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周清华教授谈肺癌术后复发现状与应对策略

2021-11-15作者:Medical Editor-G资讯
非原创 肺癌

导语:肺癌辅助治疗领域多年来探索不断,但进展有限。ADAURA研究横空出世,为这一困境带来了突破性进展。基于该研究结果,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成功获批EGFR突变阳性NSCLC辅助治疗新适应证,开启了肺癌辅助靶向治疗的新时代。


近日,奥希替尼肺癌辅助治疗适应证上市会于北京、广州、上海三地同步举行,众多领域内顶级大咖共同见证了这一特殊时刻。北京会场,大会主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清华教授在会议总结中指出,奥希替尼术后辅助治疗可显著降低EGFR突变NSCLC的死亡风险达到83%,且无论患者分期、无论既往是否接受辅助化疗均可有无病生存(DFS)获益,对脑转移患者也有出色的疗效,这些数据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一大喜讯。同时,周教授也勉励广大胸外科医生,在当今肺癌综合治疗的新时代,加强学习,紧密协作,共同提升肺癌患者的生存。


会后,本报荣幸邀请周清华教授,就奥希替尼在当今各大指南中的推荐地位、奥希替尼对脑转移患者的疗效、肺癌术后复发的应对策略等话题进行了专访。


论坛报:在辅助治疗中,复发是众多专家关注的问题,如何看待早中期术后辅助治疗复发后的处理方案?


周清华教授:肺癌患者术后大约有50%会发生复发或远处转移,领域内学者始终在探索更好的应对策略。对于术后复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由于术前检查不够完善或者检查手段有限,部分患者存在漏诊。举例而言,对于脑转移的诊断核磁共振明显优于CT,尤其在小病灶的诊断方面,核磁共振可以扫描到3mm层厚,0间距。所以只行CT检查的患者可能存在漏诊脑转移的情况。此外,部分患者存在微转移,辅助检查均无法定性。少量的癌细胞随着血液循环转移至远处器官,最终导致术后患者复发或者远处转移的情况发生。


其二,与手术操作相关。对原发性肿块的切除不完整,对区域淋巴结(尤其是纵隔淋巴结)的清扫不彻底,都会增加患者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概率。


基于以上原因,为了解决肺癌患者术后复发问题,需要在术前、术中、术后给予患者全流程的规范化诊治。术前要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的临床分期评估,开展头部增强核磁、胸部和全腹CT、全骨扫描等检测,有条件的还可进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CTC)。术中的手术操作要尽量完美且规范,完整切除原发肿瘤及彻底清扫区域淋巴结,是减少术后复发转移最有效的措施。术后还需要进行规范化的随访。术后第1年每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复查,术后第1-3年每4个月左右进行一次随访复查,术后第3-5年每6个月一次随访复查,术后第5年以后每12个月一次随访复查。 


对于已发生肿瘤远处转移或者局部复发患者,需要及时给予综合治疗,以手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不同手段的组合,进一步降低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中有很多已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患者,在及时给予多学科综合治疗后,成功存活了五年甚至十年以上,这便是规范化综合治疗重要意义的体现。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