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这种1类致癌物,近60%中国人的胃里都有!吃饭时就可能被感染

2023-07-23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非原创

有一种细菌,它搅动了全世界一半人的胃,凭借“实力”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为Ⅰ类致癌物,即:明确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它就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有个“特殊的能力”,就是能够在胃酸的环境下存活。当它进入人体后,会“钻”进胃内部的黏液层中或是附着在黏液层内表面的细胞上。

它的超强本事在于能干扰局部免疫反应,使“免疫菌团”无法消除它们。

中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高发国家,感染率为40%~90%,平均感染率为59%。


25%~30%的感染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疾病,比如消化不良、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


在幽门螺杆菌的“一番操作”下,胃部可能会出现下面这些情况:

  • 慢性胃炎,但是大多数人可能会是无症状;

  • 有10%~15%的感染者,会患十二指肠溃疡;

  • 在胃溃疡人群中,1%~3%的感染者可能会发展为胃癌;

  • 0.1%的感染者会发展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巴瘤;

除此之外,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可能与弥漫性腺癌的发生有关。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都一定会得胃癌,但是反复感染会增加罹患胃癌的风险。


所以对幽门螺杆菌不要过度紧张,但是也不能轻敌!


生活中,这些知识你要知道:


  • 判断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方法是14C、13C呼气试验或粪便检查,不要凭借自己的身体感知来判断,比如口臭、胃部不舒服。


  • 多人吃饭时(包含家人一起吃饭)要使用公筷公勺,以减少传染的可能。

    多项研究提示,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粪-口途径传播,假设有一人携带幽门螺杆菌,那么在吃饭时可能传染给同桌一起进餐的其他人。而这也是经常会被我们忽略的。


  • 大人不要嘴对嘴给孩子喂食物,口-口传播是很多家庭比较常见的传播方式,大人们总是习惯替宝宝先尝试食物的冷热,自己咀嚼过再喂给孩子,这却给宝宝带来了被感染的风险。


  • 建议任何患有消化性(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痛或恶心的人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 确诊了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下面这些情况的朋友医生会建议根治:
  •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 慢性胃炎伴黏膜萎缩或糜烂患者;

  • 有胃癌家族史的;

  • 胃MALT淋巴瘤患者。


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预防幽门螺杆菌主要做好三件事:


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养成用公筷或公勺的好习惯。


来源: 健康榨知机


好文推荐


▶ 肠镜检查术后注意事项&并发症处理

▶ TIPS手术后的饮食问题

▶ 腹泻的用药选择及注意事项

▶ 胃镜检查前用药以及注意事项

▶ 抑制胃酸分泌药——奥美拉唑

▶ ICU成人急性和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管理:2020年美国重症医学会指南

▶ 医生让吃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到底是什么?

▶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