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关于戊肝,你需要知道这些...

2021-11-25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戊肝

什么是戊肝?

戊型肝炎(简称戊肝),同甲肝、乙肝一样,常引起肝功能损害,严重者可发展为肝衰竭,乃至死亡。成人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戊肝发病已居首位。戊肝病死亡率为1%~5%,而甲肝病死亡率为0.01%。

我国属于戊肝高流行区,2012年-2018年,戊肝报告发病数已连续7年超过甲肝。

戊肝是怎么传播的

戊肝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播:可通过污染生活用水、餐具、蔬菜水果等直接或间接经消化道传播,食用未煮熟的猪肉、猪肝、贝壳类海产品等也可引起戊肝病毒食源性传播。

1.jpg

血液传播:输入带戊肝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母婴传播:孕妇感染戊肝后,可引起流产和宫内死胎,还可能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导致新生儿急性戊肝。

接触传播:戊肝病毒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2.png

戊肝感染后的症状

起病较急,常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急性肝炎症状,较其他病毒性肝炎更容易出现黄疸。

3.png

哪些人需要积极预防戊肝?

感染戊肝,重症率、病死率显著增加人群。


(1)慢性肝病患者

①乙肝-戊肝重叠感染发生率高

住院病人中,乙肝-戊肝重叠感染率达13.6%

②重叠感染者肝衰竭发生风险高

乙肝-戊肝重叠感染者,肝衰竭发生率可达32%,发生风险是单纯乙肝患者的7.1倍,单纯戊肝患者的5.0倍。

③重叠感染者病死风险显著增加

乙戊重叠感染者,病死风险是单纯乙肝患者的7.5倍,单纯戊肝患者的4.5倍。


(2)孕龄产妇

孕龄产妇感染戊肝后,妊娠中晚期或分娩时易出现病情恶化,导致死胎、产后大出血等。研究显示,提示孕龄产妇可通过接种戊肝疫苗以预防戊肝感染。


(3)老年人

戊肝已成为老年人急性病毒肝炎的主要病因。老年人感染戊肝后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


(4)大学生

大学生生活集中、集体用餐、接触频繁,是消化道传染病蔓延、流行和爆发的易感人群。学生群体普遍缺乏对戊肝的免疫力。研究表明,大学生戊肝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仅为2.8%,处于较低水平。


《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试行)》规定,患病毒性肝炎不合格;《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规定,患有各种急慢性肝炎不合格。


(5)食品从业人员

食品从业人员(包括畜牧养殖者和餐饮业人员)感染戊肝病毒风险高。感染后,可作为传染源污染食物,造成人群较大范围发病。


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从业人员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患有戊肝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的食品从业人员,应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6)旅行者

旅途中因环境变化、旅途劳顿等易导致免疫力下降,难免食用不洁的饮食或水源而感染戊肝。

如何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不洁饮食

2.避免和戊肝患者密切接触

3.接种戊肝疫苗是预防戊肝直接、经济、有效的手段

🔹戊肝疫苗接种建议

接种部位: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

接种程序:0月、1月、6月,共三针




本文转发自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