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结核病与糖尿病共病,有这4个特殊性|专家共识

2023-06-22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感染病学(第2版) banner.png

点击图片查看《感染病学》所有荐读章目




结核病与糖尿病共病的临床特点

肺结核与糖尿病共病的临床特点


1.临床症状不典型:与单纯肺结核相比,肺结核与糖尿病共病时的临床症状通常不典型,可表现为患者症状较轻但影像学表现较重。少数患者症状较重,如发热和咯血频率较高。症状的严重程度可能与未控制的高血糖程度及糖尿病的患病时间有关。

2.更易形成空洞:与单纯肺结核相比,肺结核与糖尿病共病时更容易出现空洞,尤其是血糖控制较差者,这与患者对MTB抗原的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强有关。

3.痰菌阳性率更高:与单纯肺结核相比,肺结核与糖尿病共病时痰菌阳性率更高,这与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是MTB生长的良好温床和患者免疫力低下相关。

4.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与单纯肺结核相比,肺结核与糖尿病共病时更容易出现多发性的段性或叶性肺实变、干酪样坏死,多发或单发空洞,并发支气管结核和发生下肺病灶。


结核病与T2DM共病时患者治疗糖尿病的路径

见图1。




图1  结核病与T2DM共病时患者治疗糖尿病的路径



结核病与糖尿病共病治疗的特殊性


1. 延长治疗方案的推荐意见:

结核病与糖尿病共病患者更容易出现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和较高的治疗失败率,在2019年Union指南中提出适当延长抗结核治疗的疗程。目前,已有研究提示在不改变治疗药品组合的情况下,适当延长抗结核疗程(9个月)较标准疗程(6个月)更为有效。若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延长疗程:

(1)强化治疗2个月末痰抗酸杆菌检查仍为阳性者;

(2)肺部病变广泛、发生空洞者;

(3)血糖控制差、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者。推荐化疗方案:2H-R-Z-E/7~10H-R-E。抗结核化疗总疗程应为9~12个月。


2.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推荐意见: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视神经、末梢神经、肾脏等组织器官的损伤,抗结核药品可能加重糖尿病本身的并发症,所以抗结核治疗需结合患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有时需要避免使用加剧这些并发症的药物,如:乙胺丁醇、利奈唑胺、异烟肼、环丝氨酸、乙硫异烟胺/丙硫异烟胺、氟喹诺酮类药品、注射类抗结核药品(如链霉素、阿米卡星、卷曲霉素)等。


3. 抗结核药品可能加重糖尿病并发症的处理及推荐意见:

(1)注射类抗结核药品如链霉素、阿米卡星、卷曲霉素等具有肾毒性,当并发糖尿病肾脏病时,应慎用或避免使用。如临床治疗必须使用,需根据患者肾功能酌情减量下使用,并密切监测患者肾功能及尿常规。另外,需慎用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可疑药物,如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

(2)乙胺丁醇、利奈唑胺等可导致视神经损伤,当结核病与糖尿病共病时,使用前需做全面的眼底检测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期病变以上者不建议使用。若非此情况确需使用时应该在控制好血糖的前提下,注意乙胺丁醇的剂量,每月严密监测视力、色觉及视野,同时使用维生素A、维生素D等辅助治疗药品。

(3)异烟肼、环丝氨酸、乙硫异烟胺/丙硫异烟胺、利奈唑胺和氟喹诺酮类药品可引起外周神经炎,而糖尿病为其高危因素。当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时,需严密监测,并谨慎使用。同时加用维生素B6、甲钴胺等药进行辅助治疗。

(4)氟喹诺酮类药品可引起糖代谢异常,导致血糖波动。患者使用莫西沙星,出现高血糖的比率为0.39%,出现低血糖的比率为1.0%;使用左氧氟沙星,出现高血糖的比率为0.39%,出现低血糖的比率为0.93%。


因此,使用这些药品有可能使潜在的糖耐量异常显性化、诱发糖尿病或使原有的糖尿病病情加重,故应加强血糖的监测。


本文节选自《结核病与糖尿病共病的治疗管理专家共识


往期推荐

1. 儿科危重症抗感染策略的认识

2. 重症感染的免疫功能状态监测指标

3. 25种抗菌药物的超说明书用法

4. CKD患者合并HCV感染的筛查与诊断

5. 当抗感染药物体内疗效不等同于体外药敏时,需要考虑这些问题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