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查癌神器”PET-CT的辐射到底大不大?一文讲透彻!

2021-01-15作者:cmt佳玲资讯
癌症筛查非原创

文中头图底图-至17日.png

很多患者听到要做PET-CT,都很担心会有辐射。然而,核医学的检查及治疗都离不开核辐射,对于做检查的受检者受到的辐射到底有多大?


做了核医学检查的患者对周围人群的辐射又是多大?


孕妇及儿童能不能做核医学检查?


本文小编将带您了解,核医学辐射的那些事!


微信图片_20210115105950.png


首先,我们看一下,何为辐射?


辐射的本质是能量交换/传播,宇宙中任何非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存在辐射,也就是说,辐射无处不在。辐射对我们人体是否有伤害,就看辐射能量高与低。


按能量大小,可分为非电离辐射(包括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微波、无线电波及超声波等)和电离辐射(包括α粒子、β粒子、γ射线、X射等)。


一般的非电离辐射能量很低,对人体伤害小,不需要特殊防护。


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就是微波炉,原理是食物通过吸收其发出的电磁波产生热效应,只要你没有置身于微波炉内,就是安全的。

微信图片_20210115105952.jpg

由于电离辐射的能量相对较高,需要注意防护。

在日常生活中,电离辐射主要有两类:

一是天然本底辐射,如宇宙射线,存在于土壤、岩石、水和大气中的铀-238、铀-235、钍-232、钾-40、镭-226等;


二是人工辐射,包括医疗辐射(如胸片、CT、全身骨显像、PET-CT等)及核事故等。



核医学检查与放射科的检查有明显的差异

核医学检查是需要将具有放射性的药物注射或口服到人体内后,再进行检查;就是说,注射了药物的患者是具有辐射的,但检查用的核医学仪器是没有辐射。

放射科的检查是运行的仪器有辐射,患者本身不带辐射。


核医学的放射性药物具有独特的性质:半衰期,包括物理半衰期、生物半衰期和有效半衰期。


物理半衰期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通俗的比喻:100→50→25→12.5,每经过一个半衰期减少一半);


生物半衰期指的是生物体内的放射性元素经各种途径排出一半到体外所需要的时间;


有效半衰期指物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综合作用下,体内放射性元素的辐射活度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人体所受的辐射能量强度怎么反应呢?就是剂量当量,其国际制单位为:希沃特(Sv)。

1希沃特,即1千克(kg)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J)射线能量。由于希沃特单位较大,常使用希沃特(mSv)、微希沃特(μSv)。1 mSv=0.001Sv,1μSv=0.000001Sv。

其实,辐射无处不在


香蕉当中有 0.0117% 的放射性钾(钾40),每吃一根香蕉,就受到约 0.1uSv的辐射;


在飞行到30000英尺高空时,辐射的强度约2 μSv/h,也就是飞行10小时,接受的辐射约20 μSv;

微信图片_20210115110254.jpg

香烟内具有放射性的钋和铅,如果每天一包烟,每年受到的辐射剂量约为35 mSv


全球不同地区的天然本底辐射剂量值存在差别,我国天然本底辐射平均剂量约3.1 mSv/年(约0.35 μSv/h),芬兰和瑞典较高,约6~8 mSv


我国对健康人群设定的年平均电离辐射剂量限值为1 mSv,医务工作者的剂量限值为20 mSv


国家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级别标准 

微信图片_20210115105956.jpg

核医学检查项目,对患者的辐射剂量是多少呢?

与X线、CT检查比较一下

微信图片_20210115105959.jpg


从2007年ICRP(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报告数据可以看出,做一次胸部CT的辐射剂量比全身骨扫描还要高,而增强CT更高。


做一次18F-FDG  PET-CT和腹盆腔增强CT的辐射剂量差不多,其中18F-FDG的辐射剂量约5 mSv,主要辐射剂量来自CT因此,单次核医学检查的受检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较小,不会对该受检者造成有统计意义的损伤。

 

我们再看一下,核医学常用放射性药物的半衰期

微信图片_20210115110002.jpg


放射性药物的半衰期越短,其在体内滞留的时间越短。核医学检查最多的项目骨显像所用的99mTc,其生物半衰期才3小时;而PET-CT所用的18-F的生物半衰期则更短。

全身骨显像检查对周围人群的辐射又是怎样的呢?

下面我们以真实数据来分析做了骨显像的检查者对周围人群的辐射影响:

微信图片_20210115110004.jpg


根据↑上表数据,计算周围人群接触1例受检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如下:

微信图片_20210115110007.jpg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得出:


临床医生、护士:假设病房同一位护士对受检者当天进行6次接触,此位医生、护士一年接触500例这样的受检者,那么该位医生、护士一年接受的辐射剂量约为500 μSv[即0.5 mSv,此剂量远低于公众的辐射剂量(1 mSv]

 

其他科室:假设超声科医生注射的骨扫描患者进行B超检查约0.5小时,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约35μSv,相当于18个小时飞机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对人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实际上在核医学科接受检查或治疗的患者,离开核医学科时,体内的放射性药物已经过了一定的半衰期,辐射量会比前面的例子低得多,一般不会对周围接触人群造成影响。


18-F FDG PET-CT检查对周围人群的辐射

看一组数据,PET/CT受检者在不同时间和距离所测到的辐射值

微信图片_20210115110009.jpg


对于PET-CT检查,受检者开始显像的时间为注射药物后1小时左右,结束显像时间多为注射后2个小时,个别受检者需要延迟显像,可能需要3个小时后才能离开核医学科。


根据上表数据分析:由于PET-CT检查所用的放射性药物的半衰期很短(110钟),受检者做完检查(2小时),体内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对周围人员的辐射剂量当量随时间/距离的延长而降低,已经达到安全的剂量水平。


因此,PET-CT检查是相当安全的,并不是网上流传的那样“做一次PET-CT相当于一个正常人30年的辐射”。


对于儿童及孕妇会受核医学检查的影响吗?


微信图片_20210115110012.jpg


根据2016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发布的妊娠期诊断指南,该指南指出妊娠期的胎儿需要接受60~310 mGy剂量才会出现流产、发育迟缓、先天畸形或智力发育障碍等不良影响。


微信图片_20210115110014.jpg


微信图片_20210115110016.jpg


【图片表来自:全松.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关于妊娠期及哺乳期影像学检查安全性指南的解读[J]. 现代妇产科进展(09).】


孕妇接受一次胸片、骨显像、肺灌注核素显像、PET-CT检查,胎儿可能接受的辐射剂量分别为0.0005~0.01mGy4~5mGy0.1~0.5mGy10~50mGy,明显低于前述限值。


因此,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支持孕期可进行小于5mGy99mTc相关核医学检查,并且认为哺乳期妇女接受放射性核素检查后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核医学科的工作人员,虽然天天与放射性核素打交道,但个人剂量远低于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限值(20mSv/年),远低于非职业人员(不在放射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的年接受剂量(5mSv)。


微信图片_20210115110020.jpg


因此,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规核医学检查产生的电离辐射剂量都在严格控制的范围之内,合理范围内应用核医学检查和治疗,患者的获益远远大于损害,同时也不会对周围人员造成辐射损伤。


希望各位医生朋友能够从自身做起,正确认识辐射,不谈“核”色变,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服务患者。


甲状腺Doctor平台发布

文中头图底图-至17日.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