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好不容易做了肝移植手术,结果术后没多久又查出结核......”41岁的李明(化名)正在接受抗结核治疗,5个月前他刚刚接受了肝移植手术,术后发现感染了结核对他来说无疑是个重大打击。
据了解,李明在他十几岁时就被确诊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因当时无任何不适,未予治疗。2021年8月他在当地医院复查时被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占位性病变”,医生告诉他只有肝移植才有一线生机。2021年9月底,李明幸运地等到了供体,顺利完成了移植手术。
术后,李明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新生,坚持规律抗排斥、抗乙肝病毒治疗。不料,2021年12月,李明开始出现咳嗽、咯痰,本以为仅仅是普通感冒,在药店购买了一些消炎止咳的药物服用,咳嗽咯痰无好转。到了2022年1月初,李明咳嗽较前频繁,而且出现发热,这才到当地医院就诊,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双侧胸腔积液,左侧明显,双肺可见弥漫性粟粒状结节状影,左下肺压迫性肺不张,需考虑结核感染。于是,李明从当地医院转诊到上级结核专科医院住院治疗。
完善相关检查后,李明被诊断为“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同时结核菌还播散到胸膜、颅脑、腹膜、脾脏等多个器官,属于重症结核。诊断明确后,医生及时予抗结核治疗,但体温仍未能控制,肺泡灌洗液分枝杆菌快速培养药敏回报提示“耐多药结核”,这才查明李明对抗结核药治疗效果差的原因竟是罹患了耐多药结核病。
耐药结核病是指病人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种或一种以上抗结核药物产生了耐药性的结核病。耐药结核病不同于普通的结核病,治愈率低、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高、药物不良反应严重,是目前全球结核病难以攻克的难点问题。为什么肝移植术后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如此严重的耐药结核?
这是由于器官移植术后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抗排异的同时会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引发各种感染性疾病,其中包括结核病;且感染结核后,临床标本中抗酸杆菌阳性率高,菌量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及肺外结核相对多见。医生为李明制定了个体化的耐药治疗方案,包括应用目前新的抗结核药物之一——贝达喹啉。经启动治疗半个月后,李明病情慢慢得到控制,咳嗽、发热较前缓解。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器官移植术开展数量逐年上升,那么,移植术后的人群在预防和早期发现结核方面要注意些什么?
1. 重视移植前受者和供者结核潜伏感染的筛查,充分评估是否有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指征,以免移植后诱发结核病发生。
2. 移植术后居家休养期间,应做到合理营养,室内定期做好通风,生活用品经常清洗、晾晒、消毒,适当锻炼,增强抵抗力。
3. 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活动,必须外出时佩戴好口罩,如果家人当中有人出现咳嗽、发热、乏力症状,应主动佩戴好口罩,及时就医检查,避免与移植术后的患者亲密接触。
如果移植术后确诊并发结核病,因该类人群免疫功能低下,病情进展迅速,易出现多器官结核播散,因此需严格按照抗结核化疗原则“早期、全程、联合、适量、规律”积极抗结核治疗,同时需警惕耐药结核感染,尽早行分子耐药及药敏检测,以便尽早进行耐药方案的制定,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
文 | 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耐药科 何芳
本文转发自华山感染
往期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