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第二军医大学儿科硕士 孔令凯
水疱(摩擦性水疱)、老茧(胼胝)、鸡眼这三个看似不同的皮肤问题,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病因——摩擦。
只要我们动起来,就不可避免会摩擦。可以说,任何人从小到大,至少会体验其中一项。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需要怎么处理和预防呢?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摩擦性水疱(又叫外伤性大疱),是由皮肤的长期压力或摩擦引起的,最常见于手掌和脚底。水疱是一个凸起的皮肤区域,里面有水状液体,可以是皮肤颜色或因出血而呈红色/紫色。
摩擦性水疱在创伤后 1-2 天内有刺痛或灼烧感,但往往能自发愈合,平时穿宽松的鞋子,避免造成外伤或摩擦。要知道,身体上形成水疱的区域如果每天继续摩擦就可能会形成老茧,所以孩子身上起了水疱,别不当回事,要及时干预。
处理水疱时,一般建议尽量不弄破它,就这么裸露着,等待自愈。平时不要对水疱区域用力,如果水疱长在脚底等受压区域,可以在它上面放一个甜甜圈形的垫片。
如果水疱自己破了,就用温水或肥皂水清洗(不要用酒精、过氧化氢或碘酒),然后用无菌纱布轻轻覆盖;
如果有感染迹象,需要将水疱壁清除,之后在患处涂抹抗生素软膏(比如莫匹罗星),纱布覆盖。至于要不要主动戳破,就需要看水疱的大小、是否导致疼痛或者水疱所在的位置;
对于那些大的,会导致疼痛的,影响功能的,或者长在特殊部位的水疱,可以考虑戳破。但操作之前,要清洗水疱区域,用酒精对针头进行消毒,然后在水疱边缘戳个洞,轻轻排出液体,并再次清洗后用纸巾轻轻拍干,覆盖一层无菌纱布。
在处理水疱的过程中也要保持观察,看是否有感染迹象,比如脓液、发烧、水疱周围的皮肤呈红色、淋巴结肿大、疼痛或肿胀加剧等,如果有这些迹象说明出现感染了,建议及时就医处理。
感染的水疱可能红肿热痛,里面充满绿色或黄色脓液
不同于水疱,老茧,也就是医学上说的胼胝,其形成则需要长时间的反复摩擦。
在长时间的摩擦和压力下,皮肤变硬、变厚,最终形成灰色或淡黄色的老茧,它一般不会引起疼痛,某些情况下反而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经常握笔的人看看自己的手指,肯定有一个老茧。它可以让你写字的时候不至于被压得很痛。同理,那些体操运动员、吉他手,由于长期训练的原因,也会在手上形成老茧,让他们一遍一遍地做动作而不容易受伤。
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老茧不需要特别处理。但有些老茧长在脚掌上,走路或运动的时候,总感觉不太习惯。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它「除掉」。
方法很简单,把老茧浸泡在温水中,等皮肤稍微变软后,用卡片或者斜口的指甲钳轻轻刮除即可,刮的过程中注意别伤到周围正常的皮肤即可。另外,使用角质剥脱剂,比如高浓度尿素乳膏、水杨酸软膏或维 A 酸软膏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确保平时穿的鞋子、袜子合脚,减少摩擦。
鸡眼的发病机理和老茧一样,但与老茧好发于全身部位不同,鸡眼则是发生在脚部,除了反复摩擦外,长期挤压是主要原因,最后所致皮肤角质增厚,像一个小肿块,中心坚硬,称之为核,外周环绕发炎皮区。
鸡眼的核是和老茧区分的要点。
风险原因包括,穿不合脚的鞋子、走路不穿袜子、脚部的骨头凸出、有缺陷的足部力学以及进行对皮肤造成压力的重复性体育活动等。
所以,鸡眼容易出现在脚底、脚趾头两侧这些容易受挤压的部位,除此之外,有糖尿病的患者也容易在脚部出现鸡眼。
根据出现的位置和外观,鸡眼还可以分为硬鸡眼和软鸡眼。
硬鸡眼通常会影响脚趾关节处与鞋子经常摩擦的部位,会压迫感觉神经,导致极度疼痛。
软鸡眼会出现在脚趾之间,容易被汗水浸渍、软化。
鸡眼的治疗比老茧要麻烦一点,治疗时间也更长。
首先需要避免导致摩擦和挤压的风险因素,比如穿合适尺寸和形状的鞋子,及时修剪脚指甲。
其次,可以使用专门针对鸡眼的鞋垫,或使用脚趾分离器,或购买上面提到过的甜甜圈状的鸡眼垫,让鸡眼刚好对着中间的孔,减轻疼痛和压力。
然后就是药物治疗啦,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含水杨酸的角质剥脱剂(一些鸡眼膏也是含这个成分),不断软化 - 去除增生的皮肤,直到病变完全消除。不过,如果是糖尿病或其他可能影响足部神经的情况,就不能用这种治疗方式。而如果是由于足部或脚趾存在结构畸形,导致鸡眼反复出现,则可能需要进行骨科手术。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很多人容易把跖疣当成鸡眼进行治疗(虽然治疗方法一样),但其实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跖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感染,具有传染性,可以在足部各个部位出现,趾疣表面可以看见由于出血引起的小黑点,而鸡眼则没有这些特征。
给大家留个思考题,看下面两个图,哪个是趾疣哪个是鸡眼呢?留言区交给你们啦~
来源:儿科医生孔令凯
END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