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肿瘤中心 彭思银 黎静
化疗作为肿瘤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在发挥杀死癌细胞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诸多副作用,其中骨髓抑制作为其严重的副作用,不仅影响化疗的进行而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可能导致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
那么,骨髓抑制是如何分级的呢?针对不同分级要怎么处理呢?
目前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级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级标准(表1)。
一般认为,粒细胞的减少通常开始于化疗药停止后一周,至停药10~14日达到最低点,在低水平维持2~3天后缓慢回升,第21~28天恢复正常,呈U型。血小板降低比粒细胞降低出现的稍晚,也在两周左右下降到最低值,其下降迅速,在低谷停留时间较短即迅速回升,呈V型。
对于3度和4度粒细胞减少,必须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即我们常说的“打升白针”,一般给予300 ug/d,连续注射3天。
对于2度粒细胞减少,如果患者本周期的用药还没有用完,或者上周期出现过类似的2度粒细胞减少发展为3度的情况,也可以考虑给予打升白针治疗,可以给予150~300 ug/d,连续注射3天。
对于1度粒细胞减少,一般不打升白针,可以考虑口服中成升白药(药物缓慢)或者不用药物治疗。
另外,粒细胞是人体抵抗外界病原的免疫细胞,当T细胞数量下降,人体抵抗外来病原的能力下降。当患者出现发热或合并感染时,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出血风险增加。患者应该注意避免剧烈活动,避免外伤;进软食,避免消化道黏膜损伤;当血小板达到3度抑制时,应给予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皮下注射,连续注射1周,当患者存在出血倾向或者患者已经达到4度血小板抑制,应给予输注血小板治疗。
当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反复出现3度甚至4度骨髓抑制,或者出现难以纠正的骨髓抑制时。除了需要给予刺激骨髓造血等对症治疗外,还需要根据情况调整化疗药物的剂量或者化疗方案。
来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肿瘤中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