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遇到一个好医生有多难?可能性低于5%?聊聊医院里的概率学

2020-09-11作者:论坛报沐雨人文
医生

常常听到这种说法,“现在的医生都不会看病了!只是学历高,看疑难杂症连过去的赤脚医生都比不上!”


还有一种说法,“现在的医生看病只会凭检查结果,都不会根据经验看病了!”


遇到一个“好医生”究竟有多难?按照上面的两种逻辑,只有不足5%的可能!


一、什么才是好医生?

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评判医生“医术”包括两个维度:


1.常见病/疑难杂症的诊治


2.理论知识的积累/临床经验的发挥


常见病是医生和患者最常打交道的疾病,可以说医院里95%的患者都和常见病有关。而剩下的5%则属于疑难杂症。


现代医学体系中,学校教育和各种指南、专家共识的更新可以帮助医生完成足够的理论知识的积累,具备对常见疾病的诊疗能力。而疑难杂症的诊治则是课本里没有的知识,更多是要依靠医生通过临床经验的发挥。


所以,上面两个对好医生的评价维度,就可以合二为一:


好医生(100%)=治疗常见病的理论知识(95%)+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发挥(5%)


在95%的基础上,突破剩下的5%,才是“好医生”的标准。


二、为什么要选择“5%”?


当现代医学跳出巫术和哲学,开始拥抱科学,便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所以,判断某种医学概念或治疗方法对错与否,也必须遵照科学研究的相关原则,而这就是5%的来源。


既然是科学,就不得不说到它的一个核心概念——P值


P值是用来判定某项医学(科学)研究检验结果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在假定原假设为真时,得到与样本相同或者更极端的结果的概率。当P>0.05 表示无显著性差异,而0.01<P<0.05 表示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极显著性差异。可以说,5%就是那个“好与坏”、“平常和偶然”的分界线。


医学中的5%基本只出现在科研论文中,似乎很难理解,但是在社会学中我们却很常见。比如,常常把社会收入划分成“金字塔”。其中金字塔顶端(5%)就是最常见的高收入人群的分界线。


以此类推,常见病与疑难杂症,“好/普通”医生可以做同样的划分。


三、相比5%,可能95%对普通人更有用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可能也就与95%的常见病打交道。


医生的学校教育(本科,硕士,甚至博士)主要是为了在相对较短时间内积累前人数辈的经验,并通过各种辅助检查,快速准确的完成95%的常见病的诊疗,并充分降低误诊和漏诊可能。


快速、高效、低误差的治疗95%的疾病,才能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医疗需求,也能更好的降低家庭和社会对于医疗的支出。


我们必须承认,在经验医学阶段,即使是肺炎也有不小的误诊概率,而结合各种检验方法的现代医学(尤其是循证医学),已经将误诊降至最低。


而医生能否成长为另一个层面——能依靠临床经验治疗疑难杂症的5%,则要看自身的智力、平台、经历和学习能力了。如果突破这个界限,就是“大医”了。


我们可以将脱颖而出的5%誉为“好医生”,而剩下那95%的人,不可谓“不好”,但是称之为“合格的普通医生”也并不为过。


医学终究在进步,可能在进步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们终将是一直向前的。


来源:心血管内科张医生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