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手把手教你读懂血常规报告单(二)

2019-08-09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血常规临床技能

血常规详尽解读,小编建议收藏,以备临床查看!注:由于检验方法或教科书版本不同,正常参考值可能略有不同,请大家以报告单的正常值为准。

【福利:文末可查看更多血常规指标的详细解读】

网织红细胞计数(RC)

简介:网织红细胞是没有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该细胞内残存的核糖核酸经特殊染色后成“网状”结构。

正常值:成人 0.5%~1.5%,绝对值(24~84)×10^9/L;新生儿 2.0%~6.0%,绝对值(144~336)×10^9/L。

  • 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恶性贫血,以及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治疗有效时,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细胞分类计数

简介:血液离心时表层为灰白色,这部分的细胞即称为白细胞。它是一组形态、功能和在发育与分化阶段不同的非均质性混合细胞的统称,依据形态、功能和来源而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三类。仅以白细胞计数判定临床意义有一定局限性,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分析病情,较为确切。

正常值:中性粒细胞:杆状核1%~5%(0.04~0.5)×10^9/L,分叶核50%~70%(2~7)×10^9/L,

嗜酸粒细胞:0.5%~5.0%   (0.05~0.5)×10^9/L;嗜碱粒细胞:0%~1%   (0~0.1)×10^9/L;

淋巴细胞:20%~40%  (0.2~0.4)×10^9/L;单核细胞:3%~8%  (0.08~0.8)×10^9/L。注:前面是分类百分占比,后面是绝对值

  • 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

增多见于急性和化脓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脏穿孔、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等)、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嗜酸粒细胞

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皮肤病、寄生虫病、某些血液病,射线照射后、脾切除术后、传染病恢复期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 淋巴细胞

增多见于某些传染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等)。减少见于多种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免疫缺陷病等。

4、单核细胞

增多见于结核病、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单核细胞白血病、黑热病及传染病的恢复期等。

5、 嗜碱粒细胞

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脾切除术后等。

红细胞压积(PCV)

简介:又称红细胞比积,是指一定量的抗凝血积压后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是一种间接反映红细胞数量、大小及体积的简单方法。结合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可计算红细胞平均值,有助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正常值: 男性:0.40~0.50 (40~50vol%);女性:0.37~0.48 (37~48vol%);新生儿:0.49~0.60 (49~60vol%)。

  • 临床意义

1、增大:

①严重脱水(大量呕吐、腹泻、失水等)。

②大面积烧伤。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④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高原病、重症肺源性心脏病等)。

2、减少:

①贫血或妊娠稀血症。

②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

③流行性出血热并发高血容量综合征。

④妊高症。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简介: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是指人体单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通常是间接计算得到,临床方便的计算公式是:平均红细胞体积(fL)=HCT/RBC×100。

正常值:手工法 82~92fl;血细胞分析仪法 80~100fl。

  • 临床意义

对贫血进行形态学分类的敏感指标,比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临床价值更大:

(1)体积增大:见于大细胞性贫血。

(2)体积缩小:见于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

生理学改变:① 升高:新生儿升高约12%,妊娠约高5%,饮酒约升高4%,吸烟约升高3%,口服避孕药约升高1%。② 降低:激烈的肌肉活动约降低4%,6个月以前的儿童约降低10%。

药物影响: ①升高:可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药物有巴比妥酸盐,苯巴比妥(叶酸代谢障碍),格鲁米特,苯妥英钠,非那西丁(偶尔),氨苯喋啶,雌激素,苯乙双胍(致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呋喃类,新霉素,异烟肼,环丝氨酸,氨基苯甲酸(诱致消化道吸收障碍所致),氨基水杨酸,甲氨蝶呤,秋水仙碱(伴维生素B12缺乏),其中抗惊厥药约升高3%;②降低:双香豆素乙酯可发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病理学改变:①升高:见于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营养不良;吸收不良;胃切除术后,肠病,裂头绦虫等寄生虫病;及恶性贫血,混合缺乏,叶酸,维生素B12缺乏;遗传原因),酒精性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之后和甲状腺功能低下。

② 降低:见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由癌或感染引起的继发性贫血;高铁血症见于铁粒幼红细胞贫血和铅中毒及CO中毒),全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等。

来源:医学之声

手把手教你读懂血常规报告单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