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国内最常使用的抗生素种类之一,对于每一位临床医生而言都不陌生。临床上常将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上市的喹诺酮称为「第四代喹诺酮」,一直以来喹诺酮药物家族都在不断「推陈出新」,那么对于这些经典的以及近年问世的新型喹诺酮,你真的了解其药物特性与临床应用区别吗?三个冷知识,带你深度了解横跨 60 年的喹诺酮。
喹诺酮类药物是指含有 4- 喹诺酮母核的人工合成抗菌药物,通常依据研发时间和抗菌谱分为四代。其中氟喹诺酮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研发的第三代喹诺酮类,主要在喹诺酮母核六位碳引入氟原子,侧链引入哌嗪环或甲基唑环,以强化抗菌活性,常见品种有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等。而自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上市的第四代新型喹诺酮中,除了新氟喹诺酮类药物西他沙星等,还包括不含氟的奈诺沙星、加雷沙星及奥泽沙星等 。因此,新型喹诺酮不都是氟喹诺酮。
补充一点
喹诺酮类药物的消除途径主要包括肝肾双途径和主要经肾脏消除。临床在选择喹诺酮药物时,应根据病人的肝肾功能,选择适合的药物。以肝肾双通道消除的代表药物之一莫西沙星为例,莫西沙星抗菌谱比较广,可覆盖常见致病菌,但由于其在代谢机制上大约 52% 的药物经肝脏以葡萄糖苷酸和硫酸盐结合的形式进行代谢,仅有 20% 左右以原型经尿液排出(来自用药助手 - 莫西沙星说明书),因此莫西沙星并无尿路感染的适应证。一般认为,西他沙星等主要以原型经肾脏排泄的喹诺酮类药物对于泌尿系感染具有良好效果 。但也需要注意,在使用这类药物时,有时还需根据患者肾功能状态调整剂量 。
综上,喹诺酮类药物需根据其药动学特点,结合患者的病理特征,合理选择(临床上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药代动力学特性,附后见表 1)。
表 1 喹诺酮类药物主要药动学特性
(数据来源:药物的说明书及相关文献)
《2020 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显示,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对左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任一药物耐药)平均为 50.7%。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问题值得关注。
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产生原因是多因素且复杂的,主要耐药机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靶点结合亲和力相关的靶点基因突变。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主要靶位为 DNA 促旋酶,拓扑异构酶 Ⅳ 作为次要靶位。近年来上市的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为避免交叉耐药,提高药物抑菌效果,在技术上进行了新升级。例如,6- 无氟喹诺酮类,针对大肠埃希菌主要抑制 DNA 促旋酶且对一些突变的 DNA 促旋酶具有抑制活性,而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则表现出双酶抑制作用。而新氟喹诺酮类药物西他沙星,不仅对 DNA 促旋酶、拓扑异构酶 Ⅳ 两种酶的抑制作用相对均衡,对发生 gyrA 基因突变导致耐药的病原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一项基于国内 31 家医院 1101 例病例的临床研究结果提示,西他沙星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重耐药菌仍有作用。
新型喹诺酮类药物技术升级,科学合理使用新型喹诺酮,在耐药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今,或可作为破局之选。
本文转发自抗感染之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