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为一个感染病科医生,诊治疑难杂症是我们的日常。每搞定一个疑难患者,都会让我们收获由衷的成就感;而若是病人迟迟得不到确诊,不管是在吃饭还是走路,随时都可能会不由自主地琢磨起来。
周五下午查房,好几个拖了很久的疑难杂症都确诊了,感觉满天的乌云都散了,心里一下子轻松了很多。我盘算着周末可以把最近几个相似的病例总结下,还可以陪陪家人——说来惭愧,我已经很久没有和家里人一起过周末了。
“叮~叮咚~”,电话铃响了,是浙江的刘医生,他在我的感染论坛里一直很活跃。
“胡教授吗?江湖求救!我这边有个发热肺炎的患者,搞了很久也没好转,还加重了,今天肺组织病理刚出来但也没什么提示。我把资料发您,您看能不能来会诊下?”
“哦……行啊。明天还是后天?”
“太好了!病人有点重,您看,那个,今天行吗?”
“今天?!”看看手机,显示时间是下午五点半。
“胡教授,这人最近还发了一身的皮疹,越来越复杂了,不然也不会请您出马。”
“好吧。”虽然隔着电话,但是感觉刘医生都快要跳出来卖萌了,我赶紧答应了下来。
买了最近的一班高铁,路上正好看看刘医生发来的病史:病人老陈是个浙江人,61岁,一年前退休。一个月前开始咳嗽咳痰高烧,炎症指标很高,胸部CT发现大片的炎症。最初刘医生考虑普通的肺炎,但是用了抗细菌和抗病毒的药物都没有效果,老陈四肢还发出了环形的红斑疹。刘医生给他将抗菌药物升级到顶级的“美罗培南”,仍然不奏效,复查胸部CT病灶还加重了。刘医生又给安排了支气管镜检查,想通过肺泡灌洗和肺组织活检寻找病原学和病理学的线索,虽然在病灶处管腔里看到了很多脓性分泌物,但遗憾的是,今天下午出来的肺组织病理学结果没有特别的提示,而病原学结果还需要等好几天。
该用的招儿都用上了,眼看着病人发烧一天比一天高,咳嗽咳得喘不过气来,一直在论坛上关注我们科疑难病例的刘医生就想到了找我会诊。
咳嗽、咳痰、发热、皮疹、肺部炎性病灶,常用抗菌药物无效……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究竟是个什么病,能将这些散落的点给串起来呢?
出于一名感染病科医生的经验和直觉,我觉得突破口可能还是在支气管镜所取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
到了刘医生所在的医院,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刘医生和组里的医护人员都在病房办公室一边讨论病史一边等我。来不及客套,我们直接开始说病情。
“病人支气管镜后的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在平板上有没有什么菌落生长?”
“说起这个,我倒是差点忘了提,今天下午微生物室的同事给我打了个电话,说老陈的肺组织活检标本在培养皿上长出了一些菌落,是毛茸茸的样子,看起来有点像真菌,但也不符合常见菌的形态。他们也不确定有没有临床意义,也许只是污染菌。”
“哦?!万一是有意义的致病菌呢?而且肺组织通常受污染可能不大,更值得好好研究一下。这是个好消息,咱们去看看菌落吧。”
“去微生物室?现在吗?”一般来说,临床医生只需要结合病人已经回报的结果作出判断,基本不会直接去实验室一线亲自看标本检验过程,更不要说远道而来的会诊医生了。刘医生非常惊讶,尤其是这会儿已经九点半了,微生物室的工作人员已经下班了。
“好不容易有了一条线索,很可能这些菌落就能指明方向。我也很好奇这到底是什么病。还是去看看吧。”
刘医生赶紧电话微生物室的工作人员,请他们连夜返院。等待的过程中,我们来到老陈床边。
“老陈,有些事我要问你。这次生病前,你有没有吃过什么特殊的食物,接触过什么动物,或者去过哪里,比如旅游或者探亲?”
“谢谢胡教授,这么晚还过来看我!我没吃什么特殊的东西,也没接触什么动物,出去倒是出去过:我报了个旅游团,去美国玩了一圈,二十来天吧。和我的病有关系?我是回国三四天开始咳嗽发烧的。”
“说不准。你都去了美国的哪些地方呢?”
“主要去了加利福尼亚州,在洛杉矶、羚羊谷、科罗拉多大峡谷玩了一圈后,最后还去了黄石公园。”
加利福尼亚!虚弱的老陈讲出的这个词,像是一道闪电,把星罗棋布的线索穿起来,又照亮了原本暮色沉沉的夜空。
莫非是传说中的“山谷热”?!
多说无益,我让刘医生赶紧带我去微生物实验室。我要亲眼看看平板,看看那个毛茸茸的菌落是不是和我想的一样。”
一行人来到了微生物实验室,取出老陈肺组织的培养平板,细细端详:只见那平板上长了大大小小二十多个形态一致的菌落,都呈丝状,像真菌的形态;这些菌落虽然大小不一,但形态都很一致,不像污染。
“我们做个真菌涂片,在显微镜下看看吧。”
刘医生和同事们取了一点菌落涂在载玻片上,再加入针对真菌的染色剂——酚棉蓝。显微镜下,我看到了很多细长的菌丝,但不同于常见的真菌,比如曲霉或隐球菌之类。
我不由得想道:病人发病前去过美国西部加州旅游,那里会流行一些地方性真菌病,比如球孢子菌(就是我刚刚想到的“山谷热”的病原体)或者组织胞浆菌,这些菌属于双相真菌,在人体内是酵母型,但在室温下的平板上呈现为菌丝型,与现在的显微镜下所见极为相似;而这些美国西部的地方性真菌病在我国非常罕见,所以我们大多数医生都不认识;这个病人抗细菌、抗病毒的药都用过,效果都不好,唯独没有抗真菌治疗过;更重要的是,球孢子菌可以导致皮肤的红斑。
这样梳理下来,这些毛茸茸的菌落,很可能就是老陈疾病的罪魁祸首!
我和刘医生以及微生物室工作人员交流了我的想法,建议他们次日做个PCR或者MALDI-TOF质谱,鉴定下菌种。他们听了一边拍大腿恍然大悟,一边执意要立刻做质谱鉴定。
这就再好不过了!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夜里十二点半,质谱鉴定出了结果:粗/波萨达斯球孢子菌(注:即明确为球孢子菌,但由于粗球孢子菌及波萨达斯孢子菌相似度较高,故不能区分,但二者治疗方法一致),置信度高达99.9%!
就是它!
真相大白后,第二天一早,刘医生就把老陈的治疗方案更换成了针对性的抗真菌药:氟康唑,每天400 mg。使用氟康唑后两天,老陈的体温高峰明显下降了,咳嗽咳痰也变少了,皮疹也渐渐变淡、三四天后完全消失了。老陈乐得合不拢嘴。
然而两周后复查胸部CT,老陈肺部病灶好转的速度却并不理想:右肺的病灶只稍微吸收了一小部分,还剩下大片的实变病灶。刘医生和我讨论后,决定建议病人来我们上海中山医院感染病科治疗。
老陈住院之后,科室内部又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患者体重较大,药物常规剂量对他来说不够,所以效果不佳;有人考虑会不会是老陈的球孢子菌对常规针对性药物——氟康唑耐药,需要更换其他药物;还有人考虑会不会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毕竟旅途中接触的环境比较复杂……考虑到老陈的病原学诊断确凿无疑,而球孢子菌耐药并不常见,我们最终一致决定先给他加大药物剂量——由于老陈肝功能不佳,而氟康唑进入人体后需要肝脏代谢,我们在保肝治疗的同时逐渐加大药物剂量,并观察疗效。
两周后,我们又给老陈复查了一次胸部CT。打开CT片的瞬间,办公室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围在电脑前,要在第一时间目睹老陈的病灶改变情况。老陈这个经历曲折的罕见病,牵动了科室所有人的心。
右肺的病灶比两周前明显吸收了!虽然还留有一小块实变,但整体上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恭喜老陈!也恭喜我们自己!
过了几天,我们给老陈带口服药出院,嘱咐他继续规则用药;三、六、九和十二个月后,老陈都如约来复查胸部CT。看到这一年多以来,他肺里的病灶一步步继续好转,直到完全吸收停药,我和老陈已经更像是同仇敌忾的战友:毫无保留的努力,性命相托的信任,细致入微的呵护,还有满怀期待的鼓励,让我们可以默契合作,共同战胜来自遥远之地的病魔。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唐∙孙思邈∙《大医精诚》
相关案例
小周毕业后在美国工作,生活岁月静好。有段时间,她工作劳累后开始反复咳嗽,拍了一次胸部CT,美国的医生告诉她,右下肺有一块病灶,但病因是什么目前不能明确,可能是感染,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需要进一步做检查。小周越想越担心,决定回国诊治。在上海中山医院感染病科,经过支气管镜灌洗和活检,病原学二代测序(mNGS)检出了粗球孢子菌的核酸序列。经过氟康唑治疗,她右肺的病灶逐渐吸收了。
小王是个在美国读书的留学生,在一次体检中发现右下肺有个小空洞,医院诊断为球孢子菌感染;中国领事馆的官员告诉他,今年在他之前已有两位华人得了这个病,一死一病危。小王吓得眼前发黑,辗转向上海中山医院感染病科胡必杰教授求助。胡教授看了CT以后,发现只是右下肺的一个小病灶,就安慰了他:这样大小的病灶不会危及生命,而且病灶太小难以取样,因此不需进一步检查;对于以孤立性肺结节/空洞为表现的球孢子菌病,并不一定需要药物干预,相当一部分可自行好转,还有一部分会长期维持现状;他建议小王先观察。小王听从了胡教授的建议,几个月后随访胸部CT果然没有明显变化。从此他多了一个定期随访CT的功课,但内心的恐慌算是消散了。
背景知识
1.球孢子菌病是什么?常见于哪里?
球孢子菌病是指由球孢子菌感染引起的一类疾病。球孢子菌属于双相型真菌,在37℃组织内为酵母型,28℃培养基上则为菌丝型,病理检查或分离培养发现球孢子菌为诊断球孢子菌病的金标准。球孢子菌主要分为粗球孢子菌和波萨达斯球孢子菌,二者具有超过90%相同的蛋白组成,只能通过基因测序区分。球孢子菌病主要见于美国西部地区,如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内华达州、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犹他州,以及墨西哥北部部分地区的土壤中,因此又称为山谷热、加利福尼亚热、沙漠风湿病或圣华金河谷热。
2.人是怎么感染球孢子菌的?怎么预防?
人类主要通过吸入流行地区土壤中的孢子而感染。某些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也可能导致感染。由于主要通过吸入而致病,球孢子菌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就是戴口罩、防孢子吸入,尤其是去球孢子菌病流行地区旅居时。
3.球孢子菌病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球孢子菌大多数自呼吸道吸入孢子致病,因此主要表现为肺部感染;少数也可从皮肤感染开始。根据感染程度和宿主的免疫状态不同,症状轻重不一,从无症状到重症致命性感染均有可能。90%的患者为自限性呼吸道症状,仅1%~10%的患者可进展为重症或播散性感染,重症患者多有免疫抑制基础。本病呼吸道症状主要为发热伴咳嗽,部分患者可有较为明显的喘息。原发性皮肤感染多产生疳样结节,沿淋巴管分布;继发性皮肤感染为多发性无痛结节,下肢部位多见。
4.球孢子菌病都需要治疗吗?怎么治疗?
对于初发的轻症或无症状者,可仅观察及对症治疗,并不一定需要抗真菌治疗;对于仅影像学发现肺部结节或空洞而无临床症状的患者,也无须抗真菌治疗。轻中度球孢子菌感染可采用口服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对于可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具有免疫抑制基础的患者,推荐进行脑脊液检查明确有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氟康唑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唑类药物的患者可选用两性霉素B;对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患者,需要终生维持治疗。
文章首发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团队
查看更多