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一)渗出与实变
实变是指肺泡、细支气管内的气体被渗出物(液体、蛋白、纤维素、细胞等)或病理组织所替代。多见于各种炎症、浸润性肺结核、肺水肿、肺出血和真菌病等。最常见的是炎性渗出。由于病理性液体可沿着肺泡孔向邻近肺泡扩散,因而病灶呈逐渐移行状态,与正常肺组织分界不明显。
当病灶处于渗出性病变时可见单发或多发斑片状、云絮状磨玻璃样稍高密度影,大小不等,密度不均,边缘模糊。当病灶进展至实变期时,密度较高且均匀。大片实变的肺组织内可见含气支气管影,称之为空气支气管征或支气管气像。MRI上由于肺泡内的气体被液性物质所取代,故在T1WI呈较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临床上渗出与实变常见于肺炎、肺结核、肺出血、肺水肿等。
渗出性病变X线及CT图像
胸部X线正位片(左)示左肺纹理增多、模糊;CT肺窗(中)和纵隔窗(右)示两下肺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
右肺下叶实变CT图
显示空气支气管征
(二)空洞与空腔
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坏死、液化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形成。多见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等。空洞内如有液化坏死组织可形成气-液平面,多见于肺脓肿。空洞壁可为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纤维组织或肿瘤组织等。依据空洞壁厚薄可分为虫蚀样无壁空洞、薄壁(厚度≤3mm)空洞及厚壁(厚度>3mm)空洞。
肺结核空洞CT图
肺窗(左)、纵隔窗(右)显示右上肺薄壁空洞
肺癌空洞CT图
肺窗(左)、纵隔窗(右)显示左上肺厚壁空洞,内壁不规则,见壁结节
肺脓肿空洞CT图
肺窗(左)、纵隔窗(右)显示右上肺厚壁空洞周围见大片状模糊影
1.虫蚀样无壁空洞
为大片坏死组织内的空洞,洞壁为坏死组织。空洞一般较小、多发、边缘不规则呈虫蚀状,多见于干酪性肺炎。
2.薄壁空洞
洞壁由肉芽组织、纤维组织及干酪样组织构成,厚度≤3mm,一般边界较清晰,壁厚度均匀,内壁光滑,周围肺野可见斑点状、索条状影,多见于结核性空洞。
3.厚壁空洞
壁厚>3mm,边界欠清,内壁凹凸不平或光滑整齐,多见于肺结核、肺脓肿及周围型肺癌。结核性空洞干酪样坏死物未完全排出时为厚壁空洞,外壁光整,内壁可不规则,排出后呈薄壁空洞。肺脓肿空洞壁外缘常较模糊,内缘多光整,空洞内多形成液-气平面。癌性空洞常为偏心性厚壁空洞,空洞外壁可呈分叶状,内壁凹凸不平或可见结节状腔内突起。
空腔是肺内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它没有病变坏死组织引流排空过程。多见于支气管扩张、肺大泡及先天性肺囊肿。空腔壁一般由薄层纤维组织(如肺大泡)或支气管黏膜上皮(支气管扩张)及纤维组织(如先天性肺囊肿)构成。空腔壁一般薄(<1 mm)而均匀,周围无实变,腔内无液体。合并感染时,空腔壁可增厚,内可见气-液平面,空腔周围亦可见实变影。
肺空腔CT图
CT肺窗(左)显示两肺上叶肺大疱 ;CT肺窗(右)显示左下支气管扩张
肺门增大
一侧肺门增大常见于结核及转移性淋巴结肿大、肺门中央型肺癌及一侧肺动脉或肺静脉的扩张。两侧肺门肿大常见于结节病及淋巴瘤。X线表现为肺门密度增高,范围增大,肺门可见局限性外凸或呈分叶状肿块。CT及MRI较X线检查优势明显。特别是利用MRI的血管流空效应,不需要使用对比剂即可较好的区分肿块、血管及气管等结构。
肺门缩小
常见于右心室输出量减少或右室流出道梗阻性病变。一侧肺门缩小常见于肺动脉分支先天异常;两侧肺门缩小可见于法乐氏四联症。X线表现为肺门影变小。
肺门移位
肺门移位常见于肺不张及结核纤维瘢痕牵拉。上叶不张或肺内大量纤维化可使患侧肺门升高,而下叶肺不张或纤维化可使肺门下移。
右侧肺门上抬X线胸部正位片图
本文首发于新乡医学影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