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甲状腺癌“全球地图”发布,中国身居何位?

2020-07-07作者:论坛报芊蔚资讯
头颈部肿瘤

在全世界范围内,甲状腺癌被认为是最常见的广泛性内分泌癌,发达国家女性甲状腺癌发病排名第7位,发展中国家女性甲状腺癌发病排名第9位。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8年全国最新癌症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甲状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死亡率则相对稳定在较低水平,我国东部地区甲状腺癌发病率远高于中、西部地区,成为30岁以下女性人群的最主要癌症类型。过去十年间,包括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南美洲、欧洲以及亚洲在内的部分国家或地区,也陆续发出了对甲状腺癌发病日益严峻的警示。


最新一期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Network Open》发布了1990-2017年全球甲状腺癌负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全球“甲状腺癌地图”。



“三高”趋势,结果恐在预料之意


数据分析来自于名为“全球健康数据交换”的公共网站,涵盖了全球195个国家、21个地区的数据资料,得以全景呈现出近三十年间全球甲状腺癌的发病真相与变迁轨迹。


结果可想而知——甲状腺癌表现为新发病例数、死亡人数、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均显著攀升的“三高”态势,增长范围达到60%~200%。通俗的讲,就是得病的人多了,得病之后不幸离世的多了,得病后因健康状况不佳、丧失某种功能或过早死亡引起的寿命损失多了。


全球甲状腺癌的年龄标化率(每10万人年)

微信图片_20200701161946.png

ASIR:年龄标化发病率;ASDR:年龄标化死亡率;AS DALY:年龄标化伤残调整生命年


全球甲状腺癌年龄标化率的年估计百分比变化(EAPC)

微信图片_20200701161952.png



榜单“三甲”,猜猜有没有中国


现已确认,有三个国家成为甲状腺癌的“重灾区”,不妨猜猜有没有我们......


唉,不仅有,而且首当其冲,从始至终地占据着新发病例数、死亡病例数两大榜单之首,紧随之后的美国和印度。好消息是,在伤残调整生命年这一榜单上,我们成功将“流动红旗”转交给了印度,屈居第二名。


具体而言,全球三分之一的甲状腺癌患者居住在社会人口指数高的国家,近乎半数的甲状腺癌新发病例被南亚、东亚地区所包揽。尽管亚洲庞大的人口基数是不争的事实,但形势的严峻性仍无可回避。



“两大”高危年龄段,谨记男女有别


女性,向来为甲状腺癌所青睐。此次的结果也不例外,七成的新发病例(70.22%)、近六成的死亡事件(58.39%)、超过半数的伤残调整生命年(54.39%)落在女人身上。而确诊患者的死亡年龄多数情况下≥70岁。


2013年就有学者报告,甲状腺癌发病有一定的人群选择性,虽然在男性相对少见,一旦年龄偏长者确诊往往恶性度更高、病程进展更快,本次的发现再次印证了这一结论:甲状腺存在两大主要发病年龄段,15~49岁的女性,50~69岁的男性。


如何解释甲状腺癌全面高发的流行趋势,学者也有推测:射线暴露、甲状腺癌家族史绝非主要原因;月经、生育或激素服用等生殖生育因素尚未能显著改变发病风险;雌激素受体亚型的表达差异可能解释了甲状腺癌的组织学特征。


参考文献

[1]YuJiao Deng, HongTao Li,  Meng Wang, et al. Global Burden of Thyroid Cancer From 1990 to 2017. JAMA Netw Open. 2020;3(6):e208759.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0.8759

[2]Wanqing Chen, Kexin Sun, Rongshou Zheng, et al. Cancer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14. Chin J Cancer Res. 2018,30(1):1-12.

来源:医学论坛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