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19年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学术年会——肺与气管外科分会场精彩内容分享

2019-11-10作者:论坛报琪琪资讯
2019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学术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肺癌肺与气管外科

       2019年11月9日,由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的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年会在金秋送爽的北京隆重召开。本次大会聚焦肺外科、气管外科、食管外科,纵膈肿瘤外科、胸壁肿瘤外科和肺移植等领域的诊治和研究进展,邀请国际和国内顶尖胸外科专家进行学术报告,就胸部外科各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开展广泛交流和探讨。本报现将肺与气管外科分会场精彩内容分享如下。

主题报告撷英

第一个环节为“肺癌综合治疗-热点与进展”,由张逊教授、刘阳教授、黄云超教授、薛奇教授担任主持。

1.jpg

      首个学术报告由约翰·保罗二世医院的Jaroslaw教授带来,他就非小细胞肺癌中寡转移的治疗进行了详尽的阐述。Jaroslaw教授指出,虽然肺癌寡转移的治疗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但可以预期的是,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寡转移患者能够得到诊断;另外,更加有效的检测能够区分多个原发性肿瘤并从中筛选出真正的寡转移患者,进而改善患者的治疗选择;未来也将有更多的新药纳入寡转移患者的联合治疗。

jaro.jpg

Jaroslaw教授

        比利时鲁汶大学医院的Dirk Van教授报告的题目是“肺移植和肺癌”。他指出,器官移植带来的癌症传播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发生风险较低。他建议,应该谨慎的选择肺移植的供者和接受者,对有吸烟史的接受者以及移植了大量吸烟者的供体的接受者进行密切随访,双肺移植能够避免原生肺出现问题,而肺移植接受者一旦出现肺癌首选手术切除。

dirk.jpg

Dirk Van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高树庚教授以信迪利单抗在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为例,就免疫抑制剂在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分享。他指出,信迪利单抗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中安全性良好,主要病理缓解率达到40.5%;在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价中,SUVmax变化比病灶直径总和的变化对预测肿瘤病理缓解率更有效;初步看来,肺鳞癌免疫治疗的病理缓解率比肺腺癌更好,有趣的是,原发肿瘤与淋巴结转移对信迪利单抗的治疗反应不同。

高树庚.jpg

高树庚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陈克能教授以“再看肺部GGO样肺腺癌——GGO肺癌惰性的标志”为题进行了报告。他指出,判断肺结节风险需区分良性与恶性,对于恶性肺结节则应区分惰性与侵袭性。他建议,惰性肺癌恶性程度低,频繁的肺癌筛查带来的辐射反而会为其带来伤害,专家共识建议低剂量CT筛查项目需要减少对惰性肺癌的过度治疗。

陈克能.jpg

陈克能教授

第二个环节“早期肺癌诊治——理念与策略”,由李辉教授,张毅教授和赵松教授担任主持。

2.jpg

      通过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实现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延长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措施。江苏省肿瘤医院的许林教授对“PD-1抗体治疗以GGN为特征的早期多原性肺癌的初步报告”进行了分享。他指出,虽然肺癌的免疫疗法捷报频传,未来仍有四个问题需要解答,即怎样选择免疫治疗有效的早期受益人群,如何判断免疫治疗的效果,免疫治疗应用几个周期为最佳以及如何克服各类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许林.jpg

许林教授

      既往GGO随访时间及处理原则均来自日本、韩国等国外数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群教授首次带来了中国GGO患者的随访数据,对中山医院2308例GGO随访的初步结果进行了分享。

王群.jpg

王群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支修益教授带来了中国肺癌筛查的新模式,他指出吸烟与人口老龄化、城镇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环境污染化、生活方式不良化以及医学诊疗的现代化带来了中国的肺癌高发,应重视肺癌二级预防,推动高危人群的肺癌筛查。他在报告中提出了肺癌早期筛查的新模式,即定期胸部低剂量螺旋CT联合人工智能AI技术实现肺部小结节的早期发现,随后联合液体活检、基因检测和肿瘤标志物锁定肺癌高危人群,进而实现肺癌的早诊早治。

支修益.jpg

支修益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胡坚教授带来了磁导航一站式术中诊断及腔内微波杂交手术治疗,他指出,高新技术是早期肺癌诊疗水平提高的源动力,而磁导航一站式术中诊断技术是精准手术的重要依据。在有效治疗的同时,降低手术创伤也是外科大夫的关注热点,胡教授认为,腔内微波治疗与微创手术杂交使微创理念再次提升,腔内无痕手术治疗将是今后早期肺癌发展的重要方向。

胡坚.jpg

胡坚教授

第三个环节为“亚肺叶切除——应用与规范”,由黄进丰教授、赵峻教授和孙伟教授主持。

3.jpg

     标准规范的治疗模式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减轻手术损伤、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前提和保障,本环节围绕亚肺叶切除的技术难点、选择原则、技术流程和质量控制逐一展开。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刘伦旭教授指出,亚肺叶切除的关键技术难点包括三方面,小结节的定位、段门结构(血管、支气管)的辨识以及段间平面的辨认处理,归根结底就是如何确定解剖定位。刘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华西医院的创新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肺段表面标志并制作出3D仿真模型肺段魔方,该魔法使段间表面标志可视化,成为一种简单、易操作、辅助外科医生识别段间平面的新标志。

刘伦旭.jpg

刘伦旭教授

       中日友好医院的马千里教授探讨了Ia期肺腺癌亚肺叶切除手术方式的选择,他指出应依据影像学特点、术中冰冻病理的类型、淋巴结冰冻有无转移以及生物标志物确定手术方式。

马千里.jpg

马千里教授

      福建协和医院陈椿教授分享了人工智能辅助早期肺癌精准诊治体系,他指出精准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是一种针对肺部病变进行个体化设计,通过准确辨识并精细化解剖肺段结构,有效保护余肺功能并达到靶段组织的完整切除的术式,其包含五大技术特点,即通过三维重建系统实现精准定位,通过导航作用实现精细规划,根据解剖学基础和操作技巧实现精准解剖,进而联合降维法实现精致切除,并通过生物软胶+补片达到创面保护。

陈椿.jpg

陈椿教授

       江苏省人民医院的陈亮教授指出精准肺段切除术的技术流程包括4个方面,即术前3D-CTBA手术路径规划,术中3D-CTBA指导段们结构的精准分离,肺段间交界的精准界定和精准分离;其质量控制目标主要包括两项,获得安全切缘,满足肿瘤性要求;减少漏气并发症,实现快速康复。

陈亮.jpg

陈亮教授

第四个环节为“肺癌研究前沿——突破与创新”,由赵珩教授、陈军教授、朱成楚教授和牟巨伟教授担任主持。     

四.jpg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陈海泉教授分享了肺癌筛查的东西方差别。

陈海泉.jpg

陈海泉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张兰军教授就五年生存在胸外科-肺癌早期和晚期五年生存率的发展进行了报告。

张兰军.jpg

张兰军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宏旭教授报告的题目是“袖式肺切除手术方式的改进与探索”,他指出袖式肺切除存在以下两项优势,首先避免了全肺切除,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更长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其次保留了肺功能,给患者提供了更好的生活质量,但是远期获益仍有待长期随访验证。他指出杂交胸腔镜袖式切除术可作为传统开胸袖式切除术向完全胸腔镜袖式切除术的过度术式,其便于掌握,易于推广,符合现阶段临床需求。

刘宏旭.jpg

刘宏旭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李鹤成教授就机器人肺癌手术的应用进行了分享,他建议由肺叶切除这一相对简单的术式开始尝试,肺段切除术相较于肺叶切除术更为复杂,而机器人辅助袖式肺叶切除术的难度尤甚。李鹤成教授结合手术视频讲解了机器人重建手术的诸多技巧,展示机器人胸外科手术的“瑞金经验”。

李鹤成.jpg

李鹤成教授

大会内容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编辑 | 郝冉(中国医学论坛报)

照片来自医和汇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