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常常听到这种说法,“现在的医生都不会看病了!只是学历高,看疑难杂症连过去的赤脚医生都比不上!”
还有一种说法,“现在的医生看病只会凭检查结果,都不会根据经验看病了!”
遇到一个“好医生”究竟有多难?按照上面的两种逻辑,只有不足5%的可能!
一、什么才是好医生?
1.常见病/疑难杂症的诊治
2.理论知识的积累/临床经验的发挥
常见病是医生和患者最常打交道的疾病,可以说医院里95%的患者都和常见病有关。而剩下的5%则属于疑难杂症。
现代医学体系中,学校教育和各种指南、专家共识的更新可以帮助医生完成足够的理论知识的积累,具备对常见疾病的诊疗能力。而疑难杂症的诊治则是课本里没有的知识,更多是要依靠医生通过临床经验的发挥。
所以,上面两个对好医生的评价维度,就可以合二为一:
好医生(100%)=治疗常见病的理论知识(95%)+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发挥(5%)
在95%的基础上,突破剩下的5%,才是“好医生”的标准。
二、为什么要选择“5%”?
当现代医学跳出巫术和哲学,开始拥抱科学,便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所以,判断某种医学概念或治疗方法对错与否,也必须遵照科学研究的相关原则,而这就是5%的来源。
既然是科学,就不得不说到它的一个核心概念——P值
P值是用来判定某项医学(科学)研究检验结果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在假定原假设为真时,得到与样本相同或者更极端的结果的概率。当P>0.05 表示无显著性差异,而0.01<P<0.05 表示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极显著性差异。可以说,5%就是那个“好与坏”、“平常和偶然”的分界线。
医学中的5%基本只出现在科研论文中,似乎很难理解,但是在社会学中我们却很常见。比如,常常把社会收入划分成“金字塔”。其中金字塔顶端(5%)就是最常见的高收入人群的分界线。
以此类推,常见病与疑难杂症,“好/普通”医生可以做同样的划分。
三、相比5%,可能95%对普通人更有用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可能也就与95%的常见病打交道。
医生的学校教育(本科,硕士,甚至博士)主要是为了在相对较短时间内积累前人数辈的经验,并通过各种辅助检查,快速准确的完成95%的常见病的诊疗,并充分降低误诊和漏诊可能。
快速、高效、低误差的治疗95%的疾病,才能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医疗需求,也能更好的降低家庭和社会对于医疗的支出。
我们必须承认,在经验医学阶段,即使是肺炎也有不小的误诊概率,而结合各种检验方法的现代医学(尤其是循证医学),已经将误诊降至最低。
而医生能否成长为另一个层面——能依靠临床经验治疗疑难杂症的5%,则要看自身的智力、平台、经历和学习能力了。如果突破这个界限,就是“大医”了。
我们可以将脱颖而出的5%誉为“好医生”,而剩下那95%的人,不可谓“不好”,但是称之为“合格的普通医生”也并不为过。
医学终究在进步,可能在进步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们终将是一直向前的。
来源:心血管内科张医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