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MDT协作打破学科壁垒,全周期方案筑牢生命防线

2025-08-25作者:曹正歌资讯

7.31 金句海报.jpg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举办肺癌多学科诊疗(MDT)样板间交流会,赵伟新教授(放疗科)、李媛教授(病理科)、余波教授(肿瘤内科)和吴振华教授(肿瘤内科)围绕肺癌MDT模式实践、跨学科协作及靶向治疗进展展开深度探讨,现将核心观点整理如下:

一、MDT模式:肺癌诊疗的核心架构

赵伟新教授强调,MDT模式通过整合内科、外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资源,为肺癌患者尤其是晚期及多发转移患者提供个体化诊疗方案。复旦肿瘤医院MDT团队已形成固定协作机制:每周三开展MDT讨论,每周一下午组织科室学习,确保诊疗方案的科学性与时效性。于波教授补充指出,MDT不仅限于初始治疗方案制定,更贯穿症状管理全周期,例如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团队会综合评估手术切除、新辅助治疗或同步放化疗的适用性。

二、病理诊断:肺癌诊疗的基石

李媛教授强调病理诊断在肺癌MDT中的基石作用,指出精准的病理分型(如组织类型、分子分型)是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前提,需联合影像科、肿瘤内科等多学科明确肿瘤分期及生物学特征。针对复杂病例(如脑转移),她主张通过MDT模式整合放疗科、神经外科等资源,实现“诊断-治疗-随访”全流程协作。李教授特别指出,MDT的核心在于打破学科壁垒,以患者为中心动态调整策略,例如在转移性肺癌治疗中,需平衡局部控制与全身治疗,确保疗效与生活质量并重。其观点贯穿“精准诊断-多科协作-个体化决策”的MDT实践逻辑。

三、跨学科协作:从案例到实践

余波教授以具体病例阐释MDT价值:

  1. 晚期肺癌多发转移:针对肺、肝、脑、骨等多器官转移患者,需内科、外科、放疗科、介入科协同快速缓解症状;

  2. 病理诊断争议:当腺癌、鳞癌或小细胞肺癌的鉴别存在困难时,病理科通过精准诊断明确肿瘤类型,指导靶向治疗选择;

  3. 放疗与内科联动:赵伟星教授举例,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放疗可能带来显著生存获益,MDT团队需共同决策放疗时机及与内科治疗的结合方式。

四、靶向治疗突破:洛拉替尼的颅内转移控制

吴振华教授重点分享了三代奥克抑制剂洛拉替尼的临床数据:

  • 客观缓解率(ORR):洛拉替尼ORR优于前代药物,对基线存在脑转移的患者,可显著缓解颅内病灶;对无脑转移患者,能最大限度降低转移复发风险;

  • 无进展生存期(PFS):五年PFS率达60%,中位总生存期(OS)尚未成熟,但预期超过60个月。
    吴教授强调,洛拉替尼在奥克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颅内转移控制中展现出"全程管理"优势,结合局部放疗等综合策略可进一步提升疗效。

五、挑战与展望:精准治疗下的个体化决策

专家一致认为,肺癌诊疗已进入"分子分型驱动"时代,MDT模式需持续优化以适应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技术的融合。例如,对治疗过程中出现颅内进展的患者,可在维持原有靶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局部放疗控制病情。赵伟新教授总结:"MDT的本质是打破学科壁垒,以患者为中心构建动态诊疗网络,最终实现生存获益与生活质量的双重提升。"

通过MDT模式,临床决策得以兼顾疗效与安全性,尤其在复杂病例及新药应用场景中,跨学科智慧成为突破治疗瓶颈的关键。复旦肿瘤医院的实践为肺癌规范化诊疗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间"范式。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