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击图片查看学习列表)
现实中,由于一些医生缺乏对激素药物作用的认识,常存在糖皮质激素误用、滥用现象,在基层医院中尤为常见。有调查显示,乡镇和村级卫生院发热门诊中,含激素处方率超过90%。在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前提下,糖皮质激素确实具有迅速降温和改善中毒症状的作用。但一般情况下,糖皮质激素不宜单独用于退热,地塞米松虽有退热作用,但并不常规作为退热药物。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退热不可滥用!
临床案例
基本情况:患者,男,20岁。
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发热)。
处方用药:地塞米松 5 mg + 0.9% NS 10 ml iv once
头孢呋辛 1.5 g + 0.9% NS 100 ml ivgtt bid
点评结果
地塞米松用药适应证不适宜。
用药分析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不宜单纯用于退热。地塞米松虽有退热作用,但并不常规作为退热药,对病原微生物也无抑制作用,绝大部分情况下,发热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不仅没有杀菌、抗病毒作用,而且会降低机体免疫防御,激发或加重感染,掩盖病情,增加治疗难度。因此在发热原因未明之前,不可滥用药物。
目前临床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较广,一些临床医生也常把它开进医嘱,用来给发热患者退热。但一些指南或用药说明却不支持糖皮质激素用于退热,至少是不能单纯以退热为目而应用。欲探求糖皮质激素能否用于退热,需要先明确发热的分类。由于产热机制的不同,发热又可分为致热原性发热和非致热原性发热。
致热原性发热——可理解为外来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所拉响的「全身警报」,而病原体本身及其导致的炎性渗出物等大分子物质,即拉响警报的第一步——外源性致热原。
这些大分子物质作用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一系列的细胞因子:白介素家族、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为拉响警报的第二步——内源性致热原。正是这些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了发热。
非致热原性发热——多是由于产热>散热导致的,产热增加(如甲亢、癫痫持续状态等)或散热减少(如阿托品中毒、大量失水、失血等),以及体温中枢直接受损出现的发热。
从药理作用而言,
糖皮质激素是具有退热作用的,
其退热机制如下:
1.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细胞因子和炎症递质的释放(TNFα、IL-6 等),使内源性致热原减少,抑制下丘脑致热原反应,具有明显的降温作用。
2.具强大抗炎作用,显著减少白细胞浸润和吞噬现象,增加溶酶体稳定性,辅助降温。
3.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降低其对致热原的敏感性,使体温迅速下降至正常。
4.降低周围产热效应器的敏感性,使产热减少,有利于退热。
所以理论上,糖皮质激素对于致热原性发热确实是有退热作用的。而对于非致热原性发热的应用,则缺乏理论依据。
临床上,应用糖皮质激素退热多出现在以下情况:
1.重症感染:如重症脑膜炎、败血症、脓毒性休克等,此类疾病应用糖皮质激素退热的情况较多。
2.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发热,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酌情应用。
3.持续高热:血液系统疾病及癌症晚期持续高热的患者,其他解热药物无效时,糖皮质激素作为最后的「撒手锏」,也可使体温迅速下降。
4.中枢性高热:中枢性高热的患者,在应用物理降温无效时,也可考虑糖皮质激素降温,但此时多以调节机体功能为主。
既然如此,为什么实际诊疗工作中,并不常规推荐糖皮质激素来退热呢?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1)》指出:糖皮质激素不能单纯以退热为目的,尤其是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时使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指南指出:鉴于缺乏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的任何国内外研究证据和文献报道,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用于儿童退热。《药理学(第2版)》指出:在未明确诊断发热病因前,不可滥用,以免掩盖症状使诊断困难。
1.对于一些诊断尚未明确的疾病,迅速降温可能会掩盖原发病,延误治疗时机,且患者体温下降过快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甚至昏厥等虚脱症状。
2.由于糖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功能,用其降低体温,可能会降低机体的免疫防御反应,加重感染,给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以可乘之机。
虽然糖皮质激素退热效果显著,但也不可滥用。合理用药中安全性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一项。那么,糖皮质激素要如何使用才算安全呢?
1.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剂量宜小,疗程宜短;
2.仅危重细菌感染出现严重毒血症(如高热、中毒性休克)时,可选用短效类激素(短疗程、冲击量);对结核性脑膜炎或浆膜炎(如胸膜炎)者,可用短、中程疗法,剂量中量;长效类激素可持久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 故应避免应用。
3.对于急性感染性高热且对解热镇痛抗炎药效果不佳的患者,必要时可以在采取实验室检查和各种检测标本后,给予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糖皮质激素。
4.病原不明的细菌感染、耐药性细菌及真菌感染忌用,麻疹、水痘等病毒性感染禁用。
总之,在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前提下,糖皮质激素确实具有迅速降温和改善中毒症状的作用。
1、填空题:
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退热时,宜()剂量,()疗程。
2、判断题:
病原不明的细菌感染、耐药性细菌及真菌感染忌用,麻疹、水痘等病毒性感染可以应用糖皮质激素退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