,患者胸部CT可见肺上叶空泡样改变,加之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还考虑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在免疫抑制患者肺部很少引起空洞,所以不考虑病毒感染。我们中心的经验是积极进行气管镜检查,并行NGS检测。


宋立强教授:

这是一例天疱疮合并免疫抑制患者,本身存在感染风险,尤其是当肺部出现病变时,需要考虑是天疱疮继发的间质性肺炎还是继发感染。患者三次入院,隐球菌荚膜抗原始终阳性。第二次入院胸部CT可见多发结节伴坏死空洞和条索影,经过治疗,影像学快速进展,我也倾向于细菌性感染。第三次入院的胸部CT表现为两肺弥漫性间质性改变,但皮肤新发水疱,有脓性分泌物。我个人认为此时不考虑隐球菌感染。因为患者一直在使用伏立康唑治疗,无论预防性还是针对性目标治疗。从文献报道来看,隐球菌感染影像学多表现为多发结节,偶尔伴空洞。但该患者目前是弥漫性间质性改变,靠近胸膜的结节,所以从影像学分析患者也不符合肺孢子菌肺炎。如果将患者皮肤改变和肺部改变相结合,且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需考虑可能为奴卡菌感染。我们中心也收治过免疫功能正常和免疫功能低下的奴卡菌感染患者,胸部CT多见多发结节伴空洞。奴卡菌最常见肺部感染,但如果经血流播散,脑部、肾脏、皮肤等均可受累。排除细菌感染、隐球菌感染、病毒感染、肺孢子菌感染,结合患者目前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较为符合奴卡菌感染。


秦志强教授:

目前来看,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偏低。从影像学来看,不符合典型肺孢子菌感染表现。此外,我认为“隐球菌感染未控制”的可能性较小。我更倾向于肺孢子菌感染,因为患者CD4+T细胞水平较低,典型的肺孢子菌感染在影像学上会表现为磨玻璃影。所以综合患者各项检查结果和表现,我倾向于肺孢子菌肺炎。


入院诊断

  • 急性呼吸衰竭;

  • 肺隐球菌病;

  • 重症肺炎;

  • 丹毒;

  • 天疱疮;

  • 慢性支气管炎;

  •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 低蛋白血症;

  • 贫血。


治疗经过


治疗方案

  • 两性霉素B 25 mg qd,更昔洛韦250 mg q12h,替加环素100 mg q12h。

  • 对症治疗:补液,多巴胺升压,降温,申请输血。


病情变化

  • 2020年6月29日入室当天,夜间19:55左右发热,最高体温40℃,呼吸急促,心率波动在150次/min,收缩压波动在140~160 mmHg,指脉氧饱和度波动在75%~88%。

  • 血气示氧分压43 mmHg,遂行气管插管。SIMV:PS 16,PC 18,RR 16,PEEP 5 cmH2O,FiO2 90%。

  • 2020年7月7日送检血培养:结果阴性。

  • 入室第2天,予支气管镜检查,见较多黄白色痰,送检病原学检查并行肺泡灌洗液mNGS。

  • 抽吸脓液送检培养。


病原学检查

2020年7月2日(入院第4天)肺泡灌洗液NGS(DNA)回报:巴西奴卡菌,人疱疹病毒5型(图10)


微信图片_20211231102833.jpg


图10  肺泡灌洗液NGS检测


调整治疗方案为:两性霉素B 25 mg qd,更昔洛韦250 mg q12h,替加环素100 mg q12h,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 q6h,复方磺胺甲噁唑0.96 g q8h。


水疱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弱抗酸染色阳性。药敏结果提示青霉素耐药,复方新诺明敏感。2020年7月3日D5脓液培养/质谱分析回报:巴西奴卡菌。


目标治疗

治疗方案:积极引流;两性霉素B 25 mg qd,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 g q6h,复方磺胺甲噁唑0.96 g q8h。停用更昔洛韦、替加环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

  • 血常规+CRP+PCT(2020年7月13日):WBC 5.84×109/L,NEU 5.10×109/L(↑),Hb 88 g/L(↓),PLT 164×109/L,CRP 68.8 mg/L(↑),PCT 0.36 ng/ml。

  • 肝肾功能(2020年7月14日):未见明显异常。

  • 血气分析(2020年7月14日):FiO2 50%,pH 7.48(↑),PaO2 90 mmHg,PaCO2 42 mmHg,乳酸1.1 mmol/L(氧合指数180 mmHg)。

  • IL-6(2020年7月13日):52.570 mg/L。

  • 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2020年7月17日):弱阳性。


降阶梯治疗和脓液引流

2020年7月14日起,患者病情逐步好转,拔除气管插管;右膝关节下方红肿较前稍消退;右下肢水疱数量较前增多,部分结痂,左手腕、双肩部有散在红色脓疮,部分结痂。抽吸引流脓液,并给予患者头孢哌酮舒巴坦3 g q8h,复方磺胺甲噁唑0.96 g q6h。停用两性霉素B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体温从高热状态逐渐下降并维持在正常水平(图11),氧合逐渐改善(图12)。2020年7月15日胸部CT示:两肺弥漫性病变,较6月25日进展,仅左肺上叶不规则片状高密度影伴支气管充气征,范围缩小(图13)


微信图片_20211231102838.jpg

图11  患者体温变化情况



微信图片_20211231102841.jpg


图12  患者氧合变化情况


微信图片_20211231102843.jpg


图13  患者胸部CT(2020年7月15日)


出院诊断

  • 急性呼吸衰竭;

  • 系统性奴卡菌病;

  • 肺隐球菌病;

  • 重症肺炎;

  • 天疱疮;

  • 慢性支气管炎;

  • 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


随访

  • 予以口服复方磺胺甲噁唑0.96 g q8h;伏立康唑200 mg q12h治疗。辅以持续康复,患者咳嗽气喘症状较前明显好转,体温正常。

  • 分别于2020年8月31日和12月1日复查胸部CT示:两肺弥漫性病变逐渐吸收好转(图14)


微信图片_20211231102845.jpg


图14  随访患者胸部CT


小结

  • SCAP患者需入住ICU治疗,死亡率高;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 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 建议早期、广谱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明确病病原体后降阶梯治疗。

  • 重症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需要强力、有时效的干预措施,这些干预包括早期直接干预及其他脓毒症相关的支持措施的实施。


专家总结

  • 郭强教授:针对这一病例我有几点体会:首先,奴卡菌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不容易被识别,所以从微生物培养角度去诊断奴卡菌病有一定困难。随着近年来NGS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对病原学的识别能力。其次,该患者此次发病始终存在低氧和低灌注表现,在患者肺部渗出性病变过程中,除了奴卡菌,是否也有肺损伤、肺水肿等在其中发挥了作用。再次,患者巨细胞病毒DNA 9710拷贝/ml,EB病毒DNA 26600拷贝/ml,虽然前期也有针对巨细胞病毒进行过治疗,但后期停用了相关药物,但患者最终治疗效果较好。所以也提示,对于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拷贝数超过1000的患者,不一定非要针对巨细胞病毒进行治疗。

  • 宋立强教授:奴卡菌如果出现系统播散,国外文献报道死亡率接近50%。导致患者肺部出现病变的相对明确的病原体分别为隐球菌和奴卡菌。如果是长期存在于肺内的隐球菌,即使患者经过治疗,NGS也应该能获取一些线索,但NGS检测并无发现。所以对于隐球菌感染始终是“拟诊”或“临床诊断”。同时也提醒我们,患者除了肺部病变,是否也存在其他部位感染?使用两性霉素B之后,隐球菌荚膜抗原滴度下降,从这个角度分析,可能患者体内确实存在未能判定位置的其他病灶。我们曾经收治过一例血液病患者,其出现弥漫性间质性病变是由巨细胞病毒引起,初始肺部有结节,但并未受到重视,之后的2周,患者肺部病灶迅速进展,出现多发结节伴空洞,后经培养证实为表皮葡萄球菌,这也提示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即使是致病力较弱的机会性致病菌也可能导致感染。所以我推测本例患者可能是利奈唑胺发挥了治疗作用,极有可能是葡萄球菌的化脓性感染。这个病例也带给我们一些思考,首先,对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何预防感染至关重要。我们也可以结合更多的相似病例,就如何在此类人群中开展感染预防工作进行系统研究。其次,出现感染之后,如何进行早期诊断,精准地找到病原体,对于改善患者预后的把握会更大。

  • 秦志强教授:相比而言,南方地区的肺隐球菌病较多。随着NGS在临床的应用,有很多不典型的隐球菌感染被发现。既往我们发现隐球菌感染的表现多为肺部结节样变化,后来发现有肺炎表现的隐球菌病也占一定比例,主要通过隐球菌荚膜抗原和NGS检测进行诊断。既往所见奴卡菌感染的影像学特点为肺内多发结节和空洞,进展迅速,可伴有高热。近年在支气管扩张患者中也发现很多奴卡菌感染者,主要通过NGS诊断。本例患者的影像学确实不典型,临床表现也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如NGS等新技术。

  • 陈云峰教授:一般来讲,如果单纯通过隐球菌荚膜抗原,我们很少确诊,在此基础上还会做一次支气管镜检查。微生物实验室在肺泡灌洗液培养中找到奴卡菌的概率尚可,也会提醒NGS进行破壁实验。此外,在诊断隐球菌和奴卡菌感染时,我们还会做一次腰穿,排除隐球菌颅内感染。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我们可能会使用3~4周。

  • 高兴林教授:这例患者首先考虑感染,但还有一种疾病可以纳入鉴别诊断范畴,即sweet综合征,该病也会有皮肤水疱样改变,病理为化脓性中性粒细胞炎症,肺内也可有空洞等多种表现,但并非由感染引起。



来源 重症肺言 作者 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孙文逵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