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复旦大学儿科学博士 严虎
前几天有人提问,吃红薯时噎住了能否用海姆利希法急救?笔者认为海姆利希法应该不适用于食道梗阻的情形,只有在气管完全堵塞,无法呼吸、咳嗽的情况下才需要。但还是有些不确定,于是抽空搜索了一下。
这一搜,竟然发现30多年前就有两位医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讨论过这个问题。
两篇文章相隔近半年发表,第二篇是对第一篇的质疑。第二篇文后,还附了第一篇作者针对质疑的回复。
一共三篇短文,在此粗略翻译,让大家感受一下医生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01
Nelson医生的来信
Nelson医生在信中分享了他使用海姆利希法缓解了女儿食道糖果梗阻的经历。大意如下:
我想,既然Nelson医生选择在医学期刊上发表,估计也是希望其他医生来评价或借鉴。
02
Sams医生的来信
在刊登了Nelson来信后的6个月,该杂志又刊发了俄亥俄州一位消化科医生Sams的质疑来信。
大意如下:
03
Nelson医生的回复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编辑当时在收到Sams医生的来信后,就把这封信转给了Nelson医生,随后同时刊登Sams的来信和Nelson的答复。
大意如下:
食道梗阻通常不会阻碍气体进出呼吸道,不会危及生命,而实施海姆利希法可能导致食管破裂等并发症,所以Sams医生的担心是合理的。
不过,看了Nelson医生的回信,我也能接受他在紧急时刻采用海姆利希法来缓解女儿食道梗阻的决定。
首先,他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医疗专业人员。他能根据孩子的症状和初步体检判断梗阻物的大体位置;他能准确地实施海姆利希法,可避免不当操作可能带来的伤害。
其次,他知道是大块的硬糖卡在食道里,这种硬物可能难以下移。
另外,最近的医院距离太远,无法尽快寻求更安全、专业处理,比如食管镜取物。
接下来如果糖块一直卡在食道怎么办?如果孩子哭闹,糖块移出食道,被吸入呼吸道怎么办?Nelson医生的这些担心和自信促使他采取了非常规做法。
当然,即使Nelson不给女儿做海姆利希法,应该也不会有严重问题。只不过进行后,梗阻迅速缓解。就该个案看,海姆利希法安全有效,但很难在其他食道梗阻的场景中普遍采用。
因为多数家长不具备Nelson医生的判断力和操作能力;很多食道梗阻也非硬物导致;而且家离医院也不会那么远。
孩子出现吞食意外后,快速识别异物梗阻在食道还是在呼吸道才是关键。因为不同位置的异物梗阻的处理和结局不同:如果是异物梗阻食道,通常可以适当观察;如果是异物梗阻气道,可能需要争分夺秒地干预。
04
食道梗阻or气道梗阻
严格地说,呼吸道(气道)异物梗阻不能称之为“噎”。因为噎的字面意思是:食物堵住食道。当然,除了食物,其他物件也可能堵塞食道(比如儿童可能吞咽含在嘴里的质硬小玩具或部件),这种情形使用“卡”也许更恰当。
不论什么物体,只要滞留在食道,就会导致食道梗阻。这种梗阻会导致患者痛苦和紧张,但通常不影响通气,不会导致窒息。
而气道梗阻会阻碍空气进出呼吸道;当气道严重梗阻或完全梗阻时,如果不迅速解除梗阻,则患者会缺氧窒息而死。
突发的异物气道梗阻,常分3种情况:
梗阻后,患者出现频繁/剧烈咳嗽。
这时要鼓励患者通过咳嗽排出呼吸道异物(即使不鼓励,患者也会本能的咳嗽)。这时不要实施海姆利希法。
梗阻后,患者无法说话,无法用力咳嗽,或只能短促发声,或者呼吸明显费力,或喘鸣。甚至出现口唇和肤色青紫。
这时应该尽快实施海姆利希法急救。
梗阻后,患者意识丧失/倒下。
如果意识丧失,可以考虑先两次人工呼吸,再决定是否行心肺复苏;如果是清醒状态,还是建议先实施海姆利希法。
异物梗阻气道虽然危险,但很少见。而绝大多数人都有被食物噎住的经历。
噎食后可以正常地发声,只不过因为疼痛和惊恐,患者往往不能流畅地说长句。噎食时呼吸道并无异物和梗阻,所以不会伴随咳嗽和肤色青紫。
一些特殊疾病的患者,比如食管异常、肿瘤、神经肌肉疾病等,可能更频繁地发生噎食。
自主进食后的孩子也可能出现噎食,因为他们有时不能把握合理的吞咽量,会一次性吞咽较多食物。
来源:儿科严医生
END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