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母乳喂养周 | 母乳喂养的 4 大常见误区,多少人都理解错了

2022-08-01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非原创 母乳喂养

作者: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助产士分会 胡家颖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研究员 王惠珊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梁爽 王靖


世界母乳喂养周

微信图片_20220729151309.jpg


2022年8月1-7日是第31个世界母乳喂养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母乳喂养促进 健康教育先行”。旨在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大力开展母乳喂养宣传教育,突出健康教育和社会支持对促进母乳喂养的重要作用。


妈妈的乳汁是最适合宝宝的食物,母乳中含有很多生物活性因子,是配方粉无法替代的。听起来简单的母乳喂养,实操起来却让有的新手妈妈“压力山大”,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


母乳喂养的这些“坑”,新手妈妈们踩过吗?


误区一
初乳没营养要挤掉


专家说:

泌乳有3个阶段,泌乳一期、泌乳二期和泌乳三期。初乳也就是泌乳一期,受妈妈体内激素的影响,初乳产生的量比较少,在孕中期就开始有了,持续到产后的2天~4天。


妈妈间的个体差异比较大,不能以初乳的颜色来评判其营养价值,初乳有黄色的、白色的、灰色的,都是妈妈给宝宝最好的礼物,可以给宝宝提供多重免疫保护。


  • 出生第一天,宝宝的胃像一个小樱桃的大小,每顿能容纳3毫升~7毫升母乳,这时的胃容量跟妈妈的初乳量是匹配的,而且健康足月的新生儿肩颈部、腋下的棕色脂肪含量是比较高的,能够供给宝宝对于能量的需求;

  • 出生第三天,宝宝的胃像核桃一样大小,能容纳25毫升~30毫升母乳;

  • 出生第7天,宝宝的胃像一个鸡蛋大小,能容纳45毫升~50毫升母乳。

误区二
哺乳时让宝宝含住妈妈乳头即可


专家说:

乳房疼痛是哺乳期妈妈普遍存在的现象,往往由多种原因引起。在哺乳早期,疼痛的原因之一是乳头皲裂,其主要是哺乳姿势出现问题导致的。例如没有做到让宝宝“深含乳”,即宝宝要含住妈妈的乳头、乳晕和乳晕下的组织。

妈妈的乳晕有大有小,不以含住全部或大部分乳晕作为评判条件,正确的含接姿势是含到下面的乳晕比上面的乳晕多,看到上面的乳晕露出的比下面的乳晕多,即不对称式。宝宝上唇和下唇的夹角要在120度以上,一般在120度~160度之间。这个姿势可以避免一些乳头破裂现象的发生,让妈妈哺乳的路程走得更顺畅一些。

不管妈妈采取哪种姿势,在喂哺前,要让身体放松下来。如果妈妈坐在沙发上,就要把腰背部、肩颈部、肘下等受力点全部垫好,在双肩松弛的状态下,再把宝宝抱过来。


还有一种方式是妈妈采取半躺式喂哺姿势,这种姿势宝宝和妈妈的皮肤相贴得更紧,宝宝通过重力的作用将乳房含得更深,利于妈妈与宝宝的延伸交流互动,同时还能解除妈妈的双手。


哺乳时,宝宝的头、脊椎还有臀部要保持在一条直线上。避免宝宝扭头含乳,造成“浅含乳”,引发乳头皲裂,泌乳摄入不足等问题。哺乳是由宝宝主导的,妈妈轻托乳房刺激宝宝的上唇(鼻尖或人中亦可),引发宝宝自主寻乳。

误区三
新生儿黄疸不能喂母乳


专家说:

正常情况下,有超过一半的足月新生儿会在出生后2~3天出现生理性黄疸,4~5天达高峰,第7~10天开始逐渐消退,最迟消退时间不超过2周。


生理性黄疸并不需要采取特殊的处理方式,但越早、越频繁地进行母乳喂养,对宝宝“退黄”越有帮助

在这期间,妈妈可以继续给宝宝母乳喂养,因为早吸吮、早开奶和按需哺乳,可以有效刺激宝宝的肠蠕动,促使宝宝多排便,从而使引起黄疸发生的胆红素尽快排出体外,对于减轻黄疸非常有利。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宝宝光着屁股在太阳光下晒一晒,但需要注意遮住脸和生殖器部位。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如果宝宝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或黄疸发展过快,且持续时间较长(足月宝宝超过2周,早产宝宝超过4周黄疸没有消退),甚至伴有体温升高、吃奶少、呕吐、大小便颜色异常,或者退而复现,多属于病理性黄疸。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发展,并及时告知医生,以便查明黄疸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若宝宝在出生后一两天内就出现黄疸;黄疸发展迅速;黄疸程度严重(四肢和手脚均变黄);黄疸持续时间大于2周,则很可能是发生了病理性黄疸,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误区四
母乳喂养导致宝宝腹泻


专家说:

导致宝宝腹泻的原因很多,千万不能把“母乳喂养的宝宝腹泻”,简单地理解为“母乳喂养导致宝宝腹泻”。

根据相关指南,一个足月婴儿平均每天需要摄入450~1200 ml母乳,高于该水平的产奶量意味着过度泌乳


有的妈妈一天的泌乳量可超过2000 ml,远远超过了宝宝的需求。母乳量过多的情况下,宝宝可能会因为只吃到富含乳糖的前奶,出现类似乳糖不耐受的症状,例如腹泻、胀气等。且母乳过多,乳汁流速过快,宝宝吃奶时会吞入较多的气体,也容易产生上述症状。


对于存在这类情况的妈妈,建议在每次哺乳前,用手挤奶的方式挤出一部分乳汁,让宝宝能够吃到脂肪含量更高的后奶,避免摄入过多的乳糖。同时,可尝试半躺式哺乳姿势,减缓乳汁的流速,减少宝宝吃奶时吞入气体的可能。这样做之后,仔细观察宝宝排便情况,如崩稀屎、泡沫便、甚至是绿色大便的情况是否有改善。

在专业指导下,尝试单侧哺乳,即白天3~4 h内只用一侧乳房哺乳,然后在下一个3~4 h里换另一侧乳房哺乳,夜间则按需哺乳。


若出现对侧乳房太胀的情况,妈妈可以晃动或抖动乳房使得乳汁自然滴下,或是挤出少量乳汁。一般将上述操作持续24~48 h,奶量会逐渐减少。一段时间后,奶量达到供需平衡,就可以进行常规的按需哺乳了。


来源:健康中国

END

推荐阅读

☞ 儿童肥胖,更可怕!

☞ 什么情况下需要带孩子看身高?

☞ 小儿感冒高热不退时,有什么办法降温?

☞ 儿童镇咳,药不能乱用!

☞ 儿童夏季常见病③:疱疹性咽峡炎,最全防治手册!

☞ 【婴幼儿急救技能19】海姆立克急救法,每个家长都应该掌握!


热点引导APP.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