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由于现在检测技术的提高,查出的肺结节也越来越多。一旦查出肺部结节,总难免会引起不小的恐慌,尤其是孤立性肺结节一旦发现,总是让人寝食难安:是早期肺癌吗?良恶性能确定吗?如果现在不是,那会发展为肺癌吗?切掉还是随访?
这些问题你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过吗?你又是怎样回答患者的?如果你也犯愁没有好答案,本文特别总结了肺结节诊断要点,对大家手把手指导,大家没事就学习起来吧。
孤立性肺结节诊断并非易事,一旦早癌漏诊、误诊,就可能错过一条生命……而“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也并不可行,因为手术对肺功能的降低也严重影响远期生活质量!
1)钙化
钙化是肺结节是常见的形式。虽然大多数钙化结节是良性的,但有一些具有重要的恶性病因。具有钙化倾向的恶性病变包括成骨肉瘤,黏液性癌和软骨肉瘤。 此外,转移性病变可能会在化疗或放射治疗后发生钙化。
图1 钙化形态示意图
以下哪一种是良性钙化模式?
A 弥散性
B 中心性
C 分层性
D 爆米花性
E 以上所有
答案:E.以上所有
由于之前组织胞浆菌病感染,CT显示出中心钙化。残留的钙化孤立性肺结节的存在可能是先前组织胞浆菌病的唯一证据。
组织胞浆菌病是由于吸入了被鸟或蝙蝠粪便感染的土壤孢子引起的,感染可能导致不适,发烧,咳嗽和胸痛等。
肺错构瘤是常见肺结节钙化导致的疾病,如在这种CT照片中所见,其中爆米花样钙化存在于左肺结节中。肺错构瘤是由不同数量的脂肪、结缔组织和软骨组成。其通常位于肺部外围,光滑、类圆形。
CT扫描的哪种发现容易误诊为错构瘤?
A边缘位置
B血管漩涡
C脂肪
D中央坏死
答:C.脂肪
在50%的肺错构瘤中鉴定出脂肪。含有脂肪的肺部病变包括错构瘤,脂肪瘤和脂质性肺炎。 然而,只有错构瘤具有伴有钙化的孤立性结节,即使在具有钙化的孤立结节中,最小的脂肪灶通常也足以诊断肺错构瘤; 病变区不需要完全充满脂肪。
2)空气支气管征
是指上下层连续、长条或分支状,与支气管相关或与血管伴行的小透亮影。
空气支气管征图像
图中,蓝色粗箭头所指示的为线样充气支气管,蓝色细箭头所指示的为囊状充气支气管。
研究发现,空气支气管征常出现于肺部恶性结节中,最常见于支气管肺泡癌和腺癌。
结合以上内容,现学现用~各位看看下面这个例子,左右图哪个更像恶性的?
图6 患者肺部影像示意图
左侧的病灶边缘呈毛刺状,并且在其内部有透亮区。右侧为分叶状,并有一些毛刺状放射到胸膜上,内部均质。
基于这些发现,我们考虑左侧的病变是恶性的。
事实证明,左侧图像来自腺癌患者,而右侧为真菌感染。你答对了吗?
再往下看。
3)空泡征
指病灶内<5mm的点状透亮影,位于结节的边缘或中央。24%~48%的肺癌可见空泡征,其病理基础主要是尚未被肿瘤破坏、替代的肺结构支架,如肺泡、扩展扭曲的细支气管等;部分是肿瘤坏死腔、含黏液的腺腔结构,多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和腺癌。
4)空洞
良性与恶性结节均可出现空洞,恶性结节的出现率可达22.0%。空洞壁的厚度与病变的性质有关,95%的壁厚<5 mm 的结节是良性,壁厚>15 mm 的结节中有84%为恶性,且恶性结节的空洞多为中心性厚壁空洞,壁不规则,可有壁结节,而73%的空洞性结节(壁厚5~15 mm) 为不确定性病灶,良、恶性均可见到。
5)磨玻璃样密度(ground-glass opacity, GGO)
指整个瘤结节或结节的部分区域密度较淡呈模糊的磨玻璃状,它不掩盖肺血管纹理,病灶境界仍较清晰,其病理基础是肿瘤细胞沿肺泡间隔生长,肺泡壁增厚,但肺泡腔未完全闭塞,内可有少量黏液或脱落的肿瘤细胞(伏壁式生长)。
有学者统计,完全GGO中恶性病变占71.4%,混有GGO的结节影中恶性病变占93.3%。研究表明,周围型肺癌GGO的比例与肺癌的分期、预后有关。GGO>50%时,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血管侵犯的发生率明显小于GGO<10%者,同时,GGO>50%的腺癌其预后明显好于GGO<10%的腺癌;此外,所有<2 cm且GGO>50%的腺癌,均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血管侵犯,术后无复发。
部分实质结节,包含毛玻璃样成分
上图影像中的病灶,根据表中的原则,属于“部分实质+部分毛玻璃”型,高度怀疑恶性病变。
临床上将肺孤立性结节定义为直径≤3cm的病灶,这个阶段其良恶性均有可能;而对于直径>3cm的病变,则称为肿块,其性质也较为单一,通常为恶性。所以,探讨的重点主要还是直径≤3 cm的病灶。
研究者Stephen J. Swensen就很细致地对SPN的大小与良恶性关系做了一个总结,我们借花献佛,在这里分享一下:
在结节直径小于4 mm的2038个病例中,恶性病变率为0%,
在结节直径4-7 mm的1034个病例中,恶性病变只占1%,
而8 mm是一个分界点,在结节直径8-20 mm的268个病例中,恶性病变占了15%,
当结节直径大于20 mm时,3/4的病变都为恶性。
生长速率是评估不确定性肺组织恶性肿瘤可能性的重要因素,增长率为不确定性肺结节的连续随访研究提供依据(例如支气管癌的数量平均每四至八个月翻一番)少于1个月的倍增时间通常表示感染或炎症。超过18个月的倍增时间表明良性过程如肉芽肿、错构瘤或肺不张。病灶尺寸稳定2年以上的结节几乎肯定是良性。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显示左下叶良好外切的类癌肿瘤。虽然类癌肿瘤生长缓慢并且可能无症状多年,这可能导致它们被误认为是良性病变,但这些肿瘤实际上是最不容易察觉的肺神经内分泌肿瘤。
分叶征是指肿块的轮廓并非纯粹的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凹凸不平,呈锯齿状的可称为棘状突起,为肿瘤不规则生长所致。分叶征多表明是恶性结节,但25%的良性结节边缘也呈分叶状,其病理基础为病灶内和周围结缔组织增生,疤痕收缩。
边缘是另一个潜在的良性和恶性病变的鉴别特征。具有非常不规则的边缘或冠状辐射的病变可能表示支气管癌,常被误诊。
哪些病变倾向于具有平滑的边缘(单选或多选)?
A 转移
B 梗死
C 感染性病变
D 肺不张
答:A和C(转移和感染性病变)
1)边缘光滑
转移和感染性病变均具有平滑的边缘。来自于一例具有孤立性肺转移的结肠癌患者。多种检查支持此为转移性疾病而非原发性肺癌。 此外,由于血液供应增加,转移灶更可能涉及下肺部。
2)毛刺征
表现为自结节边缘向周围伸展的放射状、无分支、直而有力的细短线条影, 近结节端略粗。毛刺征在恶性结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良性结节的边缘常光滑锐利,部分也可出现毛刺(9%~33%),见于炎性病变及结核瘤,主要是病灶的增生、渗出及纤维化所致。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观察CT上结节本身的特点,在临床实践中也要灵活应用强化CT、PET-CT等辅助诊断。
1)强化CT
肺部CT增强扫描可以发现更为隐匿的病变,同时也可以更好的鉴别性质不够明确的病变。如果增强扫描的增强CT值<15 HU,则良性病变的可能性为99%。
不过,这个原则有其适用范围,结节满足下列条件时,方可使用:SPN直径> 5mm;SPN近似球形;SPN质地均匀、没有坏死、脂肪和钙化;SPN无射线硬化伪影。
2) PET/CT
PET-CT通过测定18F-FDG的摄取情况确定病变的良恶性。所以,PET-CT检查对于大于1cm的SPN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混合性毛玻璃结节和实性结节,准确率在80%-90%,但对肺小结节的诊断价值则明显降低,基本无法确诊≤8 mm的SPN的性质。
对小于10 mm或恶性较低的结节、包括支气管肺泡癌和类癌,由于有活力的肿瘤细胞数量少,PET常表现为假阴性。而对于肉芽肿性疾病则会表现出假阳性。
本文来源:放射沙龙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