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多房棘球蚴源性外泌体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2023-06-21作者:临床肝胆病杂志资讯

image.png

目的

  探究不同时间及浓度多房棘球蚴源性外泌体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方法

  从60只造模BALB/c小鼠中随机选取4只,应用7.0T MRI观察腹腔病灶生长情况;解剖造模小鼠,通过腹腔病灶提取原头节进行体外培养,超速离心法从培养上清中提取外泌体,透射电镜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鉴定外泌体表征。将未加外泌体处理的巨噬细胞单独培养组设为对照组,不同浓度多房棘球蚴来源外泌体与巨噬细胞共培养组设为实验组(10 μg/mL组、50 μg/mL组),分别共培养48 h和72 h,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形态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极化状态。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结果

 7.0T MRI显示小鼠腹腔内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病灶形成;多房棘球蚴源性外泌体直径100 nm左右,呈杯型或茶托型,其表面标志物CD9、TSG101和CD63表达阳性。共培养后,实验组大部分细胞拉长,形态不规则,主要呈多角形;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共培养48 h,对照组CD16/32、CD206、CD369阳性率分别为(99.53±0.06)%、(90.27±0.21)%、(2.40±0.20)%;与对照组相比,除10 μg/mL外泌体组CD369阳性率[(0.80±0.00)%]降低(P<0.05),其余组别CD16/32、CD206、CD369阳性率均明显升高(P值均<0.000 1);共培养72 h,对照组CD16/32、CD206、CD369阳性率分别为(99.67±0.06)%、(85.47±0.55)%、(6.60±0.20)%,实验组CD16/32、CD206、CD369阳性率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ELISA结果示:共培养48 h,对照组IL-6及TNFα水平分别为(58.53±15.52) pg/mL、(320.70±5.30)pg/mL,实验组外泌体浓度为50 μg/mL时IL-6[(98.81±15.55) pg/mL]较对照组升高(P<0.05);共培养72 h,对照组IL-6及TNFα水平分别为(76.22±9.68)pg/mL、(323.90±87.37)pg/mL,当外泌体浓度为10 μg/mL时TNFα水平[(164.20±14.17)pg/mL]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当外泌体浓度为50 μg/mL时IL-6水平[(99.52±8.35)pg/mL]较对照组升高(P<0.05)。  

结论

  多房棘球蚴源性外泌体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且在浓度为10 μg/mL,共培养72 h后,可导致巨噬细胞M2样极化,具体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
冶赓博, 陈功富, 崔紫烟, 等. 多房棘球蚴源性外泌体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3, 39(4): 876-88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04.019.
"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