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崔心刚
崔心刚 教授
研究目的:
肾透明细胞癌在手术切除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而且没有很好的生物标志物应用于临床实践。目前一些研究已经报道一些生物标志物和肾透明细胞癌的表型密切相关,研究者利用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技术发现一些分子标志物在肾癌组织中表达上调,这可能会预测到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尿液中的脂质分子对于评估肾透明细胞癌的进展及预后仍然存在很大的未知。
材料和方法:
本项研究获得20对肾透明细胞癌手术前后的尿液样本,同时还有20个健康志愿者的尿液样本。所有新鲜尿液样本冷冻于负八十度冰箱。尿液脂质分子提取自1200ul的尿液样本,并通过Bligh和Dyer方法提取和纯化,并划分为健康志愿者、术前患者和术后患者三组,通过液-质联用仪和质谱仪进行脂质分子的检测并用脂质软件进行分析。相同脂质样本的区域强度由内标法和肌酐进行标准化分析。
研究结果:
相比较于健康志愿者,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前有八个脂质标志物显著上调,分别是Cer、ChE、LPC、PC、PE、PG、PI以及TG。同时ChE、LPC和PE在术后肾癌患者的尿液标本中显著下调。术前泌尿脂质特异性分子在临床病理参数方面的分析显示:ChE、PE、Pi和TG与性别相关,Cer、PC和PI与肿瘤尺寸相关,PG和PI与Fuhrman 分级相关,PG和病理分级相关。
根据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2020 版)和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指南(2020 版)推荐:治疗肾透明细胞癌的一线靶向药物为培唑帕尼、舒尼替尼、以及阿西替尼+帕博利珠单抗;同时还推荐了伊匹木单抗+纳武单抗、卡博替尼以及阿西替尼+Avelumab等方案,但目前在中国还没有获批适应症。术前通过新辅助靶向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缩小转移性肾癌原发肿瘤的直径,增加手术切除的成功率,延长患者生存率,同时有效降低了肿瘤负荷,使得腔静脉癌栓的长度明显缩短,新辅助靶向治疗为腔静脉癌栓肾癌患者根治手术的实施,以及双侧肾癌或孤立性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开展提供了可能。但第一项研究提出新辅助靶向治疗提高了术中出血量风险值得后续深入研究。
相较于健康志愿者,第二项研究中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的尿液标本中有八种脂质分子显著上调。而且一些标志物和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更进一步的研究有望发现对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疾病进展及预后等方面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的生物标志物。
减瘤性肾切除(CN)在转移性肾癌的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减轻患者局部伴发症状,如血尿和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最大限度减小肿瘤负荷,有效提高肿瘤系统性综合治疗效果。但第三项研究指出减瘤性肾切除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不容忽视,应当在临床决策和患者主观意愿等方面综合考虑。术后康复过程中非常有必要高度关注复杂性减瘤手术的一些主要预测因素,这在评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发面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术中失血量 在无论低和高复杂度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都有很强的预警作用。该研究发现随着减瘤肾切除手术病例数量的累积,显示高级别肾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降低趋势,这提示晚期肾癌患者即使接受复杂性手术也有望让患者获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